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出走旧庄窝-萧何峪-施庄结题报告   

  • 受伤小蛇 2015年2月24日

    【进程】

    05:50 出家门,等车不到半分钟,赶上了第二班374,一路没几个人上下车。到公主坟南过天桥,刚好又赶上一趟52,虽然只是第二站,但居然是爆满,几乎没处站脚,很出我的意料。原来这些人大部分是去天安门看升旗的,赶紧查了一下升旗时间,幸亏还有段距离。路上接到贺兰的qq信息,说报不上名,买不到票,自己还在家里,求我给买份早点,我心说真是太不靠谱了,姑且暂时答应买票和早点。

     

    07:00 到达北京站东,头一次坐这个52,居然给拉出那么远,感觉往回到取票室足足走了10分钟。 二月和小翠鸟已经到了,二月没有买官厅到旧庄窝的车票,小翠鸟正临时用手机给他买,现场用身份证来取。如果到官厅,一是可能没空买,二如果补票,还得再花五块钱。异地票如果在窗口买或者取,还得掏五块手续费,非常不划算。

     

    不久巧合也到了,只剩贺兰。网络售票时间每天都是在7点之后,我登陆进去之后发现当天也没有了Y505这个车次,只能先给贺兰去排队,让他到窗口现买。这个车座很多,平时也能空几个车厢,过年这几天走动的人少,就更容易了。好在贺兰提前发车20分钟赶到了售票窗口,顺利买到了去官厅的车票。后来在车上,我改了报名截止时间,还是报不了名,原来系统默认集合时间就是课题开始时间,显示课题正在进行,我只能把集合时间再往后调,这次他才堪堪报上名。

     

    09:30 火车提前将近15分钟到站,这样倒车就没那么紧张了。而且上回刚倒过一次,轻车熟路也是。不过4416也提前进站早已等着我们,还是被车站人员赶着上了车。同车还有一队张家口过来爬山玩的。

     

    10:10 到达旧庄窝站,出来问了站台工作人员,早先晚上的K7702还有车,现在应该改名叫K618了,买不到票但可以上车。以后这边还可以再来。出来之后顺着公路往回走,一直留意可能过河的位置,大家在路过萧何峪沟口的时候都按耐不住,早早到河边去走,看到差不多的地方就要尝试过河。我带小翠鸟放弃这种比较冒进的做法,还是沿着公路,宁可多走一段去走大桥。

     

    果然第一次尝试,贺兰就掉到了河里,老农也是最后上岸之前踩到了水里,恨不得一年不用的防水袜又派上了用场。二月和巧合没带登山杖,也没敢再跟进,与此同时,我和小翠鸟这边找到了两处似是而非的过河点,她在前先走,觉得害怕不敢走,我在后面马上调头,我胆子绝对比她还小,她不敢的我更不用去尝试了。一边后退见她还在尝试,因为害怕叫个不停。我来到紧挨着的另一处过河点,这里同样是连续的几块大石头,我看着还行,比刚才的乐观很多,就尝试过去。前四分之三都没任何问题,但之前有个小位置把我临时捡的一根棍子给卡住了,我遇到问题不敢尝试跨越,回来又够不着棍子,干脆还是放弃。此时二月已经跟过来,走小翠鸟那条小石桥过了河,在他指引和帮助下,小翠鸟也过去了。我看她那么费劲,虽然一直在鼓励我,说可以过,没问题啥的,但我还是心里抵触,彻底打消了从那里过河的念头。

     

    回头巧合也来了,我俩都比较保守,不是百分百有把握的都不会去尝试,扭身迅速翻上了公路,其实前面真正的过河桥也只离我们50米而已。同行的那队游客一样爬山的人也是被困这里,我们走到对岸之后他们还在尝试,我和巧合追赶前队,没再理会他们。

     

    进入萧何峪,沟里路迹非常清晰,碎石路也比幽安密径舒服了不少。没那么多特别搁脚的小石头,也可能是我走幽安密径那次穿的是军胶吧,真是害苦了我。这条沟出现问题是在进沟不久以后的一处明显的岔路口,偏右的主路会进另一条小沟,应该联通着东侧的幽安密径;直行的小路似乎并不清晰,而且多半像是走错的痕迹,进入死胡同。而正确的路线是在退回大概20来米的一处并不明显的小分岔,要从这里选择走左手开始横切盘旋向上离开沟底,不能再走沟底的大路。

