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宾觞涞野之羊金坨-西佛爷岭活动流水账   

  • 18122920 2024年12月27日
        路线及时间点:
        市内交通—六里桥停车点(约7:10)—十亩地水泥路尽头停车点(9:01)—水毁重建村路【—十亩地—】—水毁待建村路【—三料国】—三料国西上山口(右转)(9:40)—小断崖1(攀上)—挂壁横切—(右转)—小山脊—绝壁下三岔(走右道)—羊金坨东垭口(左侧上阶梯)(10:16)—小断崖2(攀上)—连续小断崖—平缓山脊(灌丛略密)—羊金坨(1121米)(10:59)—羊金坨山顶南侧岔口(右转)—羊金坨西垭口—(走错、折返)—羊金坨西垭口(右转)—落叶碎石陡沟—横切点1(右侧横切)—横切小路—十亩地垭口(11:54)(午餐)(折返)—横切小路—(右转拔升至山脊)—横切点2(右侧横切)—木栅栏1(翻越)—西佛爷岭东岔口(左转陡升)—陡沟—小断崖3(右绕)—西佛爷岭(1035米)(13:10)(折返)—小山脊陡降—(右转再左转下沟)—落叶碎石陡沟—横切点3(右侧横切)—南台西佛爷岭垭口(翻越)—南台垭口(翻越后直行)(14:06)—南台废村—木栅栏2(翻越)—柿子树岔口(右下)—大孤石下三岔(左转)—大孤石废村(14:28)—挂壁小道—假长城—八里堂垭口(直行)(14:54)—(右转下主山脊)—(左转下沟)—注意点1(走错路、折返、这里应走沟下山)—横切点4(左侧横切)—碎石山脊陡降—水毁路段—横切点5(左侧横切)—八里堂西南上/下山口(15:36)—石门沟【(右转)—(折返)—八里堂西南上/下山口—圆形排水管—】方形隧洞(钻过)—西太路八里堂停车点(15:57-约19:00)—六里桥停车点(约21:00)—市内交通
    花费:市内交通12元+包车费51.86元-红包费3.6元=60.26元
    强度:一般(13.9公里+爬升约1060米)
    难度:大(强度一般+路况较差+疑路较多+少部分攀爬路段+少部分落叶碎石沟谷陡降路段)
    要求走友:具备丰富的探路经验、强大的路感、一定的体能素质、较强的时间控制能力、一定的攀爬能力、一定的心理素质,新、弱、恐勿走,雨、雪天气慎走
    行程轨迹见六只脚#8548560
    两步路t-Dect4vQZ2p3p%25252FR2KBg5Tzw%25253D%25253D





    南天风止,天鹰旋翔,循羊道逐金光登羊金嵯峨;
    北山映金,山人影绰,落孤峰踏石径知孤石冷暖……
    ----12月15日,参加㞱㞥岁岿社海运队羊金坨活动,早包车至涞水十里铺村,借三料国上山,寻觅羊道、攀爬小崖登顶羊金坨,后下陡沟裂缝、踏碎石落叶,跌宕至十亩地垭口,在向阳避风处午餐后,继续寻觅隐约羊道爬升,打卡千米山峰西佛爷岭,再陡降至废弃村道抵南台、大孤石两处废村,趁夕阳未及落山,快速下山至八里堂的重建公路处,与队友集合并顺利返程。此日冷空气过程进入尾声阶段,北京周边在天色湛蓝、视野开阔的同时,得以在微风与斜阳中,偷得几分十二月难得的温暖,一行人穿行于光明与昏暗的间隙中,重返于二分世界,不过,人群的庞大、山野之喧闹,却已是让这二分世界中的秩序,有所动摇,有所改变,感受者走在那崖间小径之上,向前方看去,暗影中的人们,自明亮的远山之下,鱼贯而过,神域的重心,此时此刻,已是从天际,微微下移……

