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东大街丢包记-行人友好街区的衡量标准   

  • patch 2024年2月08日
    出走社的出走课题并不限制出走地域,不会区分城市与非城市地区,但是传统的出走活动经常在山区进行,城市出走课题并不是主流。因此,对山区,或者扩大一些,对非城市地域范围的自然、人文特征会有更多了解、涉猎和研究。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出走课题的出现,尤其是最近一年city walk的流行,在城市出走中涉及到的城市环境、文化的深入体察,会更多的唤醒我们对自己日常生活环境的反思和探究,这也是让city walk脱离简单的城市旅游、生活猎奇,深入到对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改进的新高度。
    当然,对一个课题最简单的深入方式,就是带着问题意识来做。对城市出走来说,我最直观的问题是,什么是行人友好的街区?
    直白的说,city walk,或者城市出走,核心是“走”。在城市里获得愉快的出走体验,是需要一些条件的。
    首先是自然条件。是否能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比如利用河、湖、山势制造城市步行条件;是否善于利用气候条件营造环境?多雨、少雨、极热、极寒的城市营造方式对策。
    然后是社会生活条件。交通便利度,商业便利性,休息和方便设施的密度,道路密度、可到达性,社区特色的多样性,人口密度等等。希望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开展,可以提出更多实际问题,探索更多问题的可能答案。

    这次出走的区域在北京城市中心,天安门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到建国门古观象台,行走路线大致沿着明清北京内城南城墙一线,大体分为两段,一是崇文门以西的城墙拆除后营建的前门大街,二是新世纪恢复的一段旧城墙,从崇文门向东到东便门角楼,然后北折到北京站东街路口。 


    国家大剧院有南北两个入口。南入口在小胡同里,公共交通不便。北入口分地上和地下口,地下口直通地铁天安门西站。由于进入长安街的行人需要核查身份证件,所以人多时,从地铁站直接进入大剧院是最方便的方式。大剧院现在收费参观,我们在收票大厅张望了一眼进入主建筑的水下通道,就出来做绕湖一游。围绕巨蛋的湖水很浅,只有一二十厘米深,在某些角度看,巨蛋很有太空歌剧感。


    绕巨蛋湖半周向南出大剧院所在公园,人民大会堂西路交通管制,幸好可以步行通过。向南到达前门西大街,左转,跟着一队游客进入前门西大街北侧人行道。这里有一个身份证验证卡口,但是没有警力挨个验证,我以为从这里可以直接到达正阳门城楼下,但是广场西侧路挡住了继续前进的路线,这里需要挨个验证进入广场所在区域,我们不想排大队入场,于是向南过马路进入前门商业街。


    已经进入寒假旅游高峰期,前门周围一带已经游人如织,人口密度太大,不再具备出走舒适度,我们尽量快速穿过。在离开前门地带进入前门东大街时,还是遭遇了身份证查验口,虽然并不严格,但还是需要排队缓慢通过。我没有带身份证,入口只有机器查验,警察说,没事,排队过去就行。从出走体验来说,天安门广场周围密布的身份查验路口和假日通常高度密集的人群,都不是让人愉快的体验,所以建议尽量远离。


    甫一进入前门东大街,人流立即消失。我们路过铁道博物馆(原前门火车站改建)、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两个宾馆,来到第一个可以休息的健身小广场。这个小广场在一栋高层住宅楼前面,楼下有小超市和街道服务中心,广场里分布着长凳、健身器材和几张棋桌,分别是象棋、围棋和两种不常见的数字游戏棋。走到这里正好有同学口渴,到小超市买水,然后小广场的各种设施成了休息玩耍的极好工具。先是健身器材,然后下棋。在这里停留了不短的时间。


    ↑小广场的谷歌卫星图




    继续向东,街两旁不再有休息处,也不再有小商店,只有高大的住宅或办公建筑。到正义路南口,看了一眼比利时使馆旧址,现在可能是个宾馆。门口有一张示意图,画的很漂亮,但是里面的情况不知所以。大门紧闭,不像可以任意进出的样子。



