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梯子峪南梁探路活动流水账   

  • 18122920 2024年12月05日

    冬阳斜照,石峡清幽,六眼天将御临光明万里;
    秋叶堆积,军都叠岫,四合暮色巧啜甜蜜半分……
    ----11月30日,出走社私约四人梯子峪南梁活动,早乘公交至石峡村进山,经北齐长城衔接至明长城,循砖石大墙南登将军楼、鸳鸯楼、罗锅城,告别长城主线后继续循山脊南行,打卡黑沟隘口墙,后循阴坡落叶密径探路,钻林子爬小崖首登千米峰梯子峪南梁,下山至鹿角湾接上机耕路后,幸承蒙废村先民黑枣柿子等野果馈赠,在满嘴甜蜜中,摸黑从兴隆口村出山,乘昌11路顺利返程。此日,在连日冷空气活动后,北京转受一弱暖脊控制,气温较周中期略有回升,而湛蓝的天空与清寒的空气,则依旧为维持着那流光与暗影的分野,在高岭阴坡那久无人涉足的小径上,一行人在正午的暗夜以下蹑足前行,又转过一处山弯,面对那上方世界中的存在,感受者忽然一怔,定睛一看,正是一处巉岩,屹立在长风之中,斜照着,那冬日的阳光与永恒的黎明……


    行程轨迹见六只脚#8510907,两步路t-z3XWTBLKtXDp%25252FR2KBg5Tzw%25253D%25253D


    早7:03昌平西关环岛西乘坐880路区间首班车(6:40地铁朱辛庄站发车),7:53抵达【外炮村】公交车站下车,步行至路口西南侧的【外炮】公交车站,7:57赶上Y4路石峡村方向二班车,8:10抵达终点站【石峡】,等待自驾到中关村延庆园的队友打车跟上之后,穿石峡村从村西上山口进山,途中未见有护林员值守阻拦,这里据近期其他走友出行报告,石峡村的防火检查站在村南临近大峪沟口处,从沟中主路上山不确定风险较大,而穿村向西登城遇阻的风险反而更小。  

        此行涉足的石峡-兴隆口一带山野,主要处南口山前断层西北侧、军都山复背斜(在八达岭一带又称为“八达岭背斜”)范围,受印支、燕山两次重大地壳运动改造,地质构造相当复杂,出露岩性相当多样,仅在四十里关沟沿线,山石自太古宇变质岩跃变至白垩系火成岩,年代跨度可有十余亿年之久,即使是在冠有“世界地质公园”的延庆一区,亦是较为少见。本地带较为可考的地质巨变,可追溯到距今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期间,当时,古亚洲洋板块自北向南俯冲至华北板块下方,挤压应力作用下,今燕山地区形成有一系列近东西向褶曲,古亚洲洋板块闭合之后,山根垮塌形成伸展背景,同时软流层形成对流上涌,地表岩浆活动加剧。据锆石年代学研究,花塔复式岩体侵入于2.05亿年前,为本地域侵入时间最早的中生代岩体。进入侏罗纪-白垩纪,古太平洋板块逐渐向华北板块移动并形成俯冲带,燕山运动大幕拉开,在反复旋回中,收缩和伸展体制交替发展:在收缩期间,地层褶皱变形、形成断裂,之于褶曲方面,印支期中形成的褶皱轴线被逆时针偏转15°,使得军都山呈现如同今日的北东走向,之于断层方面,南口山前断裂,作为紫荆关断裂带向东北的延展部分,为本地域的主要断裂,该断裂从中生代运动至今,并在燕山晚期以来的张性力场中,呈西北侧下盘抬升、东南侧上盘沉降的正断层性质;而在伸展期间,地壳拉张形成断陷谷地,同时岩石圈底部拆沉,岩浆活动加剧,在侵入岩方面,多期岩浆侵入形成八达岭杂岩体,展布于今西至八达岭、东到黄花城、北到杏树台、南到延寿镇的广大地域,在喷出岩方面,则以晚侏罗世在军都山西北侧断陷盆地中火山活动覆盖的髫髻山组安山岩为主。早白垩世末期至今,待燕山运动结束以后,本地区剧烈的构造运动逐渐平息,至今,石峡-兴隆口一带山野,作为军都山的一部分,整体遭受流水侵蚀,受岩性差异与断层活动影响,亦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今日,在军都内外,依据岩性与地貌划分,可大致分为火成岩区、沉积岩区两大部分:前者主要由八达岭杂岩体、髫髻山组安山岩组成,因抗侵蚀能力较强,多形成黄楼洼、清水顶、黑山坨等较高山地,并构成军都山脉的主脊部分,但因缺乏断层活跃,山势普遍较为和缓、宽广,断崖、陡壁分布较少,另外,其西北麓因临近冬季风延怀盆地一线风口,风积有大量黄土,为北京黄土地貌相对发育地带;而后者则由未受火成岩覆盖的前中生代沉积盖层组成,并以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分布最为广泛,发育有北方喀斯特地貌,其中,临近南口山前断裂一带,在活跃断层的较大断距与强烈的流水侵蚀之下,喀斯特地貌发育较为成熟,上有群峰巉岩鳞次栉比,下有仄谷幽峡不见天日,燕京八景之所谓“居庸叠翠”,即是古人对其的赞颂之一。     

