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出走六渡-榆树窑

  • 2007年12月28日
    集合时间:2007-12-30 07:00
    解散时间:2007-12-30 20:30
    报名截止:2007-12-29 18:00
    开始地区:北京市房山区
    集合地点:广安门917站
    课题属性:穿越 访古 探路
    徒步里程:30公里
    累计上升:700米
    课题强度:撮氏45
    课题名额:7
    年龄限制:≥18
    嘉宾报名延时:100小时
    人均费用: 28元
    物资装备:胸卡 结实的鞋 保暖衣物 头灯或手电 水1.5升 饭1.5顿 胸卡(自制 上书各人的ID) /
    课题状态:已结题 (查看实际情形)
    【活动概况】

    首先感谢社长的攻略。


    07-12-30 六渡 天生院 天井 榆树窑

      7:00 广安门917站集合,乘天桥-东湖港的917快车发。

      9:30  六渡,下车徒步。
    12:00  到达垭口附近  午餐 半小时
    13:  30   天生院临泉庵   舍利塔下有个盗洞争取把它填上算07年干的一件善举。
    15:15天井
    16:45  榆树窑

    榆树窑或 东关上 包小面赶张坊末班917  18:15~30 ?
    或19:30  6096次三合庄-北京西

    【活动进程】

    俺篡改社长的报告

    9:30  六渡,下车徒步。
    下车。离开拒马河,向北,穿六渡村,到一路口,再走200米离开公路向右进沟了。3KM土路尽头是一片收割过的玉米地,沿着沟里的小路往北走,,在升到沟脑之前右切,翻过右侧小分水岭进入东边相邻的沟,再沿沟向北。离垭口不到100米处,遇到一个十字路口,左右各有一条横切绕山的路,由十字路口右转绕山,

    接下等高度转山,小路把我们引到了东侧的另一条沟里,我们沿着沟略一上升,又遇到了岔路,        继续上升则到垭口,翻过垭口,就可以进千河口北沟,向右则不知道会通到哪里。

    选择了继续横切,前行了约200米,在遇到的下一个岔路口左转,回到沟的范围。        那条继续横切的路,只能作为一个谜,留待以后解开。在转折的位置附近,我们看见挂在树枝上的路标——一个装牛奶的纸袋。再往北走,又是一个路标。

    上升的过程中,路渐渐向沟靠拢,最终回到沟里,跨过几棵砍倒的树摞在一起形成的路障,路没有继续顺沟走,而折向右侧,爬上一道小岩壁,沿岩壁西侧上升,一转到岩壁上方,地形又变为和缓开阔,此处已接近山脊,可以看到山脊最高层耸立的峭壁,峭壁下方这层和缓的坡面上,路沿坡面的等高线连绵,向左向右都看不到头,我们向右走,我们要到的垭口,

    12:00 到达垭口附近。这里略微有点风。。垭口处是一个五岔路口,向南向北,山脊东西两条侧,各有一条横切的路,     向东,则是一条顺沟下降的路。直接由此下降,就可以到达千河口北沟,但那条沟已经走过一次,这次只是作为一个出山的通道,只有实用价值,

    我们决定选择向南,走山脊东侧横切。过垭口,稍往前行,就看见一片松林,背后峭壁耸立,遮蔽阳光,光线颇为幽暗,林边一个石砌的水池已经结冰,池子上方有一个泉眼,附近还有二三处断壁残垣,曾经有人居住,现在则是羊圈。牧羊人说,垭口东侧那条向下的路边,还有一个水源,比这个流量还大。

    穿过松林,到达一片空地,摆脱了松林的阻挡,视野豁然开朗,对面的景观很熟,正是我们两周前走过的天井,那次我们是从偏右的最低的垭口翻进沟来的,石头等9人计划从正对面的山头右侧翻过来。

    沿山脊东侧向南横切了一段,山脊出现了一个断裂,路向西转折,由坡面拐上峭壁,迂回下降。峭壁上有一段人为加工干砌的石级,从一个天然缺口中经过,缺口两侧的石壁上有奇妙的图形,我把这段阶梯命名为苏美尔梯,简称“苏梯”,由武林阿混挥毫,题写在一块石头上。这段峭壁行走使我们暂时离开千河口北沟的主沟,翻到山脊西侧,下峭壁,抵达山脊与沟之间的台,        下面的那条沟是千河口北沟的右侧支沟,顺沟可以切到千河口北沟的最后一段,但我们的落脚处下不了沟,这条沟的沟脑部位十分陡峭,路只有沿着沟顶北侧横切。