        参加㞱㞥岁岿社海运队12.15羊金坨活动暨㞱㞥岁岿社成立以来首次包车活动,早7:10左右自六里桥乘大巴车,经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涞宝路、十大路、西太路,9:01抵达十亩地水泥路尽头停车点。涞水-房山一带基础设施受23.7暴雨洪水破坏严重,十亩地-三料国一线村路自损毁以来,至今仍未重修完毕,车辆(包括大巴车、小轿车)现只能开到太平庄与十亩地之间的水泥路尽头工地处,此后至三料国的约3.3公里路,则需走友循简易机耕路及沟谷乱石滩步行完成。



      十渡-野三坡一带地区,从地质学的角度上看,处于十渡-房山中穹褶范围,该区域东接华北平原,北达大石河,西至紫荆关断裂带,南抵清西陵,内部岩性单一、未受岩浆活动影响、少有下级地质构造发育,为华北克拉通中活动相对稳定的片区之一。该区域较可考的地质历史,可追溯到距今约15.8亿-13.2亿年前的中元古代蓟县纪期间,彼时,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坳陷盆地被广阔陆表海覆盖,本区域沉积了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合,其中,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沉积层相对厚度较大,为此后华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至显生宙,本区域受到多次构造运动影响,但与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其他片区相比,地质构造受后期运动改造的幅度相对较小,古生代早期,加里东运动使本区域整体抬升,前寒武纪碳酸盐岩遭受侵蚀,大面积缺失沉积古生界及之后沉积盖层。至印支运动期间,本区域构造活动以横弯运动为主,十渡-房山中穹褶即为本时期形成。后续至燕山运动,在侏罗纪的绪动期及A幕中,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抵近,本区域北部岩浆活动较为剧烈并引发地层拗陷,形成的褶皱构造及火成岩层确定了本区域的北部边界。距今约1.38-1.28亿年前早白垩世初的燕山运动B幕期间,古太平洋板块自东南向西北俯冲,在本区域形成东南-西北向挤压力场,西部大幅度抬升,使岩层超出弹性限度形成紫荆关、北李庄及诸断裂构造,十渡-房山中穹褶作为燕山台褶带一部分,与其紫荆关断裂带以西的山西断隆分离,本区域的西部边界也就此确定。至于本区域自身,由于某种原因(结晶基底更硬?),在这波澜壮阔的数千万年间中,却是未经岩浆活动破坏、少有褶皱断裂搅扰,仅有霞云岭推覆构造、黄山店褶皱-冲断构造、张裂隙中侵入的煌斑岩脉等少数燕山运动遗存。至新生代,本区域处于多向伸展应力场下,以整体阶段性抬升为主要地壳运动形式,太行山脉与拒马河谷之间高差逐渐增大,流水在重力作用下能量加大,喀斯特地貌逐渐发育成熟:在河谷一带,滔滔江水倾泻而下,滚滚浊流势如破竹,将两侧山体恣意劈砍切削,形成冲蚀嶂谷地貌;在半山一带,受太行山新生代阶段性抬升影响,则形成陡坎与夷平面上下叠摞的喀斯特层状地貌,不同年代发育的盘状谷,成为以断崖彼此间或的栈台地形,短距离内,几重仙界上下耳语,彼此却以鸟道云梯阻隔,高崖南北,石上村烟僻处万山,栈台上开辟的大道,却可令交通往来成为咫尺之间;至于山脊一带,栈台溯节理方向侵蚀,断崖逐步后撤,直至最终,多方向盘状谷完成溯源侵蚀,山脊夷平面逐渐被割裂为彼此分立的岱崮状孤峰,虽然在地貌的发展中已步入风烛残年,但作为喀斯特正地形的极致产物,怪石与风涛共舞于千仞以上,诸神与流光缠绵于岩崖之巅,亦足以辉耀天穹、烛照人间。