        军都一山,在石峡-兴隆口段落中,“外高内低、外缓内险”的地形变化,同样影响了长城防御体系的建设格局。距今约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曾在军都山脉修建连续毛石墙体,走向与军都山火成岩区的主山脊线有一定重合,部分未被明长城叠压段落尚可见石垄遗存。明代,本段长城属昌镇居庸路统辖,据《西关志》记载,居庸路又分为居庸东路(灰岭下)、居庸西路(白羊口下)、居庸南路(晏磨口等)、居庸北路(八达岭下)、居庸中路(石峡谷下)。明早期的洪武、永乐年间,边境防御以守口为主要思路,在五路下分别按山势走向,在隘口处设有关口,部分关口另建设有隘口墙,此行经过的石峡关(石峡谷口)、鹿角湾(鹿角湾口)、兴隆口(苏林口),即在四镇三关志中均有记载,但因时代过早、后期长城叠压等原因,明早期关口遗迹现均已近乎无存。自嘉靖中后期以来,随边境压力加大,明长城逐渐进入一建设高峰时期。嘉靖二十二年(1543),修建宣府镇南山路边垣,部分段落利用北齐长城路由,以毛石干砌墙体为主,现在清水顶-九眼楼一线有完整遗存。嘉靖二十九年(1550),俺答汗侵入古北口引发“庚戌之变”,边境防御策略由守关口全面转入守山脊防线,居庸诸路处南路以外,均在嘉靖年间得到一定程度增建、重修,以毛石垒起、三合土勾缝的石墙、实心敌台为主。嘉靖三十五年(1556),又在怀来南山以东的延怀盆地南缘兴建南山连墩,每隔一百五十步修建墩台一座,并在重要隘口修建大石墙或虎尾小墙。嘉靖三十七年(1558),杨愽上书《请增筑各路墩台疏》,提请朝廷沿南山连墩防线修筑大墙,据民间长城学者江林超先生实地考察研究,怀来龙宝山-小山口村一段南山连墩,除墩台以外,尚有利用黄土地层人工铲削构筑的部分墙体遗存。迤至隆庆、万历年间,在戚继光的引导下,部分原有山脊防线进一步增建砖石大墙并空心敌台守卫,今日所见石佛寺-水头一线内边长城主体,大部即为本时期建设而成,石峡、花家窑子、八达岭、石佛寺一带,因临近军都陉,防御等级尤其高,巨龙逶迤、敌楼密布,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为万里长城之精华段落所在。而至于军都山南麓防线,除南口、白羊口等少数重要关口以外,至明代中后期,则多已废弃不用,此行涉及的鹿角湾-兴隆口一带,长城相关遗迹已相当少见,仅山脊上可见有少量石砌烽火台遗存。

