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静水流深的岁月   

  • 西秦 2005年11月20日
     

    天空阴郁的缺乏层次,能见度很差,石南站上空不时飞过大群的乌鸦,让人想起禽流感的传播,这些身穿黑衣的家伙在城市的边缘整日里飞来飞去的,确实行踪可疑。

    一阵初冬的风吹过,人变的清醒,睡意全消。站台上人不多,随着冬季的来临,去游玩和垂钓的人少多了,正合适我们这些喜欢跋涉旷野的人出行。

    车还是那趟车,人还是那群人。当列车穿过涵洞的时候,车厢里变的昏暗了许多,窗外漆黑一片,象在时空的隧道里穿行。我们通过它,远离城市,挣脱束缚,释放着久违的天真稚拙。

    珠窝到了,下车后社长开始例行公事的点名发胸卡,俺左右一看,一水儿的老少爷们,阳极太盛,阴极缺失。河谷的风马上让你感到了寒冷,大家缩手缩脚的快步前行。

    有季节的缘故,河道里没什么水,一滩滩一片片的连不到一起,水位太低,河床里到处裸露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如今的永定河象是一个容颜褪去的妇人,曾经美丽的面庞栉风沐雨经历无数,现在已风韵不在,脸上的沟沟壑壑不加掩饰,象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这时扇木兄说起了珠窝这个地名的来历,奔流的河水被周围的高山遮挡阻隔,河道变的曲折蜿蜒,在河床两边形成浅湾,这样的环境是非常适合河蚌的生长,珍珠就产自于河蚌的身体里。能够想象当时河边的人们坦然接受自然的馈赠,下河捕鱼捉虾,摸蚌取珠的情景。据说河蚌还能食用,俺是没吃过,也不知道味道如何,来自南方的人们估计都吃过,父亲说他小时侯也经常去稻田里去摸河蚌,拿回家红烧着吃。

    河蚌姑娘的传说就更是流传已久,如果你是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翩翩少年,再能够有些许浪漫情怀,建议你把河蚌取回家中用渔缸饲养。每日做出头悬梁、锥刺骨的发奋状态,不一日,当你拖着疲惫身躯推门而入时,发现窗明几净,饭菜飘香,连你在床下扔了半年的臭袜子都有人给你洗了,祝贺你已经大功告成,赢得了河蚌姑娘的爱慕之心,马上就要有个楚楚动人,丰姿绰约的美女现身要与你共结琏娌(此法已婚有家室者慎用)。小时候还看过一个戏剧电影,名字叫《柳毅传书》,具体情节忘记了,反正是一爱情故事,女主人公是一龙女,龙女身旁的丫鬟侍卫很多都是河蚌形象。综上所述得出结论,几乎那两片硬壳下面包裹着的都是尤物。

    前方左转弯,进沟,这是撮队的规律。

    经过黄土贵的时候,一个樵夫在砍柴,问清了去碣石村的道路,沿着路况极佳的柏油公路走向我们今天的要拜访的第一个村落,走着走着,发现了路旁一个大黑枣树,果实累累,大狮同学身法矫健,攀缘而上,给大家摘了一些,可惜大家经过扇木老哥的一通胡言乱语,都不肯尝尝,可见群众往往是盲动的,需要鼓惑和导向。

    鸟!成群的鸟从头顶呼啸飞过..不是麻雀..是候鸟群。每年的这个时节,它们会沿着山脉,选择僻静的线路向南方迁徙,等到来年春天的时候,我们又可以看到这些精灵娇小的身影在林间水畔跳跃啼鸣。

    碣石到了,安静的小村,街道干净整洁,见到的不多的几个人都是老者。两棵据说有千年的古槐耸立在村子中央蔚为壮观,照壁上写着文人骚客对碣石的溢美之词。屋脊的装饰构件和瓦当雕刻着陈年文饰,班驳重重,经历风雨侵蚀,已是苍然一色。

