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交臂环秀寺,在劫难逃砂石厂—11月26日出走灵鹫寺—环秀寺—常乐寺领队报告   

  • 小撮 2005年11月28日

    【活动进程】

    人到得很齐,报名的9位都来了,还有4位友情出演的,加上我,一共14人。

    917路的混乱状况,不亚于919和929。不同的目的地,不同的行车路线,不同的停靠站,原本应该是不同的公交线路,都被收编到917的旗号下。为什么不再增加一位编号,区分一下呢,比如917A、917B。

    天桥到河北庄的917很多,经过北车营的只有一辆,我们没上错,真是万幸。然而,我们的好运气能坚持多久呢。

    一下公交车,面前就象一个杯盘狼藉的餐桌,沿着山的边缘线,南一块,北一块,山坡被开膛破腹,露出黄白相间的岩层,仿佛被胡乱啃过的面包,村庄象盘子里残留的骨头、鱼刺,浸泡在乱七八糟的调料中。由近及远,路面由柏油的黑色演变为粉尘的白色,没有风,但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味,一辆车开过,尘埃立马升腾起来,形成一阵烟雾。砂石厂,在记忆中已然刻骨铭心,但一旦真实面对,仍不免再次惊心动魄。

    按照计划,为了避免与砂石厂亲密接触,在北车营村口包了两辆小面,首车司机是北车营村民,没去过灵鹫寺,但据说知道怎么走。于是,很放心地让他带进了一条山谷,穿过触目惊心的一段砂石厂,在安全地带停车。我狐疑了一下,比我记忆中的短嘛,但只是一闪念,没有多想。司机收钱走人。我们向山谷深处进发,我边走边聊,追忆去年高飞迟到打车一路追到灵鹫寺的趣事。说着说着,就觉得不对劲了,我们脚下这条路,坡度如此之大,高飞打的那辆轿车是怎么开进来的呢。再走两步,路变窄了,变成了沟沿上的步行道。不对,上次根本没来过这儿。

    后退到砂石厂边缘,找了间有人的小屋一问,才知道灵鹫寺在西边隔壁那条沟里,我们进错了大门。郁闷呀。这司机是咋回事呢?不认路瞎开,还是为省点油成心做王二小?我倾向于前者,毕竟后一种解释太过于阴暗,想想就难受。

    现在面临两个选择,要么退回村子,绕进正确的谷口,要么搞一次小穿越,翻过西边这道山梁,进入正确的山谷。第一个方案意味着,亲密接触千方百计要避开的砂石厂,但省力省时间,加快速度,或许能赶上原计划的进度,第二个方案则要增加一次上升下降,而且路况不明,或许要付出相当大的体力和时间的代价。

    我决定选择第二方案,毕竟,我们不怕爬山,而砂石厂则要敬而远之。

    沿着冲沟边缘的小路,顺利登上山梁,站在垭口俯瞰,西侧的沟很熟,正是去年我们走过的,沿沟里有很长的采石带,卡车路一直修到很深,沟口的村庄,与我们下车的地方看上去有相当的距离,我想到917的站点有北车营和北车营七队两个,莫非我们提早下车了,灵鹫寺谷口所在的,莫非是北车营七队?

    垭口有岔路,一条沿相对的冲沟下降,降到砂石厂,一条沿山脊向北伸展,毫无疑问,我们要走山脊,沿山脊一直向北,与沟谷平行,到没有砂石厂的位置再下降到沟里。

    山脊上不太好走,灌木不少,有一种灌木长着长刺,时不时扎一下。虽然不是砂石厂,但常在厂边生,哪能不沾灰,砂石厂的尘埃,日积月累,吸附在满山灌木上,一碰就尘土飞扬。真是,不是砂石厂,胜似砂石厂。没多久,社友们个个满面尘灰烟火色。

    这还不算,走了一段相对平缓的山脊之后,温情脉脉的密月期结束了,山脊露出狰狞面目,起伏越来越大,峭壁层出不穷,有一段峭壁高达10米,坡度六七十度,长了不少灌木,石头风化严重,爬起来甚是困难。若从旁边绕过去,在密灌斜生的陡坡上横切,也好受不到哪儿去。最后,除了苍鹰、史奴比、阿伊莎,其余社友都攀岩而上。

