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鹗飞天,双翮玉渡龙门
黑龙在潭,白河圆通赤城
——2025年4月20日三海陀活动前瞻
一、主要背景
海坨已经封山数年,依然让人念念不忘。
目前对海坨的探索基本集中于南线小海坨一带,三海陀更被挡在铁幕之后,打算探索一下海坨北线,并为今年接下来的捺钵辇路(赤城✖24)活动预热。
《延庆州志》云,“大海陀山,在州西北二十里,高耸万仞,上有龙潭,层峦叠𪩘,云生雨随,为妫川八景之一。”《龙门县志》载,“海陀山潭,(雕鹗)堡东三十里,山最高,俗传有黑龙居其中,岁旱祷雨辄应。”《宣府镇志》记,“大海沱山,在怀来城东北三十里,高百仞许,下有龙潭,祷雨辄应。赵羾海沱飞雨诗:‘群山相囿独争高,怒拥玄云上碧霄。 奋击毒雷驱海若,大施甘雨泻天瓢。 岩前飞瀑飘银练,天外长虹卧锦桥。 一勺乌龙潭上水,年年霶霈润枯焦。 ’又‘电掣紫金蛇,惊雷怒裂石。天外挂乌龙,黑风吹海立。八表布甘霖,平地水盈尺。顷刻天霁威,遥岑露寸碧。’御史胡宗宪诗:‘鞭霆驱海神功妙,千古威灵雄绝檄。何当一喷白龙泉,洗却天狼永不耀。’(注:根据《怀来县志》该诗名为‘大海陀山’)”其他方志记载雷同,不再赘述,仅作几点补充:
(一)海陀也是长城之山,赤城作为边陲重镇,除了宣镇上北路、下北路长城外,还有东路东西线长城,即自延庆下栅子东北高山起,经三道墙香营以北的黑峪口、黄峪口、芍药峪口、太安山小口,至海陀山,终于长安岭东。这段长城大部分利用山险为障,用间断的筑墙连接成防线,墙体为就地取材的干插边毛石,山口处有墩台,现已坍塌。(二)大海陀是平北抗日根据地中心,段苏权在《忆平北1942年7、8月反“扫荡”斗争》中说,“敌人妄图一举毁灭我根据地的如意算盘没能得逞,平北根据地的红旗依然在大海陀上空高高飘扬”,黑龙潭有战地医院、兵工厂、被服厂,石头堡、元通寺、后孤山是部队训练地,在前孤山组建了平北军分区两大主力之一的步兵四十团,石头堡走出的骑兵支队曾参加开国大典。(三)山下的雕鹗,西汉设置了女祁县,五代时有白云城,为山后八军广边军驻地,高家将由此崛起,至北宋,高怀德、高怀亮兄弟是陈桥驿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重要当事人。(四)海陀山地质历史久远,矿产资源富集,特别是红河流域,金、银、铅锌、铁矿资源丰富。(五)赤城是北京重要水源地,白河(赤城境内包括黑、白、红三条河)汇入密云水库,超水库年自然入库水量一半。红河发源于崇礼太子城附近,流经大海陀乡、雕鹗镇,由后城镇汇入白河,黑龙潭沟是其支流。(六)海陀山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林相保存完好,松桦成林,位于候鸟迁徙通道上,鸟类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七)黑龙潭有三潭叠瀑、七星戴月、烟熏嵯,原有黑龙潭庙等,皆为所谓“海坨山二十景”,加上周边其他一些庙宇,均已毁。