    队伍又开拔了,周围的地形变的熟悉起来,上周的出走我们也曾经过这里,不过我们下的是碣石梁西边的第一条沟,而今天我们要下到第二条沟。扇木总结的很准确,高山之水通过陡坡汇成山溪冲到沟底,夹带着泥土在沟的尽头形成冲积扇,先民们就在这相对肥沃的土地上建立了村村寨寨敷衍生息。

    快到灵水的时候看见一处修建的有些规模的水坝,可惜蓄水少的可怜,上面结了厚厚的冰,垂直落下的石块似乎很难撼动冰的外壳,猛烈撞击所发出的声音象钟罄一般,余音缈缈、美妙悦耳。

    看来灵水村今天比平时忙碌,我们也不是唯一的造访者,村口停了好些车,着休闲服装的游客也在村里四下晃悠。一位面色红润的大姐问咱晚上住不住村里,她家可安排食宿。这里的人们已经和城里的人一样,习惯于为生活打拼,当地政府也在创造条件,希望这个古旧的山村重现夕日汇集官宦府第、盛邑大户的辉煌。

    其实一路走来,无论是碣石、灵水、沿河城或者是搞的相对较好的爨底下都多少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也是北京的大问题缺水。灵水灵水,如果缺了水,灵怎么凝聚呢。尤其是开发旅游,人们选择目的地的时候更希望那里山清水秀,除了满足饮用外,还要让水成为景观,现在看来这是多么奢华的一件事情啊!按照阴阳五行之说,如果高山为阳,流水就为阴,当年这山里的沟沟渠渠,泉水叮咚,溪流淙淙,最后形成丰沛的永定河流域。

    而今的水呢?那股浩瀚之水那里去了?

    当年的永定河河面宽阔、通达远近,流荡不定,经海河汇入大海。河岸的码头桅樯林立,河中可驶得大船,那时的北京城频遭永定河水患。永定河谷地还曾经是古人类移动的走廊。距今大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人,是华北地区人类的始祖,北京城是在永定河的洪积冲积扇的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北京早年城市建设所需木材和生活所需木炭都是经永定河运至北京的。

    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的上,把大家难住了,当然也有奋力挣脱的,象灵水的举人进士们一样。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水让人们的命运成为宿命。这会儿大家还有水喝,如果有一天那不多的井水也干涸了,那里又将和门头沟的很多地方一样,多出一个荒村。前一阵子闹台风,气象台说有百年未遇的洪水,北京周遍的很多地方又是疏散,又是防洪,很多水库也腾出库容准备接水,结果台风改道,把大家给忽悠了一把。

    最后还是让我们缅怀一下曾经的静水流深的岁月。

    《水经注》对当年的永定河是这样说的:“其水阳旱不耗、阴霖不滥。无能测其深渊也”。
  • 西山老闫

          今日无走事,拜读诸篇大作.学识之渊博,功力之深厚,运笔之流畅,用词之恢谐,引经之确却,(大脑搜不出词了)令我五体投地.俺码那几块砖要是张纸,立马揉碎扔进垃圾.出走社藏龙卧虎,俺坐在井底也算看见了天,受益菲浅.这麽好的文章夸的人不少,得推荐啊!只可惜,后作见少.日后还请多出大作,以饱俺饥渴之心.

     

    2006年9月23日
  • 西秦

    嗨!让胸怀锦绣的不惜见笑了,最近只是想练练笔,希望能做到有感能发,没感也发..为了应付工作。

    2005年11月21日
  • 不惜
    看不出来西秦还有这手,上回上雾灵山看来是没有感慨呀。
    2005年11月21日
  • 小撮
    静水深流的岁月不再来,静水深流的文字长在。
    2005年11月21日
  • 阿伊莎
    真是好文笔!
    2005年11月21日
  • 一笑

    娓娓道来,身临其境。

    2005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