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长沙老街 陪伴天才少年   

  • 用武之地 2024年1月02日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雄


     

    “识时务为俊杰”语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另外 《晏子春秋·霸业因时而生》记载,晏子曾这样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雄。识时务者为俊杰,常被解释为:顺应形势、认清时代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杰。可是在抗日剧情设计中,却经常出自日本劝降官之口。意思是人要现实一些,不要过于理想,时代已经这样了,不要一味坚持自己的想法,要顺应时代潮流。现代人也常常说,为了你的前途、事业、家庭、子女等等考虑,你就应该“识时务”,不要太讲究虔诚、公正、勇敢这三种美德,违法中国儒家五常“礼义仁智信”。当下真是语言饭醉呀,一个好褒义的语境活生生的变成了贬义语境。我们这次课题的重点就是访问时务学堂。


      我这次开题也实在是被活生生的误解了,好心变成了坏事。好在已经天命之年,什么场面都能够应付,加上圈友捧场,课题非常圆满,还收获了3位天才少年的青睐。


      我开题的本意是捧场一位做小众教育生态罗老师的一次徒步拉练活动,他们计划从五一广场出发,徒步64公里抵达长沙县金井镇。我想召集走友做志愿者到出发地点支持罗老师的活动,未曾想到他们是收费活动,我们志愿者是免费活动,让组织者误会了。最终他们的徒步活动没有成行,我们还是按照课题计划完成了课题。


      这个课题的目标就是碰瓷时务学堂这个教育典范,为小众教育播下火种。时务学堂一个开业不到2年的湖湘学堂,竟然缔造了民国历史,堪比黄埔军校。


       从五一广场地铁站出发,第一站走访的是濂溪里,一个大多数长沙人不知道的小巷子,竟然是濂溪先生后人的集聚点,当初周家聚族建祠寄住于此,留下了这么一个地名。开福区在做文化建设的时候,上墙了一些文人故事如此,经过同行的历史老师晓冬解释,大家赫然开朗了。我在长沙港务局居住多年,也不知道这个近在咫尺的地方。

    第二站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山亭,抵达这一站的时候,正好是9点半,正好是导游员例行讲解时间:其中已经广东人革命,湖南人流血倒是记住了。当然,讲解员的历史叙事也有争议的地方。接着,身为时务学堂会员的一个凡人,引导大家参观了时务学堂负一层,介绍了西方文化如何借助基督教的理论传播进入铁城长沙的。其中周汉自费抵制洋教而印制了鬼叫该死算是其中典范,当时的地方官员陈宝箴和张之洞为了保护周汉,竟然两次使用精神病名义。周汉的反面,当然就是郭嵩焘。周汉使用的是印刷小册子,郭嵩焘是办思贤书院和祭祀王船山,都是为了争夺当时的湖湘青年。终究还是郭嵩焘的努力,建设了湖南复兴的基础。郭嵩焘也获得了“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今天看来郭嵩焘的成就被远远低估了。曾左彭胡抵不上一个郭嵩焘对中国未来的贡献。

      第三站当然就是本次课题的核心-时务学堂故址,因为有一个凡人联络好李瑾老师,李瑾老师站在展厅中,以图版介绍了时务学堂,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么详细的介绍。我总结归纳为时务学堂著名的原因是有三个层次的九个牛人。第一层就是三个牛逼的官员:省长陈宝箴、教育厅长江标、校长熊希龄,第二层次就是三个牛逼的老师: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最后的结果就是三个牛逼的学生:慈利人李炳寰、湘阴人范源廉、宝庆人蔡锷。感谢长沙市时务学堂研究会的NB会长和会员们,搞到了一栋如此人文的宝地,光是其中的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和房屋主人陈云章的朋友圈就值得所有的长沙人花10元的门票进去看一看。


    接下来的第四站,自然是一粒麦子种在长沙的基督文化街区,由于走友们在时务学堂的流连往返,没有参观北正街教堂,直接通过寿星街瞿鸿机故址,闯过明德周南中间的隔墙,穿行西园北里的左公祠、李立、杜心武、帅梦奇等名人公馆,直上基督北堂和天主教堂。其中一位小朋友不停的牵扯着5哥的衣袖,喃喃恳请着说:饭店在哪里?爷爷的土钵菜。好,这家饭店好,瞬间激发了5哥的饥饿感,城市里生活久了,几乎难得有这种感觉。于是,匆匆在教堂隔壁那位德国人开的面包店,仪式感的买了一块面包,奔赴爷爷的土钵菜。一看人声鼎沸,冒的位子着,好在什么也难不倒英雄的出走人,大堂经理给力,又是开烟又是鞠躬的赶走了一座食客,给我们腾出了位子。哈哈哈,青年学子激发的饥饿味蕾,激发出无穷的食欲,大块朵硕之下,风卷苍云,搞饱了。不想走了,计划中的基督文化结晶的湘雅医院红楼(福庆楼),黄兴父亲荷叶抱桃的风水墓地,老涂主理的洪山庙都下噶皮了,没有克。匆匆看来一下中华道教排宗宝地东岳观之后,意犹未尽的结束了课题,各回各家了。是为结题报告。









    长按它↓赞赏一下 / 点这里隐藏所有赞赏码
449 浏览   0 回复
相关动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