     

    这个岔路比较隐蔽,还好我们有人发现,退回之后再次开始顺利前行。之后的悬念越来越少,贺兰在前面开足马力开始狂奔。二月带小翠鸟也走的飞快。后面是巧合和我,老农爬升略慢,一直殿后。我想着没啥岔路,路也好走,就基本没有停,见不明显的地方就吆喝两声,起码我的前后一直都有照应到。时间很快来到12点,我已经感觉肚子里空空如也,早饭吃的也不算少其实。看地图离我们要翻的第一个大垭口还是有一段距离,就开始寻思要吃饭了,吃完饭再把最后一点上升拿下,下午就没啥悬念了。这时沟里正好有阳光,风也小。我跟巧合开始不断呼喊前队,希望可以听到停下,但一直没有回音,巧合不自觉开始加速追赶,过了一处很宽的平沟,还有几个转弯的小沟,都是不见人影,怎么喊也没有应答。我知道前面的人不会跑丢,也不傻,饿了会知道吃东西,但还是想着能停下大家聚在一起。

     

    后来一直加速追到离垭口上升不到100米,路也走岔模糊了,才喊到了二月和小翠鸟。贺兰还是没影,远远听到有呼喊声,还在叫我们上去朝他靠拢。当时过了12点半已经,越往上风越大,我已经放弃要找太阳地儿,只要风小就随时可以停下吃饭。恰好老农在最后,他走对了右侧的正路,把我们引了回去,这样才终于聚齐。贺兰早已经爬到错误垭口,估计阵风能有7,8级,估计也听不到我们喊啥。跟他走过几十次,知道他就这风格,就喜欢一条路走到黑,能不吃就为了减肥也一定渴着。我们在大路上停下吃午饭,不久他也回来找到我们。

     

    13:00 再次起步,到垭口还是磨蹭了一阵。我们几个人其实都看到了那个正确的下山垭口,只是路口被灌木封住,一下子都不想去走,因为之前的道路实在太清晰。来回转了两圈,还是没找到好地儿,我硬着头皮下了一点,发现其实还行,走几步就是成形的村道,大家这才过来一起下山。这条沟其实也不短,越往下路越开阔,留给我们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但80%的上升都已顺利解决,到沟底的时候我还是非常乐观的。

     

    沟底这里出现了分歧。这条主沟的路进来,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个三岔沟口,正如小撮报告里提到,他们并没有按计划沿路继续向上,而是比较幸运的发现了另一条石砌台阶路,带他们直接走的最近的路去往了官厅水库。我下来之后也发现了那段石台阶,但当时还是轻视了这里的地形,总觉得往里顺沟进去也肯定可以走,大方向向北,没准可以很快去和我规划的一条东西向的大路连通。而且用常理探路思想去判断,如果路在上面,是不会去往下绕的。等小翠鸟来了之后,她用惯了google earth,而且功课确实做得很细,一口咬定要走那条小路。我当时认为我出来爬山探路不是为了验证google的正确性,既然摆在眼前的路就是我的意愿,没有违背客观规律,没必要去“耍小聪明”,毕竟前人探路,是用不到这些先进工具的。即使我走的不对,也要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为啥路就不会通,后来到底怎么了?

     

    实际确实是有原因的,老乡们都很聪明,那条台阶路并非毫无缘由。我按常理去判断的确实存在错误和偏差。大家最后还是都跟我往上走的,在很短的时间里连续经历了四处“险情”。第一是陡坡横切,绝对的眼晕;第二是有个小冰潭,爬上来很费劲而且确实有危险;第三是个断崖,要走人家刚搭好的粗木;第四也是最危险的,要扒住一处岩壁进行横移,左手的小崖最少4米高,鞋底打滑的话就不堪设想。我在第一个走,胆子小,过每处都倒抽凉气,怕后面的老农出问题,同时又急于往前探,万一没法走就趁早返回,别耽误时间别冒风险。好在每处难点之间的路其实一直不错,给了我不少底气,怎么说也是人经常走的。唯一让我不至于太内疚的是路线基本符合我的预期,没有绕远,方向也不偏。