    这段峭壁之后,山脊变得更窄,脚下怪石嶙峋,崎岖不平,幸好,右前方低处是一个宽阔平坦的垭口,松柏苍翠,显然是人工林,有人植树,必然有路下山。

    一番挣扎,下到松林。果然有路,平坦,干净,没有灌木。山脊上的艰辛之后,走这样的路,是一种幸福。

    下降到沟底,不出砂石厂范围,所幸已在边缘,开采量不大,卡车还没来运,除了脚底的尘土,还不算太脏。

    路边有几棵柿子树,低处的柿子已摘光了,高处还有不少,金灿灿的挂在枝头,好诱人呀。我边蹦带跳跑到树下,使用浑身力气摇晃树干,柿子们东摇西晃,看上去摇摇欲坠,但一个也没下来,藏羚羊和陀螺过来增援,三个人一起摇,也没成功,只好作罢。

    几间小房子,是采石场结束的标志,也是原计划徒步的起点,如果没出岔子,我们本该10:00之前就到的,而现在已是13:00。小房子里传出的菜香标志它的用途,里面两位大姐看来是采石场的厨师,其中一位还是四川口音。讨点水洗洗手,人家给的还是热水。大姐说这里到灵鹫寺只有三里地了。

    转了一个弯,在路右侧的岩壁下发现一个井,水源充足,水位很高,一伸手就够得着。井边有个铁皮舀子,hawk抄起来给大家打水,我们痛痛快快地洗了把脸。佛同志给我们安排的真好,太顺利了,是取不到真经的,非要凑够九九八十一难才能考验出诚心诚意。临到最后,还弄了口井,让我们整理整理内务,免得个个灰头土脸进庙,太寒碜。

    灵鹫寺象去年冬天一样静默在山坳里,三面都是山,环抱着小小的台地,寺后,中轴线上向前突出一道山梁,梁顶有一座塔。这个山谷的建庙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先后出现过谷积山院、灵鹫寺、般若寺、圆通寺、谷积庵五座寺院。因战乱中断供养,或山洪暴发毁掉房屋,这些寺院经历过屡次兴衰,新的寺院总在废墟上重建,信仰与天灾人祸发生着一次次地较量,最终,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社会风尚的变迁,它们彻底变成了纯粹的“文物古迹“。

    保存最完整的灵鹫禅寺,是明英宗正统年间的作品,“坐北朝南,2进殿宇。山门尚存,灰筒瓦调大脊歇山顶无梁殿,前檐为汉白玉发券过堂门,石额镌‘菩提道场’。”我们在山门前吃了午餐,门洞被老乡用砖堵上了,从砖缝里看过去,前殿的殿顶已经塌掉,只剩下屋框,前后各有一个汉白玉券门,穿过前面的券门,可以看见后壁的石额上镌刻着“灵鹫禅寺”,是时年13岁的儿童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手迹,笔法尚稚嫩,宫中养尊处优的日子还要再过10年,才有土木之变的沧桑。

    顺着前院的院墙向右绕过去,穿过后院的侧门,进了后院。

    后殿保存完整,也是汉白玉的券门,石额镌刻“普光明殿”。门左右自上而下各浮雕三只宝瓶,叠着罗汉,象两座塔,瓶口一左一右伸出两支初放的莲花,最上面的瓶子插着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上方冒着火。门顶券形部分雕着9个法*轮,轮内各开莲花一朵。

    殿门上了锁。看庙的老人还是去年冬天那一位,正在吃柿子,目光淡漠,对进院的我们视而不见。去年我们来的时候,他还很热情的打招呼,介绍情况,并把后殿打开让我们进去参观,与今天判若两人。可能是这一年来的人太多了,多到让他麻木。于是,我们没能进殿参观,便穿过前殿洞开的券门进了前院,带相机的同志要拍灵鹫禅寺的石额,前院里拴着一头驴,不识相地闯了镜头。

    离开灵鹫寺,沿石板路而上,后面一个小平台上是圆通寺的遗址,圆通寺被洪水所毁,现在只留下一个六角的圆通殿,外壁涂成红色,殿内有一整块石雕的盘龙藻井,用大点金彩饰,富丽堂皇,如今点金剥落,龙体被人凿掉,估计是以为可以卖钱。站在殿内仰望,巨大的石雕盘龙悬于头顶,苍劲威猛不减当年。