      言归正传,自十亩地水泥路尽头停车点下车后,沿沟中简易机耕路、流石滩步行约3.3公里,至三料国自然村以西上山口进山,此后直至羊金坨山顶一段路,山势较为险峻,路况相对复杂,部分路段路迹较不明显,部分路段需走友手脚并用攀爬上下,对走友的野外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在此详述如下:




      1.自三料国西上山口右转上山,羊道痕迹相当明显,循小山脊升爬约80米,前方见有高崖壁立,这里走友一行人选择向左前方攀爬小断崖1,再挂壁横切至西侧沟谷,看参考轨迹,也可以不爬小断崖1,而是从崖壁下方直接向西横切。

      



    2.进入西侧沟谷后,沿沟谷陡升回到小山脊上,此后山脊仍有断续崖壁,小路又转至小山脊东侧绕崖,这一段的路况较初始上山段落有明显转差,部分路段路迹不明显,灌丛略密,走友需根据参考轨迹及现场状况谨慎选择前行方向。


    3.经历一段落叶、虚土较多,容易打滑的爬升过后,至海拔约714米,走友重返于小山脊线上,此后沿小山脊缓升,行程进入短暂的轻松愉快段落,爬升略有和缓,路况略有转好,在喘息的间隙中,可见巉岩凌绝烟霭、奇峰傲居天外。


    4.继续爬升至海拔约794米处,在白璧无瑕的大绝壁下,走友来到一处三岔结点,左侧有挂壁小路自羊金坨南侧栈台顺时针盘旋横切至羊金坨西侧,此行走友则选择贴绝壁下方向右横切,稍作爬升后登上羊金坨东侧山脊垭口,准备在主山脊略为低矮的岩崖中寻找突破口,向羊金坨主峰进发。


    5.升爬至羊金坨东侧山脊垭口后,左侧可见一石蹬天梯渐涉天穹,循此天险盘道之字形几经回折,越过数重岩崖后,好景不再,明显小路逐渐消失并出现分歧,一路先沿山脊南侧横切,再向北陡升爬崖登上主山脊,另一路则继续回折升爬至主山脊后,再循主山脊攀崖与前一路汇合。本路段为三料国登羊金坨途中的最难路段,根据此行走友实走情况,似乎前一路较后一路路况略好、走起来更为轻便。




    6.两路走友汇合后,继续沿主山脊向西攀升,至海拔1050米以前,山势仍较为险峻,有多道小断崖需走友手脚并用攀爬,攀爬难度均相对简单。与此同时,本路段途经岩崖、石脊,视野之开阔程度有甚于羊金坨山顶,行进途中若有所疲乏,则可不妨借此游目山水,下可瞰拒马河川鬼影幽森,上可望中心三坨紫气飘摇。


    7.沿主山脊爬升至海拔1050米,走友逐渐进入临近顶峰的夷平面区域,山势逐渐和缓,在大小岩崖逐渐销声匿迹的同时,植被亦逐渐茂盛,部分段落灌木略密,需走友钻行通过,部分段落落叶较厚,走起来容易打滑,而视野也较先前段落有明显转差,海拔之高已难转化为视野之利。



    10:59,走友钻过最后一片密林后,终于登顶羊金坨主峰,该山位于三料国西北、小三尖东北、西佛爷岭西南,又称杨金坨,海拔1121米,得名原因未知,羊金坨山顶没有任何标记,北侧植被较为茂密,视野不理想,南侧半环植被较为稀疏,视野较为开阔,特别是孩儿山一带连峰,神域天成,白蕊新绽,多座孤峰拱卫于极巅以下,形同巴别巨塔。






    羊金坨属喀斯特岱崮状山峰,山顶平缓,四周绝壁环绕,天神宝殿与烟火人间的秘密通道,据现有探索情况,除走友登临所走东侧山脊以外,仅其西北侧一阴郁沟道可供僭越者勉强落足。一行人登顶羊金坨后,循其南侧山脊稍作下行,即右转弯向西北下行至羊金坨西侧垭口处,注意这里的右转弯点位相当隐蔽,走友若不注意参考轨迹,则很容易沿南侧山脊坠入三面岩崖的天罗地网之下。


