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康熙十五年进士,官授一等侍卫,为人善骑射,好读书,重情重义。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气质才性近于南唐后主李煜;词风清新自然,颇多伤感情调。曾任上驷院马政,出牧柳沟、黄花城等近边地牧马。又扈从康熙南巡,至金陵、扬州、苏州等地。虽出身显赫,却追求恬淡适意的人生,厌倦官场生活,无心功名利禄。康熙二十一年随康熙出山海关至辽东巡视,途中作《长相思》,流露出对侍卫生涯的厌弃: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十七岁时娶妻卢氏,伉俪情笃。然婚后三年卢氏去世,为追思亡妻,作词四十余首,其中有《画堂春》一首: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桨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性德患伤寒结束了短暂而完美的一生,年仅三十一岁。今用一首刻于柳沟村口的性德所作《南乡子》来纪念这位文武双全,才华横溢的一代才子: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