        言归正传,一行人自石峡村西上山口进山,行走至水泥路尽头,走友转自山脊小路上行,爬升约200米后,抵达山脊北齐长城,这里的明代内边长城主线修筑于山脊西侧更靠近陈家堡村位置,北齐长城未受叠压,因而可以一直存留至今。今日,经历近1500年的风化,北齐长城特征已较不明显,呈碎石垄状,不必说高头大马,即使是野鼠山兔亦可轻松越过。

        北齐长城登城口为一三岔路口,向北可以在延庆92号敌台东侧接上明长城,向南则可直抵延庆102号敌台东侧,考虑到今日时间较为紧张,为抓住梯子峪南梁这一主要目标,在这里还是选择舍掉石峡-陈家堡段长城靠北的十余座敌台,而直接左转向将军楼继续攀升。

        跌宕至海拔约983米处,终于接上从西侧陈家堡村方向上来的明长城,此后至罗锅长城,徒步路线与明长城基本保持重合。这一段明长城,属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所建砖石大墙,下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白云岩毛石加三合土勾缝垒砌基础,上部使用城砖堆砌雉堞、女墙、空心敌台,空心敌台以中心室外回廊结构为主,中心室天花板多已坍塌,而回廊与敌台墙体则保存相对完好。因长城等级高、保存完整,加之以石峡、陈家堡防火相对较松、长城管理较为开明,目前前往本段长城穿越打卡的走友较多,仅今天上午的数小时时间内,即见到前后三队。

     

        循明长城继续爬升,度过一处陡坡转角后(这里也可以从阴坡切过去),见有金尊天将明暗半分,御临黑白两道,此即为将军楼之所在。将军楼编号延庆103号敌台、陈家堡上堡3号敌台,为中心室外回廊空心敌台,东西各两箭窗、两券门,南侧六箭窗,北侧四箭窗,为石峡段长城中箭窗数量最多的空心敌台,今敌台墙体保存较为完好,内部中心室则已坍塌。将军楼中心室北侧有垫脚石,走友借此可攀上中心室内墙上到二层,但攀爬难度较大、且部分城砖松动,为长城保护及个人安全考虑,慎攀。据百里溪记录,将军楼东北侧不远处,另有同名千米峰海拔1074米,顶有白色巨石及水泥界桩作为标记,此行事先的预习工作不到位,在此遗憾错过。

      

        四人在将军楼处稍作拍照、吹风、嘚瑟,随后沿长城继续向南跌宕,一段距离后,长城进入已修复段落,路况进一步转好,这里处于上陈家堡村南去往石峡村的山脊最低点附近,南北各有一小型垭口,分别有山道越岭而过,边墙为应对此复杂的冲要地形,在南北垭口上方各修建一空心敌台设防,因距离较近、形制一致,合称为“鸳鸯楼”,为石峡段长城又一佳话。鸳鸯楼北楼编号延庆104号敌台、陈家堡上堡4号敌台,为中心室外回廊空心敌台,南北各一箭窗、一券门,东西则各开有四处箭窗,类似将军楼情况,该敌楼的回廊结构保存完好,而中心室则已露天。鸳鸯楼南楼编号延庆105号敌台、陈家堡上堡5号敌台,形制与鸳鸯楼北楼大体一致,而保存现状则较后者略差,南侧墙体有部分已经垮塌。
        鸳鸯楼南侧垭口为此行一主要穿越节点,东西两侧分别有成熟路线下石峡、陈家堡(其中石峡方向已经过简易旅游开发并修建登山步道),而此行走友则选择在这里继续走长城南行,去往罗锅长城、黑沟隘口墙方向。
        自鸳鸯楼向南沿已修复大墙行进,行程旋即进入一较艰难路段,上下缀连有多个大坡,走起来较耗费体力,有走友取“不到长城非好汉”之意,在路旁一块巨石上题写有“好汉石”大字以示鼓励。陡升约200米后,好汉四人气喘吁吁终于爬到坡顶,这里在长城上矗立有一块编号17的水泥界桩,与将军楼、鸡冠崖山顶所见类似,不知有何用意。