     

    后来等齐了大家,继续前进,本以为没啥悬念了,只要早点向北直拔,就可以到大路上,一条大路通罗马,下山顶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车站。但这里我只把这个想法和最早过来跟我一起的二月说了,他可能也没放在心上,还是一直沿路在沟里走,我说有明显岔路或者万一不好走,就一定要直线向北直拔,很快就会有大路。可惜的是不久贺兰就超到最前,开始带路,他是完全按我图上规划的,硬走沟,以至后来沟里逐渐没路,还在不停的绕,找路。而小翠鸟又借助地图,向另一条大路靠拢。我和巧合在后面,边走边等老农,这时道路不清晰,前后队再次拉开。我当时只是预计这里地形简单,前面贺兰不用管,完全可以搞定。小翠鸟和二月在一起,有地图也不会出问题,我和巧合只要带着老农早点上大路就好了。走到一处和缓山坡,我看往前和往上灌木程度差不多,直接招呼巧合往上了。老农和巧合有一段距离,但看的到一直。我也是等到老农几乎开始向上,才拔腿再往上生拔的。这条小山脊其实也有点路,至少灌木并不扎。贺兰跟我隔了一条小沟,带着小翠鸟和二月也在往上爬,我还说没啥问题了,离曙光也就十分钟时间而已,这个30米的小坡难不倒我们就。

     

    但后来情况大大出乎意料。首先是小翠鸟并没跟住贺兰,走了一段就散了,她带二月直奔了防火带。然后贺兰走着走着也离开了我的视线。巧合离我倒是近,但到山梁之后,我发现所谓的大路还在山梁的北侧,需要下降20米才行。山梁风大,巧合衣服单薄想先走,他认定老农肯定没问题。不过我肯定想把老农等来再走,因为要没路硬趟20米直下,一般人不会这么去干,我不带着也许他还会在山梁的灌木里游泳。但没料到老农实际并没有跟我们一起硬拔,而是一直瞄着贺兰在追。爬这个坡我太大意了,回头几次看到巧合,就没关注别的,以为老农也能跟上。我们等了两分钟不见人,回去找了两圈也没有。当时很着急,打电话也始终无法接通,耽误了大概10分钟,也顾不得前队了。后来才和巧合商量,感觉这么个小坡实在不至于出事,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没有上来,去追的前队。等的时间实在太长,贺兰的电话进来,说他只有一个人在垭口,没看到老农,山顶好像还站着俩人。我更加郁闷,还在奇怪他们怎么也走散了。挂了电话再次给老农拨过去,这次打通了,他却说跟贺兰在一起,就在我规划的垭口上,能看到水库。他也提到山顶有俩人,我更加纳闷,他俩干吗还要上?垭口明明应该赶紧下山去赶车的。

     

    2分钟之后我和巧合赶到了垭口跟老农和贺兰聚齐,山顶此时还有一个人,远看应该是二月,我们一直喊他过来一起下山,风大声音断断续续的,他说小翠鸟已经走了,我就喊话让他去追,但他又说走远了,追不上了,让我把手机打开。我手机此时恰好没电,这么喊话确实麻烦,又翻了半天电池,更郁闷的是我手机里所有联系人都莫名其妙不见了,我还得登陆出走社网站,看后台信息。网慢又等了半天,进去之后发现名单里的电话只能显示后面一小段,我真想把手机砸了。在我捣鼓手机的时候,他们还在互相喊话,让他要么去追小翠鸟,陪她一起走,要么就赶紧过来找我们。但这几分钟也是一直耽误着,二月一直犹豫没动。

     

    半天搞不定,我看时间实在是悬,我们去沙城晚点没关系,别再耽误贺兰回北京,只能先下撤了。小翠鸟电话飞行一直,后来得知原来她和二月已经走到好路上,他们是从山顶的另一侧上去的,而且沿山梁直接下去就是好路,但就差了1分钟,如果我跟她能喊到,我也肯定放心放他俩一起走的,但当时我不知道情况,只认定她好像又要去翻几个小山头,实在没必要,联系不上只能到车站等了,只剩不到1公里。

