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社长的攻略
【课题概况】
本次是俺第四次走喀杈古道,前三次没有完成计划原路返回,现在都好意思再走其他路了呀
出走社是有始有终较认真的地方哈俺要走喀杈古道,把计划完成
本次出走起点东关上-南沿头-慎水港.
9:00张坊包车东关上开始徒步
10:30 白草尖垭口
12:30南沿头午餐,餐后寻路A点垭口
15:30到达垭口-喀杈古道口
17:00 慎水港
18:00 张坊,
几种可能:
上午11:30到南沿头,在沟里找找去天生院的路,
到A点垭口时间尚早沿山脊向南寻路迂回喀杈古道
【进程估算】
参考社长报告
12:50 当我们顺沟下降,到达下层一个横切路口,与老乡会面时,我们得知,这条沟是由慎水港方向翻山过来,唯一一条可以降到北沟的通道,其他的沟、梁都有不可逾越的断点。那片废墟的前身就是一个庙,与摩崖造像是同一体系,喀杈古道也是它们的一部分。,在老乡的建议下,不下降到沟底,而是顺时针横切,舍弃沟底的一段行走,由高处直接切到北侧隔壁的另一条侧沟。
这条横切路十分踏实,也十分迂回。绕过山坡,我们看见了对面的山腰部位那片桌面一般的平台,
平台下方象一面墙,是一个完整的断层面,只有一个缺口,中间一条细细的线通往桌面,是从北沟到桌面的唯一通道。桌面上积木般的摆着三座房屋,彼此隔开百米的距离。路绕着繁复的曲线,我们看到桌面时,直线距离不过500米,中间却隔着一道深渊,要再绕行20多分钟,才能到达桌面。
14:00 桌面上迎接我们的,是两棵保存完好的柿子树,那满树的柿子已经转成古铜色,很有质感,几乎泛着金属光泽。柿树后面有一组岩龛,值得注意的是上面两层各一个小岩龛,大小仅容一个人盘腿而坐,里面筑了墙,构成两个小屋,有门有窗,一根粗木头搭在小屋底部,作为上下的通道。
再向前行,便进入桌面上的主体部分,梯田、房屋、雕着花纹的石碾,生活气息仍然不散,收拾一下仍然可以居住。
由桌面向东面垭口的距离并不长,只是路有点直捷了当,迂回较少,不停地上升。中间还有一道人为的路障,用树枝、灌木搭成的大形栅栏,不但牛羊过不去,恐怕野猪都难以硬闯,我们为此颇费周折。
15:00 到达垭口。东面山脚下就是东关上。垭口北侧有一所房子,用白色耐火材料搭成,分为三间,门上了锁,隔着玻璃窗,可以看到内部陈设,家具齐全,甚至有电视机。正房旁边的厨房开着门。房前是玉米地,残留的玉米杆根根直立着。路沿着玉米地边缘掠过,穿过一片松林。
向下,又经过一片玉米地,一个旧房子。然后,沿着一道缓和的山梁,迂回而下。半路上看见一个路边有一个小洞,洞口仅容一只脚,深不可测,湿热的水汽由洞中冒出,貌似下面有地热。
接近沟底时,山梁由缓变陡,几处断点,须迂回攀岩而下,盖那山顶小屋的材料不是由这条路运输的,还有另一条横切的路迂回到更缓和的北侧另一条山梁,我们嫌远,没走那条路。
16:15 下降结束,到达东关上。得知山背后桌面上的村子叫南沿头,属于王老铺行政村管辖,垭口
上的房屋叫白草尖,是东关上行政村的11队。
【物资装备】
个人装备:登山鞋 | 结实的鞋 | 保暖衣物 | 头灯或手电 | 水2升 | 饭1.5顿 | 胸卡(自制,上书各人的ID)公共装备:
【补充事项】
有蔬菜种子,和啥啥瓜种子的同学可以带一些,种上草莓成活的几率高.
咱有啥种啥.
【风险声明】
1、开题人所提交的计划中所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有明确来源,非开题人臆造,但开题人无法一一核实材料的准确性,因此不为材料的准确性背书。2、开题人所设计之路线及行程,均为估算或前人实践之产物,本人并不保证可以准确无误地将其在现场还原,其强度不超过普通人的平均体力能够承受的范围,但不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承受。
3、开题人不对本次出走区域之景色、饮食、民风等因素作任何积极的承诺,也希望分担此课题者谅解并包容任何这方面的缺憾。
4、开题人不承诺该路线能够绝对避免局部的、不可预知的险境,不承诺绝对不发生意外人身伤害,这些人身伤害甚至可能是致命的。
5、开题人已将所掌握的所有课题信息公之于众,报名者均视为已充分掌握所有已公布的信息,在拥有的信息量方面,所有课题组成员是对等的,开题人没有任何信息优势,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6、开题人不主动邀请也不挑选任何具体的课题组成员,任何成员都是在主动、自愿、自决的前提下参与课题。
7、开题人没有借此课题营利或满足权力欲等动机,开题人对任何课题组成员均不拥有强制力和其他特权。
8、课题组成员有相互扶助相互支持互相提醒的义务,应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热心、知识、特长和其他资源来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9、万一课题实施中出现意外,由整个课题组共担风险,包括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开题人与同行者承担相等的义务。
10、请在确认自己在体力、心理、经验、知识各方面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报名。
11、所有报名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有报名者均视为同意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