      
        路过水泥界桩后,山脊进入一较平缓段落,古人借此地利,又修筑有连续两座空心敌台,居高望远、居安思危。延庆106号敌台/陈家堡上堡6号敌台为一中心室外回廊空心敌台,东西各一箭窗、一券门,南北分别开有三处箭窗,损毁较为严重,修复之后因城砖匮乏依然结构残缺,南侧仅存残垣断壁。延庆107号敌台/陈家堡上堡7号敌台同为一中心室外回廊空心敌台,东西各一券门,南北各开三眼箭窗,修复后保存完好,走友借助砖砌蹬道可安全上至二层。107号敌台东侧有一马道,可向北走沟下山去往石峡方向,此行则在此继续沿长城行进。  


        在107号敌台走长城前行不远,大墙左侧有一小山包微微凸起,此即为此行沿途的最高点——南天门所在。该山位于双关子东北、榛子岭西南、鸳鸯楼东南,海拔1183米,得名原因未知(可能指的是未被发现的天生桥地貌或长城暗门),长城并不从南天门最高点上经过,走友若有意打卡,则可提前十数米处离开长城并向左走小道登顶,本人因在2019年冬天已经打卡,此行不再考虑在此作拉抽屉。


        南天门西南侧,砖石大墙受山势限制,向左回转近360°,因形似罗锅的驼背,又被称为“罗锅长城”,为石峡西段-陈家堡段长城精华之一。
        罗锅长城南侧,内边长城主线离开主山脊,向西坠落去往双关子、白墩子、黄楼洼方向,此行走友为打卡主要目标梯子峪南梁,不得不在一铁梯处离开长城,转而向左经山脊小路行进,自此至黑沟隘口墙、黑沟梯子峪垭口一段路,山势总体较为和缓,小路间或有“月下门”、“老兵野外”等布条路标,痕迹总体较为清晰,但局部灌木略密,可能依然需要走友根据现场路况与参考轨迹仔细辨认。
        经山脊小路行进约1公里后,前方兀然出现一小段长城墙体。该段墙体在“中国长城遗产网”中未见收录,南北长约百米,不与长城主线相连,材质则以毛石为主,未用城砖,与今日所见石峡段长城主线明显不为同一个时期建设产物,应为明代隆庆之前居庸路下诸关隘墙体之一(有没有可能是《四镇三关志》中的“糜子峪口”?),而本段隘口墙的存在,或许也能印证本段明长城在不同建设阶段中防线位置的变化,前隆庆时期,防线沿山脊走向布设,自南天门经黑沟隘口墙、驴耳山至黄楼洼一带,而在隆庆以后,原始防线向外推进至白墩子-双关子一线,即为今日砖石大墙之所在。  


        自黑沟隘口墙再翻越一小小山包,至黑沟梯子峪垭口,简单午餐后,为打卡先前未有走友登顶报告的千米峰梯子峪南梁,走友在此循ocm地图上所谓“非成熟路线”左转向东,正式进入本次行程的探路段落,其走法本人暂且详述如下:
        1.在黑沟梯子峪垭口向东南横切,以至高压线塔山包东侧山脊一段路,路况相对较好(看参考轨迹,这条路可以一直下山到梯子峪主沟,去往佛岩寺、湾子村方向),约160米后,走友离开较成熟小路,转而向右下沟,这一段坡陡、落叶打滑,登山杖可以派上很大用场,没带登山杖的也可以找找合适的木棍,以做支撑、试探之用。


        2.离开清晰小路,陡降不远,进入一东西向沟谷中,谷底落叶深可没腰,其北侧阶地上则隐约有模糊小路痕迹,可避免走友洋相尽出。沿沟谷走向下山至海拔约840米处,来到一三岔沟谷处,注意这里不要走主沟下山,也不要走支沟南行,而是要向右前方陡升,上到山坡的小路上,随后再沿小路一直向东南横切。

        3.陡升不远后,来到栈台上的横切小路,这里路况较沟谷中有明显转好,小路痕迹总体清晰,与ocm地图上的痕迹基本一致,横切途中,另有一处节点,有走友“穿越历史的猛犸”所走参考轨迹向北去梯子峪、湾子村一带,据本人观察,似乎并无明显路迹,应是不如横切盘道好走。