    继续向东,这一片住宅楼的一层是很适合当做商铺的门脸房,但是整排房只有窗没有门,也就没有商铺。仅有的一间发廊,在楼拐角处,门不临街,两扇窗上有简单的招贴,有一扇窗上的招贴是反贴的。



    直到街尽头的崇文门路口,才有了一个可以休息的地点:三宝乐面包房门口台阶。有人去旁边的新侨饭店内如厕,其他人在台阶上休息。
     

    这条街仅有的临街店铺就在三宝乐对面路南的街上,快餐、小食点心铺、成衣店等,属于崇文门商圈。


    从比利时使馆旧址开始,街道名称变为崇文门西大街,从前门东大街到崇文门西大街,东西向干道十分宽阔,南北向道路相对狭窄,干道车辆很多,绿灯时间相对较长,行人南北向穿行路口等待时间较长,所以不可能随意穿越道路到对面行走。路的南北两侧凡是没有商店的地方行人罕至,我们行走过程中基本没有同路人。


    但是整条街的行人道旁都有大树遮挡,夏天行走应该不会太难受。路北有阳光照射,冬天走起来也很舒服。
    在三宝乐休息结束,起身继续的时候,二毛发现自己的书包丢了,回忆了一下,应该是在小广场休息玩耍时放在长凳上了。我让大家继续按计划东行,自己回去找书包。
    书包还在空无一人的广场长凳上安静躺着。这个地方离天安门广场拥挤人群只有200米距离,但是好像是两个世界,被一道无形的门隔开。在北京行走,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传送门的存在,世界被悄悄分割而不知不觉。我很开心书包没丢,不然二毛的寒假作业要重做,电脑要重买,对他对我都是重大打击。

    我上了一辆路过的公车追赶大家。车到北京站东,询问大部队在明城墙遗址公园里东行,我从北京站东街南下去迎接他们。这里是北京内城城墙的东南角,有保留完好的东南角楼。也是唯一一段可以登临的城墙遗址。
     

    遗址公园被铁路分为南北两段,南面的东西向,北面的南北向,以角楼为界。


    在北京,深入城市内部的铁路经常是城市功能的硬性分界点,铁路及周围区域经常自有一套生态特点,与城市区隔。这种区隔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物理层面的,铁路把相邻的城市切开,不再连通,造成区域间的隔绝。所以,我们的城市出走经常会在铁路边陷入困境,望着对面的道路,却望洋兴叹。铁路边也经常不可能存在日常的城市设施,商业、娱乐、休闲,都与之无关。


    ↑这是角楼与它贴身而过的电气化铁路网。


    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尽头,就快达到我们此行的终点——古观象台了。
    这后一半路程所经之处,基本都是公园人行步道,环境良好,休闲轻松,没有商业设施,适合步行健身锻炼。

    古观象台平时参观大人20元,学生免费,这一天由于有展馆不开放,大人半价。

    台顶的几个巨大观象设备匆匆扫了一眼,没有细看,不明就里,也没大兴趣。倒是园子里几个可以使用的计时设备更吸引人些,是年代各异功能不同的几个日晷。其中一个地平日晷,可以根据正午日影长度推算节气。我们到时正好是12点钟,看到日影并没有在日晷上走到12点的位置,才想到这是按照本地时间制造的计时设备,本地时间是东经116度多的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时间,两者相差大约一刻钟。 


    下面为本次出走的四个不同街区打个分,开始尝试行人友好标准的制定。

     国家大剧院  前门大街前门东大街 明长城遗址公园 
     自然环境 5 1 5 5
     人行便利性 3 1 3 3
     商业便利性 0 5 1
     休息场所 4 3 3 5
     本地差异性特色 5 5 3 5
     不拥挤程度 5 0 5 4
      22 15 20 22





  • 京都水怪
    找到就是幸运星,我给山神进贡不少东西了。
    2024年2月16日
1094 浏览   1 回复
相关动态
  • 2024年2月21日 Soul 赞了话题
  • 2024年2月20日 patch 修改了话题
  • 2024年2月20日 patch 修改了话题
  • 2024年2月20日 patch 修改了话题
  • 2024年2月16日 patch 修改了话题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