     

    快到村子之前打通了她的电话,她已经到了车站,而且刚刚过去一个去沙城的880。按理来说下一趟得2个小时以后了,我们只好放慢脚步,用不着赶了。我们到车站之后问了老乡,并没有我预料的那么夸张,他们常在这里坐车,说4点还有一趟应该。果然不久也出来了几个村民,跟我们一起等车。贺兰先于880十分钟左右,先坐了个小面去了东花园,那里华侨农场的880相对更多一些。我们跟村民这一等,居然是1个小时。我实在按捺不住,辗转要到了880调度室的电话,想问清楚到底2点有没有车从德胜门发出。得到的结果又是令我大出意料,原来八达岭在堵车,他们已经有13880堵在了半路,最近的一个车倒是马上会到施庄。

     

    果然撂下电话,车就来了,上车一问才知道,这个车居然是11点发出的,到我们这里都5点多了。司机和售票员抱怨一路,旁边的小孩子也饿坏了,都说过节还是不要出门。我们谁都没想到八高居然会堵车,以为北京城都空了呢,实际过年去八达岭的人丝毫不比黄金周少,回京方向也一样堵,几乎全线飘红。

     

    6点到沙城,去下花园也没车了,我们在车站门前货比五家之后找到一个黑车,软磨硬泡答应60元送我们剩下5人去下花园,30多公里远,其实很值了。在下花园也没挑,直接住进一家条件很差的小旅店,直到吃了饭泡了热水脚,这才踏实下来,原本应该悬念不大的线路被我们整出来这么多故事,也是够了。



    【附录】

    值得总结的有很多:

     

    1、开题人应该事先把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和意图与课题成员进行分享,并且把关键位置的走法思路交代清楚,遇到需要分头探路的位置,一定仔细定好思路,熟悉的人可以放任,不熟或者心里没底的人,一定要嘱咐清楚。

     

    2、我这次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粗暴否定了队友的意见,在关键点上沟通又接连出现差池,直接导致后来差几分钟没赶上车,多冻了1个半小时,被迫打车还多花了几块钱。

     

    3、每个人出来走路,抱有的目的和想法均不相同,有的人想的多些,有的人想的少些,没法取齐。想控制好一个队伍,首先要控制好每个人,针对每次不同的队友,不同的处事方式,都要做好准备。尤其探路活动,很容易就出现分歧,没有疑义才不正常,如何处理好,没有通法,只能彼此不断进行磨合。

     

    4、没有人天生路感会强于ge,探路也要尊重事实,尊重人类长久以来的智慧结晶。对于google earth在探路时的看法,不同情况不同处理吧,说是“探路作弊工具”,也没啥不可承认的,但确实帮了大忙,少走了很多弯路,使用如果得当,会成为很好的帮手。



    【开销】

    北京站-官厅 16.5

    官厅-旧庄窝 2.0

    施庄-沙城汽车站 6.0

    沙城-下花园 12.0

    下花园吃住 47.0


  • 贺兰月明
    @西山老农 在东花园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上车,回京在八达岭堵了一会儿,大概7点10左右到德胜门
    2015年2月25日
  • 受伤小蛇
    @小撮 我是很多时候看不清ge,而且沟和山梁经常搞混,嫌麻烦就没有较劲非要用它。大多数时候还是仅凭感觉,ge能看顺溜了真是很不容易。@贺兰月明 你是垭口八级大风没喝够呢?@西山老农 他肯定堵了,没准第二天早上才到的家!
    2015年2月25日
  • 西山老农
    贺兰回京堵车了吗?
    2015年2月25日
  • 贺兰月明
    课题组成员全程都是严格按照开题人可笑的路线规划走的,反倒是开题人在探路过程中倒行逆施,屡撞南墙,搞得天怒人怨,简直就是个废物。
    2015年2月25日
  • 小撮
    把ge上的路忠实地走一遍,对观察力和判断力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不是说傻子拿着ge都能走,使用ge并不会降低探路的含金量。
    2015年2月24日
1243 浏览   5 回复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