    羊金坨西侧垭口,恰为一西南-东北走向裂隙斜劈之处,深渊地府的鬼魅之力,在两片炯明之中兀然插进一线暗影的同时,那戛然而止的万丈高崖,同时也为空中之行人回返于大地提供了可乘之机。走友自垭口向东北循裂隙跌落,开始一段,坡度较陡,但并无断崖威胁,走起来只是落叶打滑、容易摔大屁蹲,如果担心发生意外导致心率暴涨,也可以索性直接屁降,用登山杖或者两侧的崖壁制动。下降一段距离后,裂隙渐宽,坡度渐缓,深厚的落叶逐渐被凌乱的碎石所取代,因碎石较为松动,走友在得以挺起腰杆的同时,仍要注意拉开队友之间的距离,以免滚落碎石的安全威胁。从垭口下降约250米后,走友来到此行又一处关键点位,这里注意不能一直下沟,而是需要离开沟谷,向右侧横切去往十亩地垭口、西佛爷岭一带,如果闷头走路、不看轨迹的话,很容易不小心错过。




    离开沟谷后,沿横切路行进不远,右手边见有一高压线塔耸立于漫天光明之中,此即为十亩地垭口之所在。十亩地垭口由一西南-东北走向裂隙、一西北-东南走向裂隙及山脊线两两斜交形成,为羊金坨与西佛爷岭之间的山脊最低点,亦为走友此行路途中一四岔结点,向东北有山脊路、横切路分别登攀去往西佛爷岭,西北侧有少量轨迹走沟下七里铺、都衙,西南侧横切后走裂隙陡沟攀升可上羊金坨,东南侧则为下山至十亩地的成熟小道。此行走友考虑到垭口东南处避风向阳,在这里选择稍作休整、午餐后,再继续回撤至垭口西侧横切路上,向西佛爷岭一带继续进发。


    十亩地垭口与西佛爷岭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500米,但在破碎非常的喀斯特地貌区中跋涉,如此短促的段落中,依旧充满迷途与艰险。十亩地垭口北侧不远处,小路分作东、西两支:西支先在山脊西侧盘旋横切,切过西佛爷岭南侧孤峰后,再转为东北陡升,翻越过西佛爷岭主峰与南侧孤峰垭口,随后跌宕至其东侧陡沟迂回攀升登顶;东支则先沿山脊行进,至西佛爷岭南侧孤峰南侧以后,脱离山脊并继续沿裂隙方向向东北贴崖壁横切,逾越一拦羊木栅栏路障后,进入西佛爷岭东侧陡沟,再左转与西支汇合并冲顶主峰。从走友实走轨迹上看,两条支路彼此似乎并无明显优劣之分,但每一支路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容易走错的疑路点位,以东支为例,沿山脊走到西佛爷岭南侧孤峰南侧处,即很容易按思维定势继续沿山脊直行爬升,从而错过右侧的横切路,自投入重重岩崖的罗网之中。


    进入西佛爷岭东侧陡沟后,至西佛爷岭山脊为一较大爬升,颇耗费体力,但基本已无岩崖与歧路威胁,仅陡沟局部碎石较多,走友需注意拉开间距。临近山脊线处,沟谷顶端有小断崖3较难逾越,这里攀爬经验丰富的走友可以直接攀上,而心理素质一般的走友,则需从右手边的陡坡上迂回绕过。


    陡升至主山脊,向西南拉小段抽屉,不远即可登顶千米山峰西佛爷岭。该山位于十亩地西北、南台村南、羊金坨东北,海拔1035米,得名原因未知,山顶有铁三脚架觇标作为标记(此行在觇标下方并未发现水泥定位墩),植被较为茂盛,视野不佳,仅其西南侧有少量巉岩兀出,可供走友一睹涞野群峰紫气、小五天渊魅影。