        4.经小路一路横切至梯子峪南梁北侧小垭口,四人转而离开小路向南陡升,准备沿山脊冲顶梯子峪南梁,打鸡血未及弹指,走友即进入茂密灌丛的包围圈中,兼有一小崖需要攀爬而上,虽然对于探路经验丰富的走友,此种预期中的艰险并不能带来太大挑战,但根据通过以后的重新复盘,也发现这里并非登顶的理想选择:从小垭口西侧阴坡向南直拔,虽然同样陡峭,但植被相对稀疏,明显比小垭口南侧的山脊路更好走,其具体路线可见此行轨迹的梯子峪南梁下山段。
        5.自小垭口向南陡升约120米后,午后13:23,一行四人成功登顶梯子峪南梁,该山位于佛岩寺西南、榛子岭东南、榆林口东北、鹿角湾西北,海拔1067米,因处在梯子峪南侧而得名,山顶面积较广,灌木较密,视野较为开阔,在山顶南侧,本人发现有一编号43的水泥墩,为山脊唯一人造物标记。


        6.为庆贺“创造历史”、全网首登千米峰梯子峪南梁,一行人在山顶赏景、嘚瑟近20分钟时间,方才恋恋不舍,钻林子、下陡坡回到北坡横切小路之上。这一段拉抽屉路,下山路比上山路明显更加好走,轨迹的参考价值更大,或为梯子峪南梁一山登顶的最优路线。
        7.回到阴坡小路后,四人借兴致余波,继续向东横切去往鹿角湾垭口,这一段路延续先前路况,总体路况较为清晰、与ocm地图路线基本重合,部分路段落叶较深,小路痕迹略有不明,走友可能需要对照参考轨迹仔细看看,另有少部分小路被滑坡体冲毁,走友需小心谨慎腾挪而过。途中,有一三棱锥状巨石倒映冬日斜阳,刺目的纯白撒入寒冷的永夜之内,是为天界流光。
        14:28,走友沿横切小路抵达鹿角湾垭口,完成此行全部探路任务,此后经鹿角湾下山去往兴隆口一段,即均为常规路线,无太大难度可言。这里如果时间充裕,走友亦可去鹿角湾垭口东侧的防火瞭望铁塔那里拉抽屉看看,视野不错,北可瞻海坨巨翮翱翔于龙垣以上,南可瞰京礼车流蠕动于尘烟之间。

      
        自防火瞭望塔稍作观景,走友即返回至鹿角湾垭口、向南下山,沿成熟小路行进不远,路况转好为废弃机耕路,这里的机耕路部分段落在23.7暴雨中被山洪冲毁,走友需走沟蹦大石头下来。鹿角湾为《四镇三关志》中所记载的明代早期居庸路各口之一,因隘口在明代中晚期遭到废弃,长城遗迹相对稀少,今环顾四周,已不见有任何古迹留存,而鹿角湾废村因交通不便,早年亦已整体搬迁至山外居住。

        自鹿角湾左转出山,路况转好为完好机耕路,至严窑以后,路况继续转好为水泥路、柏油路,随后一路出山至兴隆口村,即皆为23.7暴雨山洪之后重建一新的硬化路面。这里沿途的严窑、大石坡、五里营等村落,在早年已搬迁至山脚下的新元村,近年,开发商投资将这里建设为鳌山旅游度假村,并以出售”童话山庄“、“溢家文化园”、“红石谷”等小产权西式别墅为主要业务,并曾在政府中占据一定话语权,以影响环境为由,迫使京礼高速放弃原始规划而向西峰山、白羊沟一线改道,2019年以后,政府对违建的查打力度加大,鳌山一带的小产权项目被全部拆除,目前,鳌山沟域上下一片荒凉,宁静的山林中,既无硝烟,又无灯火,仅有几棵黑枣树、柿子树,在数十载的时空片段中,见证着群峰上下的兴衰沉浮,在这个与往常别无二致的初冬里,依旧硕果累累,以甜蜜的语言,向当今的有心人,展示着那过往人间中的幸福。


        相继路过两个护林防火检查站(有一处在晚17:30依旧有人值守,似乎防火期内从这里很难上山)后,四人擦黑从兴隆口村成功出山,并在村东头坐上地铁南邵站方向的昌11路公交车(末班19:00,回城最快是在陈庄或昌平西关环岛西换乘919路/883路,太晚了也可以去昌平城区倒345快车或者坐地铁昌平线返程),顺利结束本次活动!  





