    圆通殿门外,左右各树一碑,左为明英宗圣旨碑,天顺元年(1457),明英宗从弟弟手中夺回皇位复辟后所立。山谷中的灵鹫寺、般若寺、圆通寺、谷积庵,都是明英宗第一次执政的正统年间所建,圆通寺落成时,已是土木之变后的明布宗景泰五年。四年前,朱祁镇被大臣从蒙古人手中赎回,23岁做了自己弟弟的“太上皇”(实为囚徒),在南宫幽居。8年之后,乘景泰帝重病,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改年号天顺。英宗一生坎坷,生而失母(其母为不知名的宫女,英宗一生下来就被宣德帝的宠妃孙氏抱养),幼而丧父(九岁),长而丧师(他最尊敬和爱戴的导师和教父——太监王振在土木之变中死于乱军),沦为异族俘虏,帝位为弟弟取代,侥幸脱逃后,年纪轻轻不得不离休。可以想象,当他成功复位后,一定百感交集,回顾千年中国政治史,除了他,还有哪位皇帝,能在沦为阶下囚之后绝处逢生回归故里,又有谁能在退位8年之后失而复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感受,他既是一个不幸者,又是一个幸运儿。而他的幸运,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因果报应呢,他在谷积山大修寺院,广结善缘,没有白努力呀。于是,在复位的第一年,他就给圆通寺重新题写了匾额,不管原来那块匾额是不是景泰帝题写的,他都要换掉,毕竟,那本来就该是他写的呀。

    可惜,圆通寺被泥石流毁掉了,否则,我们可以对照一下13岁的正统皇帝和30岁饱尝事态炎凉的天顺皇帝的笔迹,从中管窥迥然不同的内心世界。

    圆通殿后面,拾级而上,是一个峭壁逼视下的小平台,峭壁底部有一个山洞,半在地面以下,洞口略高于地面,须弯腰方可通过,洞内豁然开朗,这个洞想必是当年寺僧闭关修行之所。

    过洞口西行,再向北,顺石板路往上走,上升不足百米,到了比灵鹫寺和圆通寺更高的第三级平台,这个平台向南面突出三个山梁,顶端各有一个塔,居中的是高约7米的砖塔,属最早的辽代谷积山院的遗物,也称鞭塔,它就是我们在下面灵鹫寺仰望的那座标志性建筑。西侧是般若寺塔,8角形楼阁式,通体由汉白玉石砌成,造型美观,原高9层,现在仅存塔基和2层塔身。塔北侧居住一户山民,就是今年夏天被豹子吃了羊了那一家。再向东,顺着山腰横切过去,经过“内府供用库掌印张公寿域”(不知是哪朝的太监),就到了第三个塔,那是谷积庵的附属建筑,建于成化15年(1479年),是一个舍利宝塔,形制为白石所砌覆钵式,高约10米,四面各开一龛,龛内各安一尊汉白玉坐佛。原来存放于塔底地宫里的舍利2枚已经被盗,地宫洞开。

    继续东行,我们已站在垭口。为了避免去年身陷大灰厂的历史重演,我登上垭口南侧的山峰,对照地图,观察山势,确认垭口东南侧的山谷就是环秀寺所在,而不是我们上次下降的大灰场。大家都放下心来,顺着路况很好的山腰小道走下去,经过高桥寺遗址,开始下降。看得出来,下面的山谷也遭遇了开采,砂石厂一直开到沟尾,但已是收工时分,很安静,没有大卡车激发尘土,路还可以走,毕竟脚步扬起的灰尘有限。

    又看见了更多的柿子树,这次再不能错过。摇,用木棍打,甚至动用了石块,各显神通,不择手段。感谢藏羚羊,让全队都尝到了甜蜜。在树上自然成熟浓缩的果实,要比水果摊上出售的甜得多。

    路边出现了一座寺,先看到了寺后的石塔,被好心人用水泥修补过,绕到前面,大殿还很完整,殿前一个石碑,从碑文上得知,这叫广智寺。

    问问对面小屋里的居民,得知环秀寺还在下面。

    顺沟而下,砂石厂越来越密集,临近黄昏,有的还在加班加点,一声炮响,山坡上硝烟弥漫,飞砂走石。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我们加快步伐,连走带跑,向外逃窜,所过之处,尘埃升腾。据说黑泽明在拍摄古装战争片《乱》的时候,为了拍出万马奔腾,尘土飞扬的效果,弄了几十吨水泥撒在路上。如果这片子让张艺谋来拍,就可以省下这笔开销了,只须把剧组弄进房山的砂石厂,效果就出来了。