    至西佛爷岭,此行打卡两座千米峰的主要目标已全部完成,此后直至大孤石、八里堂即基本再无爬升,当然,此行路途之艰辛并未就此打住。拉抽屉回返后,走友自西佛爷岭东侧山脊线稍作行进,随后左转向东北,转而自一支梁陡降跌落,虚土、落叶较多,容易打滑,好在并无明显断崖阻碍,特别是手持登山杖的走友,会在此显现出巨大优势。循小山脊一路陡降至临近谷底处,前方始见有岩崖踪影,这里走友需提前右转,从陡坡上横切至谷底处,横切段落小路狭窄、落叶不少,走友需小心谨慎通过,实在不行也可以屁降下去。失魂落魄跌入谷底后,左转沿山谷继续下行,类似于羊金坨西北陡沟状况,作为连通天城与人间的窨井鼠道,上半段坡度陡、落叶多,下半段坡度缓、碎石多,走友选择各种步法、各种招式,坠落而下,可谓仙凡同乐、雅俗共赏。


    同样类似于羊金坨西北陡沟情形,沿沟谷下降一定距离后,至海拔约725米处,走友来到一关键点位,这里注意万万不要鲁莽走沟直下,而是需要离开沟谷,向右侧沿羊肠小径横切,盘桓不远后,与太平庄上来的越岭小道衔接,路况即逐渐转好,此后直至大孤石一段路,常有村民活动,即均为宽阔、成熟的羊标高速,几乎没有任何难度可言。而与此同时,在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之下,沿途渐为稀疏的植被,带来了渐为开阔的视野,也带来了一行途中别样的视觉体验,乘着午后微暖的山风,登上崖间垭口,向烟火些微处眺望而去,上有诸神、下有众生,身临神岭千峰,天地如此谐一之场景,或许,回顾走友山行之记忆,也将仅有南太行可与之相提并论。




    循羊标高速疾行至南台废村,沿途的人类活动痕迹迅速增多,村中虽已无人居住,但仍有数位村民彖养的毛驴迎接同类,其北侧去往大孤石的小道,一路均有驴粪指引,对走友之帮助已不亚于布条陆标,可见同胞之古道热肠,即使是有心无力承蒙馈赠的走友,在驴圈外提前右转经陡胡同下山,亦可谈笑风生、免除安危之虞。




    循驴标高速高速北行,时间大大超出预期时间,14:28,前队即顺利抵达大孤石废村,该村坐落在二栈平台之上,因村址处一处孤零巨石而得名,荒废年代在2000年以后,旧时曾为北京最偏僻的自然村之一,时至今日,这里出产的核桃仍较闻名,在文玩圈中有“大沽石”之说,除大孤石废村以外,其西侧三栈平台之上另坐落有北台废村,规模较小,然崖顶一孤松虬枝探入天外,颇有仙风道骨。大孤石废村所在,亦为此行一重要的四岔结点,南侧有宽敞村道去往南台废村,西侧有废弃村道去往北台废村,北侧有荒废羊肠小道通向八里堂垭口、南峪等地,东北侧则有成熟小路可下山去往西太路京冀省界一带。此行考虑到时间尚较充足,在此暂且选择经由北侧羊肠小道继续向八里堂垭口一带移动,走友倘若时间有限,则在此向东北走成熟小道下山亦不失为明智之举。




    自大孤石废村沿羊肠小道北行,因大孤石在荒废后已几乎停止放牧活动,故本段小路路况较数年前已有明显转差,成熟程度无法同其在两步路路网上的宽度相提并论,部分路段灌木几近长严,需走友钻行而过,部分路段歧路成疑,需走友根据参考轨迹及现场状况仔细辨认。本段路途中,八里堂垭口南侧一段挂壁小路为精华路段,特别是冬季阳光斜照、光明与暗影彼此二分之时,神域与地府之间的巡山小分队,自二者界限鱼贯而过,以山见人,可见山之磅礴,以人见山,可见人之伟岸。