    参考资料:

    1.尹杰.北京昌平花塔沟复式岩体特征及成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1.DOI:10.27493/d.cnki.gzdzy.2021.000511.

    2.齐立华,刘媛.北京昌平南口山前断裂特征及构造解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05):27-30.

    3.客舟听雨《观点 ║明代早期与中后期防御思路的变化: 从守口到守连续的山脊防线》,网址https://www.baidu.com/link?url=tP0rxOypeW9N_5jpqck1kfkL1LMDaDXCz5SjaegIX41pSXKS5WDjWddteD4YpGdrWbhdEiWQT7K_wohKJqzS0pUoshay3ZIo3LKD-TMFB_m&wd=&eqid=f497cddf00092216000000036746f7f8 color:rgb(0,0,0);letter-spacing:0.0000pt;text-transform:none;="" font-style:normal;font-size:9.0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 background:rgb(255,255,255);mso-shading:rgb(255,255,255);"="">

    4.客舟听雨《闲话 ║保存原貌的散装长城》,网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418/15/14416684_1077120402.shtml mso-hansi-font-family:arial;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rgb(0,0,0);="" letter-spacing:0.0000pt;text-transform:none;font-style:normal;="" font-size:9.0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background:rgb(255,255,255);="" mso-shading:rgb(255,255,255);"="">

    5.客舟听雨《居庸关南线:一道被忽略的防线》,网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418/15/14416684_1077120402.shtml mso-hansi-font-family:arial;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rgb(0,0,0);="" letter-spacing:0.0000pt;text-transform:none;font-style:normal;="" font-size:9.0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background:rgb(255,255,255);="" mso-shading:rgb(255,255,255);"="">

    6.客舟听雨《看长城||南山连墩不仅有墩,还有墙——南山连墩龙宝山村-小山口段》,网址https://www.2bulu.com/mc/community/detail?id=73380157 mso-hansi-font-family:arial;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rgb(0,0,0);="" letter-spacing:0.0000pt;text-transform:none;font-style:normal;="" font-size:9.0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background:rgb(255,255,255);="" mso-shading:rgb(255,255,255);"="">

    7.百里溪《北京市404座千米高山穿越路线概述(更新于2024年11月)》,网址http://www.517huwai.com/blog/57499 mso-hansi-font-family:arial;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rgb(0,0,0);="" letter-spacing:0.0000pt;text-transform:none;font-style:normal;="" font-size:9.0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background:rgb(255,255,255);="" mso-shading:rgb(255,255,255);"="">

    8.中国长城遗产网,网址http://www.greatwallheritage.com/GwPub/#/ mso-hansi-font-family:arial;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rgb(0,0,0);="" letter-spacing:0.0000pt;text-transform:none;font-style:normal;="" font-size:9.0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background:rgb(255,255,255);="" mso-shading:rgb(255,255,255);"="">


  • 看景
    标记一下,参考资料链接没看完。
    2024年12月06日
  • 京都水怪
    兴隆口出山大约有6防火点,有一处24小时有人值班。
    2024年12月05日
  • 大志
    满篇术语,如同天书,一头雾水,我等白丁如何搞得清。
    2024年12月05日
878 浏览   3 回复
相关动态
  • 2024年12月08日 叶晓泠 赞了话题
  • 2024年12月06日 看景 赞了话题
  • 2024年12月06日 看景 取消了点赞
  • 2024年12月06日 看景 回复了话题
  • 2024年12月06日 看景 赞了话题
  •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