    这儿有两个牧羊人。都是王老铺的村民。

    接下来的路是我最喜欢的类型,一侧是深渊,另一侧是峭壁,而路被过往的羊群踩得结结实实,宛如一根玉带环绕在山体腰部。我们就沿着这根腰带向南走去。这条美丽的路终结于一个小平台,山脊在此结束了水平延伸的态势,变为强弩之末,向东收束、倾斜、崩溃。平台背靠弧形环绕的峭壁,峭壁下方有一系列不太深的水平凹陷,这叫“岩龛”,每个岩龛外面筑了石墙。东南侧稍高处的平台上,却有重大收获。那儿立着一座舍利塔,此处(平台+岩龛)地名为“天生院”,背后的山峰叫“百花山”,这里的寺庙名“临泉庵”,是明嘉靖17年重修的,有关于天生院临泉庵的记载。也许有机会读读《房山县志》,或许能得到解答。

    这段计划之外的考古告一段落,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路在何方,我们来时的那条大路,显然当初临泉庵的僧人和善男信女们开辟的,路的目标在此,终点在此。

    我们要往沟里走,必然没有大路可走。我们先是尝试了顺着一层层垂落的山脊向南下降,但那是一条艰险的路,走在最前面的我渐渐失去了信心,在被一个陡峭部位吓得双腿发软之后,我们放弃了努力,此时独行叟在山脊东侧的探索点燃了希望。那是一面长满灌木的陡坡,依稀有羊群的脚印迂回向下,我们追随羊的足迹,在灌木的保护下,竟神奇地安全着陆。最终落脚处是千河口北沟中点靠外的位置,这里已经是大路,沟已经变平变宽,

     

     

    【物资装备】

    个人装备:结实的鞋 | 保暖衣物 | 头灯或手电 | 水1.5升 | 饭1.5顿 | 胸卡(自制,上书各人的ID)
    公共装备:

    【注意事项】

    1、部分路线为探路性质。发起人没走过,不保证完全畅通,发起人保留根据实际情况变更路线的权利。

    2,气温低带备用衣服,必须带手套,酌情带干活用手套。

    【风险及责任】

        发起人发布该活动,仅为寻找足够的,对发起人所提出的计划有共同兴趣及爱好,并有能力完成的人分享出走野外的乐趣,而没有借此营利或任何其他动机,发起人对任何同行者都不具备强制力和其他优先权,发起人既不主动邀请,也不挑选同行者,所有报名者均为得到信息后主动选择参加的。发起人仅在活动的筹备阶段,搜集整理活动信息,制定撰写活动方案方面比其他队友多尽一份义务。一旦成行,则所有同行者都有相互扶助相互支持互相提醒的义务,要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热心、知识、特长和其他资源来保证活动的成功,万一活动中出现意外,则共担风险,包括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在上述方面,发起人与其他同行者所承担的义务是平等的。欲报名同行之人,请在报名前确认你已经仔细阅读过该召集贴的所有内容,对出走野外可能存在的人身伤害风险(包括发起人有提示及发起人未提示的)和法律风险,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了解,确认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活动计划,并确信自己有足够的经验和心理准备应对可能的风险。凡报名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凡报名者均视为接受本发起人声明。

    课题名单(7人,电话仅对开题人和本人完整显示):

  • 独行叟
    敬请各位碰上村民时打听一下王老铺的地下峡谷
    2007年12月28日
  • 缎子

    一般人领队,这次我也只能仅凭一些模糊记忆走了,关键脑子笨,不装事儿!

    我一定尽力嗅嗅当时的路线!

    2007年12月28日
  • 开心

    扔鞋定方向的本事可不能丢啊~~~

    哈哈

     

    2007年12月28日
  • 热烈欢迎缎子 

    缎子同学全程认路俺不用在前面扔鞋了

    2007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