    一个石碑坊立在离路不远的平台上,凑过去,题额是“义会诸公寿域”,看来是古代某民间社团的公墓。义会究竟是个什么组织,有机会向专家求教。把公墓建在这儿,是看中了这条山谷的风水,而现在此处整日机器隆隆,炮声震天,尘土漫天,那些安息几百年的魂灵,恐怕都要被惊起了。

    最恐怖的事物出现了,大卡车。在一条尘埃快要没到脚脖子的路上,还有什么比大卡车更可怕的呢。远远听见了发动机的轰鸣,然后那庞然大物仿佛一只怪兽,拖着长长的尾巴,开了过来,所到之处,天昏地暗,尘土就象突然听到了魔王信号的小妖,霎那间兴奋起来,漫天群魔乱舞,冲斥整个世界。昔日的佛家静净乐土,顿成人间地狱。

    每听到卡车的声音,我们立刻警觉起来,就象听到了空袭的警报,连滚带爬,扑向路边的沟里。

    我们好象不慎闯入一个巨大的战场,不得不绝处求生。访古的兴致已荡然无存,逃生要紧,哪里顾得上什么环秀寺,环秀寺也该改名环尘寺了,那才名副其实。

    天快黑的时候,挣扎出山,在路边遇一村人,得知环秀寺并不在主沟里,还要向左拐入某支沟才能看见。沿公路走了一段,看见路边立一巨大标志,远看还以为古物,绕到正面,看见“**建材工业区”字样。敢情我们是参观了工业区,呵呵。

    包小面去云岗方向乘321回城,车过常乐寺,漆黑一片,既看不见围墙,也看不见寺,更没看见塔。三寺的路线,严重缩水。增加了一个穿越,还有,就是我们千方百计要避开,却在劫难逃,梦魇一般恐怖,如来佛手掌一样无所不在的砂石厂。







    本文已在[2006-9-15 9:34:21]被小撮重新编辑。
  • 阿燚
    十年前的11.26和前天的11.26. 时光好像倒流。
    2015年12月28日
  • 叶依
    十年前你们就走过这条路线,真早啊。
    2015年12月28日
  • 南瓜叶
    古迹遍野的谷积山
    2015年12月28日
  • 小撮

    下图所标的“高桥寺”,为一片废墟,其中有一座残破的过街楼,没发现碑文,我是根据杨亦武〈房山历史文物研究〉一书中的描述判断它是高桥寺的。

    上图中的“广智寺”,事先没有听说过,属现场无意中发现,当时带着的〈房山历史文物研究〉对此无记载(估计是出了房山界),但观音殿前的碑文有“重修广智寺记”字样,所以判断观音殿是广智寺的一部分。

    考虑到高桥寺与广智寺两寺相距不远,一在垭口,一在谷中,估计有沿革关系,可能是同一寺院在不同时期的称呼。

    2006年9月12日
  • 西山老闫
          重翻前作,发现从发布计划到写出报告以及孙笑笑发布的照片,均将广智寺弄错了.其实广智寺即高桥寺,因寺东有高桥俗称高桥寺.照片中的高桥寺应是观音宝殿.高桥寺有一过街楼,楼上曾有一塔,称过塔.过塔在西山仅有三个,其一,香山鬼见愁下古道上.其二,栏龙山崇化寺后过水塔.其三,即广智寺的过街塔.此塔于2000年被偷盗文物者用炸药毁掉.广智寺是房山,门头沟的交界.均称寺是己方的,但谁也不去维护它.
    2006年9月12日
  • 地下偏上
    看了小撮社长的报告和史奴比的照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关于历史的详细记述和人生反复的感慨使人受益多多。
    2005年11月29日
  • 大狮
    来个示范先!
    2005年11月28日
  • 地下偏上
    本人会爬树,虽然不会搞培训,但可以为大家作示范。
    2005年11月28日
  • 阿伊莎

    强烈建议小撮领导组织攀岩培训,爬树练习!尤其是看了西秦同志文章中提到的熊啊,豹啊,想起藏羚羊爬柿树时的敏捷,觉得更有必要了!

    2005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