    临近八里堂垭口处,小路沿途出现数座电线杆及毛石干砌墙体,形制与明代石长城颇为相似,不知属讨封以后遗落仙界的松鼠,还是现代工程凑巧仿冒之赝品。八里堂垭口为大孤石与八里堂岭之间的山脊最低点,可见越岭村道凿穿山体遗迹,西北、东侧分别有稀疏轨迹分别可下山去往南峪、八里堂等地,其东北侧另有小路可下山去往八里堂,但据此行观察、实走,路况较差,疑路较多,且与古人正常情况下的翻山思路有所违背,虽然其两步路路网较宽,但怀疑并非八里堂垭口下山去往八里堂的最优选择,不过考虑到一时的思维惯性与潜在的试错风险,当前此下山路仍为较靠谱选择之一,考虑到路况相当复杂,本人暂且详述如下,注意本下山路段歧路甚多,建议走友高频次仔细核对参考轨迹以免走岔:




    1.自八里堂垭口向东北陡升约20米后,山脊分为两叉,北侧通往八里堂岭,据海运、爱山琳、金春三位大神探路,有可行的登顶路线,而大部队则选择在此右转,沿支脊稍作行进后,再左转进入支脊北侧一陡沟中,并迅速再度右转,开始沿陡沟下降。下降未及数十步,在实测海拔约497米处,左侧见有一横切路痕迹相当明显,这里注意仍要沿沟谷下行,万万不可误入歧途。


    2.从第一个歧路点位沿山沟下行约50米后,下山路来到第二个歧路点位,这里注意前方山沟中有大壶难下,走友须离开沟谷、向左横切,来到沟谷北侧的小山脊上,再右转从小山脊落回沟谷中,小山脊上碎石较多、荆棘略密,走友需注意小心慢行。


    3.经小山脊陡降回返于沟谷后,发现沟谷中的小路部分已被23.7暴雨山洪冲毁,这里走友可以一路走谷底流石滩蹦大石头,也可以在沟谷两侧寻觅断续的小路遗迹下山。

    4.沿沟谷下行至实测海拔约293米处,下山路来到第三个关键点位,这里走友不可一直走沟,而是需要再次离开谷底流石滩,向左横切直至山谷北侧的小山脊上,注意这里的小路痕迹相当不明显,很容易错过。


    西太路旧线在23.7暴雨洪水被严重损毁,新线加高路基、重新敷设,走友在下山至石门沟谷底后,还有此最后一道关卡有待逾越。幸运的是,工程师已经对村民上下河道、去往河谷西侧区域的小众需求有所考量,走友在下山口处左转,向下游行进一段距离后,可以看到一处方形隧洞,走友自此即可钻到路基东侧,并借助水泥蹬道来到西太路路面以上。


    15:57,走友随前队抵达西太路八里堂停车点,在此等待约3小时至队友下山集合后,坐上返程大巴车,顺利结束本次活动!

     

     

    参考资料:

    1.董莹,琚宜文,张玉修,等.北京房山张坊岩溶区节理发育特征及其对岩溶作用的影响[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4,31(06):783-790.

    2.鞠紫云.紫荆关断裂在太行山北段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过程的推论[J].中国区域地质,1983,(01):56-66.

    3.丁照月.北京西山断裂构造系统与中生代构造应力场演变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DOI:10.27493/d.cnki.gzdzy.2016.000191.


  • 山桃木
    细至入微,行云流水,👍
    2024年12月27日
  • 京都水怪
    “陡沟裂缝、碎石落叶,跌宕至十亩地。”用词工整,👍
    2024年12月27日
493 浏览   2 回复
相关动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