涉及几个概念,稍加厘析:(一)“海陀”还是“海坨”?陀从阜,坨从土,从词源来说,陀更准确些。表示山峰时,现在赤城用“陀”,北京乃至全国多数地方用“坨”,一般的做法是“约定俗成”。(二)三海陀是哪座山峰?有的观点认为在大海坨北,有的认为在小海坨南,各有道理。本次活动依较主流观点,将大海坨北的山峰作为目的地。(三)海陀是否延庆、赤城、怀来三县交界?延庆、怀来、龙门县志均记载了大海陀山或海陀山。怀来县志表述为三县交界,现今有的地图将大海坨山以西的三县交界的山峰标为海陀山。这里依现行行政区划,认为海陀是延庆张山营镇、赤城雕鹗镇、赤城大海陀乡的界山,不在怀来边界。(四)海坨山是否是大翮山、小翮山?《赤城县志》将赤城的山总结为八岭、十二峰,海陀山为十二峰之一,并说“海陀山,又名大翮山、小翮山,顶峰海拔2241米。”但据早期《延庆州志》《宣府镇志》等,二者是不同的山,《延庆州志》明载:“海坨东侧有二山,高峦截云,层陵断雾,双阜共秀,郡人王次仲改仓颉旧文为隶书,始皇奇而召之,三征不至。始皇怒,令槛车送之。次仲化大鸟翻飞而上,落二翎于斯山,故其峰有大翮山、小翮山之称”。
二、总体形势
海陀属燕山山脉的军都山,是燕山山脉最高峰。向西至赤城崇礼界,即入阴山山脉。
小海坨—大海坨—三海陀—纪家岭一线是延庆赤城界梁。三海陀向北的支脊,分隔雕鹗镇黑龙潭沟和大海陀乡三间房沟,纪家岭分隔黑龙潭沟和黑龙潭南支沟,以及南支沟。
总体来看,海陀处于较严密封控中,其东南为玉渡景区,西南为滑雪场,西北、东北为保护区,正北黑龙潭沟为林场。北面通道主要有三条:(一)东路走纪家岭山脊,路较远,比较扎,(二)中路走黑龙潭,是三海陀正路,抗战期间往来交通要道,(三)西路走三间房通大海陀村的山沟。
保护区在功能区划中,将海陀设定为核心区,三间房沟为缓冲区,黑龙潭沟为实验区。但据了解,保护区核心区的牌子已经树立到三间房和石头堡南,明显提级。
观察黑龙潭沟,石头堡村以南,有四处明显人工建筑。一是沟拐弯处、朱家沟宽土路岔口,有红顶和灰顶建筑、停车场等,似为主要拦截点。二是水库西岸,有白顶建筑。三是半山、沟1310米海拔处,有黄顶建筑。四是石头堡西南山脊上、1330米海拔处,有蓝顶建筑和太阳能板。
由于很少有人去该地爬山,除大路外,林子可能较密。有些小路,是保护区人员巡山、查看红外摄像头等走的,路况亦差,且不连贯。
三、规划路线
打算取最近路径,由黑龙潭登三海陀。
具体由石头堡北向西进沟,翻南面的小山脊,从蓝顶建筑下至黑龙潭水库附近。
再从东边稍稍绕到库尾,循沟正路上行。
如时间允许,下山由三海陀走山脊至纪家岭,然后向北下黑龙潭支沟。
后队可由黑龙潭原路回石头堡。
考虑到进山有较大不确定性,181绘制了黑龙潭西沟上三海陀北支脊再登顶的轨迹,作为备用上山方案。
具体轨迹为:
(规划)石头堡—西脊—黑龙潭沟—三海陀—纪家岭—黑龙潭支沟—石头堡,里程22.5公里,上升1650米,预计用时10小时。
(181版上山备用)石头堡—西沟—黑龙潭西沟—三海陀,里程11公里,上升1700米。
如确实无法上山,可能改为打卡柳柴洼(1500米+)、石门洼(1400米+)两座山峰,并穿至“京北小九寨”,里程18.5公里,上升1100米。
四、注意事项
(一)活动当日早上7:00马甸桥地铁口B东北口集合,不数人头,到点发车。
(二)带头灯、手台。手台频率暂用437.900。
(三)下山集合时间为19:00。如遇特殊情况,须于17:00前联系,提前说明。
补记:实际在进山口被摄像头发现、防火车追及,除一人从石头堡绕进黑龙潭外,其他人改走龙潭沟—狮子坑—石门洼—柳条洼—前孤山—东兴堡。
估计上三海陀唯一可能的路径是朝阳洞—西马台—鱼儿场沟垭口—三海陀北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