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
再上铁坨山
----20171209出走灰地—铁坨山—十字道—峰口庵—圈门
一、 铁坨山
铁坨山虽然超过1000米(海拔1080米),但以前并不为人所知,一般地图只标它南面的酒漏子沟尖(海拔980多米)。自从08年“十一”五中分校地理任老师“在此”失踪后,它就有名了。
我第一次来铁坨山是2008年10月11日,参加当(一般人)的课题:10月11日出走玉皇庙—岩柳沟—十字道—圈门。开题人在报告中写道:参考一下任老师留下的卡位置,沿途留意点。
翻阅当年的报告,九年前的事,记忆犹新。遗憾的是,那时出走报告一般是附一个“巴巴变相册”的链接,可惜前几年这个“相册”先3个月不登录,相片删除,接着它就关闭了。还好,我的移动硬盘中有备份,乘机粘贴几张。(1)小店子合影,(2)进发铁坨山,(3)寻找,(4)字条处,(5)蹄窝合影,(6)拉拉湖。当时到天梯时天黑透,摸黑一个多小时到圈门。
二、 开题
上一周我和横秋相约上铁坨山,他早我两趟车,在前面先慢慢溜达。我在后面紧追,光顾着低头赶路,没看到路牌,随着修高压塔的砂石路拐进支沟也不知道,只觉得怎么还没到支沟口呢?当砂石路变小路,遇到小的石湖时觉得路生,前几次走岩柳沟,没记得有这样的路。过了石湖不久走过了“岔路口”,退回右拐进了“支沟”,到沟头遇到几十米的岩壁,根本上不去,再看地图,明白了:砂石路已经进支沟了,只好退回,重走刚才的沟,走了一段到陡升处,接近12点,登顶时间太紧了,大伙只好回撤到主沟,走小店子、王平,5点上车,天很快黑透,差点儿摸黑走夜路。
横秋没等到我,只好一个人登顶。这周五他联系我,陪我再走铁坨山,让我开题。我按照他上周的轨迹数据:21公里,1100米上升,灌木,碎石,断崖取中,结果出了67撮氏度,吓了我自己一跳!
三、 过程
早上出门早了几分钟,79路,336路,929路换乘都是零等待,上了6:45的929路(前一天横秋建议赶7点的车,我说自己赶不上)。中途旅游者上车,他怕我从十字道往返铁坨山,耽误时间,特报名带路走近道,直上铁坨山。谢谢!
8:05到灰地,我俩到洗手间的大厅避寒、聊天,谈到上周当在狗牙山滑坠,还是后怕,不知缓得怎样。
8:30横秋到,8:35课题组提前出发,过隧道遇两名防火员,登记身份信息,嘱咐注意安全,放行,非常和气。接着过玉成半桥、大华矿铁路桥。旅游者指着左边山坡的废村介绍,……,拐进岩柳沟。
9:31进支沟,沟口路标清晰。
9:55小路离开沟底,沿左边的冲沟向上拔,上升过程中有两个一两米的石崖,有抓手,好爬。
10:05拔到半山腰,路在沟上面横切,略有起伏。遇到一专业队,他们包车到十字道,从十字道登顶,然后下沟转回十字道。
10:30到小梁鼻子,经过废弃修高压线塔的工棚,继续横切,顺时针绕到支沟头。
又沿路上拔,路上浮土很多,也很陡,两边可抓的灌木时有时无,有一处崖壁垂下四五米长的绳子,绳子外表已经风化白了,我握着它,没敢用力,预防万一用,上去后又把它顺了下去。这一百多米的上升最累人,也耗时间,我很谨慎地慢慢往上挪。横秋说:上周是沿着中间山坡直接拔,比这陡,但有抓手,更安全些。
11:50到达铁架子,旅游者已经在那晒了会儿太阳了。无风、六七度的晴天,难得!还有几位六七十岁的老哥,一边往测量标上爬,一边念叨:给我录下来,我还能来几次呀!
12:05请老哥帮我们合影,然后下撤十字道,路过酒漏子沟尖路口,向藏宝盒的山包眺望了一下。
12:32上机耕道;
回望铁坨山。西望髽鬏山和清水尖。
13:13到十字道过街楼,沿潭王路暴走到黄石港的古道口,一口气上升百十米。
14:04到蹄窝,在峰口庵歇了一下。下山过了天梯走公路(路边古道都被铁网圈起来了)。
15:38到圈门,40上370路,旅游者在城子换乘(“飞毛腿”全程、耐心陪我到圈门,再次感谢!),横秋在苹果园换乘,我在什坊院换乘,一路顺利。感谢两位同行者,助我登顶铁坨山。
【附录】
1、聊天时,大家觉得任老师应该遇到劫道的。凭他的经验,迷路太不可能了!(在阿坚的《北京山峰词典》中多处提到他与老任探路的事)。
2、我从山里带回一支“手杖”,希望将来我能成为它的朋友,……
3、软件记录距离23.42公里,累计上升1248米,下降1408米。
【开销】车费1.0+1.0+4.5+2.0+1.5=10(元)
带图片文字,请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072efc0102wue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