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师,文武行   

  • 嫣然 2015年3月23日

    ----记嫣然第一次出走(2015.3.21)

       基本行程:从早上的740到下午16点,在这八九个小时中,我们步行了19公里左右。其中包括过了两三片田野,走若干公里小路,翻了三四座无路小山,爬了两座当地有名大山。整个行程的路线是从乔驿——书堂山——麻潭山——丁字镇.下午17点左右回到汽车北站,结束课题。

       前奏:2015321日的清晨6点,刺耳的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洗漱完毕,背上早已准备好的行囊拔腿就跑。第一次参加出走社的活动,不能迟到的。从汽车南站要到汽车北站集合,有点远。幸亏周末的早上路上的行人车辆都不多,车子顺利的在720是到达了汽车北站。背着包,在这个陌生的车站,一大早的到处张望,也不知道我的队友们在哪。再看一下行程,汽车北站集合,这个概念由点泛,对于我这个不太管事的人来说,有点难以定位。在北站外面游逛了一下后,没有发现目标群体。于是我想我是不是没找对地方呀?时间已经到了725了,应该有人来了呀,于是我决定进北站的候车厅看看,一走进候车厅,我就看到了出走装束的人,貌似终于找到队伍了,一方暗号过后,归队!

       主题印象:740分,我们坐上了汽车北站--望城乔驿的中巴车。7点五十准时出发!我们在乔驿车站下了车,开始了我们的出走之行。向着目标地前进。武林啊混是此行的开题人,他带领着我们秉着不走寻常路的原则,一路欢歌笑语的前行。让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逢山过山,逢水过水。几个场景让我记忆深刻。

      首先此行的田野是美好的——一行人在田野间穿行,除了收获了满鞋底的稀泥,满裤管的露水外,还体会了大地软软的,母亲般的温柔,泥土的淡淡的芬芳,满目的翠绿,星零各色的春花,琳琅满目的野菜。。。田野尽其所有给了我们最无私的馈赠。

      此行的山是原始的,且各具特色的——不起眼的小山是真实而亲切的。我们在队长啊混的带领下,择一小路,一头扎进了灌木中,刚进来时还依稀可辨小路,走着走着灌木,荆棘越来越密,已然没有去路。啊混,医生在前面拿刀开路,队友们一个接一个,紧随其后,一会脚下滑了,一会树叶掉衣服里了,,一会荆棘挂住背包了。。。没有人叫苦,没有人退缩,却在为看到的一颗木耳欢呼,采到的一根蕨菜而兴奋,走着走着又看到小路了,走着走着又钻进山林了。。。

      此行的大山是名副其实的---本行程中有名字的两座山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望城人民很实在,如此的名副其实。一个叫书堂山,一个叫麻潭山,本以为就是个名字而已,没想到。真的是一文一武,确实名副其实的相得益彰。

       书堂山,因欧阳询的渊源而得名,上山的小道有修葺好的整齐石阶,木栈道蜿蜒而上,其间,亭台楼阁错落,小花小草摇曳两旁,倒也舒服别致。山间开阔地修有一亭台,后立一石碑,刻着欧阳询的作品;前坪开阔,立有石桌若干,每桌备有石格,刻有样字,备以毛笔,石头砚台,路过者,无不停下脚步,执笔蘸水,在石桌上静心书写一番。倒也不失几分文气!此山我归它为文山。

       其二就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座山,麻潭山了。路上问及老乡去此山的道路怎么走,老乡的回答很果断!“那个大山呀!那没有路上去咧!那上不去咧!那进去了就出不来了咧!”听后心中多了几分忐忑。但开题人很果断的带着我们向大山进发,沿着一条放电缆而伐出的小道,我们直奔山顶,很陡,很辛苦,很火爆!一番努力后,我们虽艰苦,都顺利的到达顶峰,本以为最难的已然攻克。翻山而过傻眼了!想象中,山乃拔地起,哪有半悬空的!。。可此处就是一悬崖,现在我算知道为什么叫麻潭山了,因为山体都是麻石,丁字镇的人把这半边山都开采麻石了。我们可怎么下去呢?看着那高度都吓人!没有退路,只能前进,亏得有几位先锋男士勇敢探路,大家齐心协力,挖空心思,闪转腾挪,手脚,屁股并用,从那80来度的麻石坡上下了来。真乃一只威武之师!此山应是名副其实的武山一座呀!

       额外收获: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行程中,啊混给我们介绍了各种野菜的名称,我记住了的有这么一些。小野葱,婆婆纳,野菠菜,紫云英,荠菜,小竹笋,蕨菜,野木耳,刺孙孙(野蔷薇的嫩芽),水芹菜,茶树片,还有一种白白叶片的野菜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无疑,此行最大的感触是我们的队友能文能武,温婉与强悍同在。狂野而充满生活情趣——真高兴我也在其中!

     


  • 搜搜
    你的野菜名记得有些失误,是胡葱。我观察了一下你的屁股,奇怪你咋裤子挺干净呢。
    2015年3月24日
  • 武林阿混
    新人不错,我们以为你是打排球出身的。
    要纠正几个地方:
    1、书堂山是因欧阳询而得名。
    2、是婆婆纳
    3、刺孙孙是什么我不清楚。
    4、白白叶片的我想你可能指的是鼠曲草,长沙人又叫水腻子、糯米蒿子。
    2015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