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访古无胜有,旧地寻梦忆更浓。
2016-03-06
长沙的城市名片是--山水洲城,岳麓山、湘江水,橘子洲和历史文化名城,青山依旧在,江流日夜下洞庭,橘洲已换新,老城却已迹难寻,城市的飞速发展,作为生长于斯的本地人,经常走过路过的街头巷尾,总是行色匆匆,其实从未细细的品味过,猛然间才发觉其日新月异。
正月里跟社友菜菜鸟走过一次城北的题,因很多店铺未开张,传说中的美食也没吃上,走马观花不过瘾,阳春三月再走,后面行程变为去新建的滨江文化园,参观三馆一厅(长沙城市规划馆、长沙图书馆、长沙博物馆和长沙音乐厅)。
这是一条由南向北走的路线,中心轴线就是黄兴北路。
从 中山亭开始,向西沿中山西路,左入接贵街,绕回茶馆巷,(清泉阁包子铺、九如斋),向北过马路,三贵街(天倪庐),连升街(民国民宅),群胜里,楠木厅(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活动旧址),出永清巷北端,进潮宗街(真耶稣教堂),走寿星街,到营盘路右转,过北正街,左转入文星桥巷,(马福胜老店),学宫街,民主东街(省总工会大院),民主后街一条巷,过湘春路(和记粉店),往右彭家巷,(长沙天主堂、长沙基督教城北堂),沿拆迁中的北正街,继续向北,铁佛东街(刘廷芳公馆旧址、长沙道教协会东岳宫),过湘雅路入文昌阁街,工农街往左入大王家巷,毛家桥街右转毛家桥巷,到开福寺路(开福古寺)左转,上湘江北路,右转向北,过紫凤公园,直达长沙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结束。
这一路有近30个老街、巷地名,除了括号里标注的那些点还有相对完整的实物,几经沧桑变化,很多地方早已物非人非,仍在不断的拆迁改造,估计不久的将来连地名也只能在图书里寻找了.....
哥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韵律。我觉得,那纵横交错的路巷就是五线谱,车水马龙间穿梭的人,就是一个个音符,演绎出各自生活的旋律,或小调或变奏,或流行或经典,有阳春白雪,也有市井通俗。
老城区的里弄、庭院,它曾经沉淀了几代人的生活,积累了上百年的风华,孩童的欢声笑语,家长的训斥怒骂,小媳妇的羞涩忐忑,妯娌间的勾心斗角,都在里面上演。这些记忆或许就是故乡的原风景,就是游子落叶归根的情结、韵味。
因此,社友辉辉听说要去看看楠木厅(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活动旧址)时,激动的赶紧打电话给表姐:走咯,我们去外婆家看看!.....
集合时间特意定在上午11点半,计划寻着美食一路吃过去。提前到了中山亭,一个人静静的在亭内的展厅浏览相关的历史介绍,这座上世纪初修建的建筑,如今只是一象征意义上的物件了,重新修缮后归属市文物局管理,只有一楼大厅对外开放,厅内装修的富丽豪华,墙上的图片和文字简单的述说着百年历史和辛亥风云人物,腥风血雨中,仁人志士奋起为国为民,如今都尘归尘......
100多年前的老城区地图,红三角标注的是中山亭的位置,长沙府九门城,如今的城墙已只留下天心阁还能见一段。
城市的变迁,新老交替
老长沙人都知道德园包子,号称长沙百年老店,如今已没落在城南一隅,成了一餐馆,包子大多数时间只卖2元、3元和5元一个的了,这家清泉阁包子铺始终是1元一个,味道和大小不比德园的差,很多人一买就是20个。
这次开题定在上午11点半,想着就是先尝尝这的包点,没想到热情好客的走友辉辉却提前买了一大包过来了,让我们先吃为快了,呵呵。
说到吃包子,想起了儿时听长辈说的吃糖包子烫了背的故事。话说夏天有人早起,买了热糖包子,光着膀子边走边吃,不小心热糖流到小手指,赶紧用舌头去舔,结果举起手后,滚烫的热糖又滴到背上,烫得只跳脚,长辈边说故事边学,逗得大伙哈哈哈大笑,从故事里可以想象,当时的包子的馅料有多足,哪象现如今,包子咬到指头也不会流馅的。回想那时,最得意的就是把两包子平的那面挖一洞,然后合在一起象现在的汉堡包一样吃.
三贵街上的这个地方差点错过,回来百度一下才知是长沙和平解放的一个重要场所,本想进去瞅瞅,摁门铃没人应,只好把手机从大门的侧面塞进去拍了几张PP
这个地方据说已被韩国人买下来了,进去看一次收费20元。右边第一位就是点点和辉辉的大表姐,当初她们的外婆就是住在这宅子里的一户,大表姐的述说,让一些尘封的故事又开启.....
长沙城久负盛名的小点心老店,很多人会特意大老远的开车到这里买,只是我不怎么爱吃,走友们却是大包小包的买了一堆
上过电视的老店,不多宣传了。
三馆一厅其实是这次出走的主要目的,因为这一路走来,老城区的巷弄早已没有原来的风采,可真正到了这失望不小,实在找不到一个好的拍摄点来展现这个大而说不出感觉的建筑群,见仁见智吧。正如走友点点后来说的,还不如我外婆家好看,城市如家,得让人感到温暖和留恋,或许女人的直觉是对的,没有家的感觉的城市,不能算真正宜居的,记得在汪涵的培荣书屋,遇到一个来自安徽的大学生和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外教,问到长沙有何可观之处,想了想,还真找不出,心中那个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