今天课题的重点是“韶石山”,这里传说是韶州和韶关地名的由来,查询DeepSeek显示:
韶关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名称“韶关”的由来与地理、历史及行政区划演变密切相关,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韶”字的来源:韶州与韶石
韶州得名: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朝设立“韶州”,因州北有“韶石”而得名。韶石是丹霞地貌的一部分,由一系列红色砂砾岩山峰组成,传说舜帝南巡时曾在此奏《韶乐》,故名“韶石”(《水经注》等古籍有记载)。
韶乐与舜帝:《韶》是上古时期的一种雅乐,孔子曾称赞其“尽善尽美”。舜帝南巡至韶石山奏乐的故事,为此地赋予了人文象征,成为“韶”字的文化源头。
2. “关”字的来源:明清时期的关卡
军事要塞与税关:明清时期,韶州因地势险要(毗邻南岭山脉),成为南北交通咽喉,设有多个关口。其中最著名的是“韶关”(明代称“遇仙桥关”),用于稽查商旅、征收关税。
三关并立:清代时,韶州城附近设有三个税关——韶关(遇仙桥关)、东关(旱路关)、西关(水路关),合称“三关”。因“韶关”为三关之首,逐渐成为地区的代称。
3. 名称的演变:从“韶州”到“韶关”
古代行政建制:隋至清代,此地长期称“韶州”,隶属广东道(路、府)。1912年民国废府州后,曾设“南韶连道”,后改“岭南道”。
1920年定名“韶关”:民国时期,因韶州城为粤北军事政治中心,且“韶关”作为关卡名已广为人知,故在1920年正式设立“韶关市”,名称沿用至今。
【风险声明】
1、开题人所提交的计划中所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有明确来源,非开题人臆造,但开题人无法一一核实材料的准确性,因此不为材料的准确性背书。
2、开题人所设计之路线及行程,均为估算或前人实践之产物,本人并不保证可以准确无误地将其在现场还原,其强度不超过普通人的平均体力能够承受的范围,但不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承受。
3、开题人不对本次出走区域之景色、饮食、民风等因素作任何积极的承诺,也希望分担此课题者谅解并包容任何这方面的缺憾。
4、开题人不承诺该路线能够绝对避免局部的、不可预知的险境,不承诺绝对不发生意外人身伤害,这些人身伤害甚至可能是致命的。
5、开题人已将所掌握的所有课题信息公之于众,报名者均视为已充分掌握所有已公布的信息,在拥有的信息量方面,所有课题组成员是对等的,开题人没有任何信息优势,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6、开题人不主动邀请也不挑选任何具体的课题组成员,任何成员都是在主动、自愿、自决的前提下参与课题。
7、开题人没有借此课题营利或满足权力欲等动机,开题人对任何课题组成员均不拥有强制力和其他特权。
8、课题组成员有相互扶助相互支持互相提醒的义务,应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热心、知识、特长和其他资源来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9、万一课题实施中出现意外,由整个课题组共担风险,包括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开题人与同行者承担相等的义务。
10、请在确认自己在体力、心理、经验、知识各方面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报名。
11、所有报名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有报名者均视为同意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