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顶、冷涡季、百里香、大千世界   

  • 18122920 2025年6月17日

    冷涡飘转,云升景逐,破寒雨乘乱风再临大千世界;

    沧龙两出,百里香泛,登烽堠谒君子试问梁上功夫……

    ----

    (游记已同步发表在公众号上,链接可点击查看

        6月15日,参加㞱㞥岁岿社海运队马连顶活动,早自健德门乘中巴车至崇礼清三营乡,27人分ABCDEXYZ九条计划路线活动,大部队在沙岭外营下车走ABCDE,本人因已随泼猴队走过摩天岭、大北梁、界墙口,在此与“两条鱼”集结作Y队,又乘一段车至清三营垭口,北上沿大边去往探山怀方向。

        赤城-崇礼处于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之间的过渡地带,历朝历代曾多次修建长城,防线位置多有不一,明代外边长城在赤城按白河流域范围向北凸出,在青虎沟村2号烽火台、青虎沟05号烽火台(前者指的是崇礼青虎沟村,后者指的是赤城青虎沟村)之间有大边、二边之分,二边位置靠内,与赤城县界高度重合,以毛石干砌墙体为主,与明代外边长城其他段落形制基本无异,界墙口、马连口、北栅口、栅子口、冰山梁隘口、青虎沟隘口为较重要隘口,其内侧筑有松树堡、君子堡、独石口卫城、清泉堡、镇安堡等城堡驻兵。而大边则位置靠外,在青虎沟05号烽火台-水泉洼村1号敌台之间敷设于白河、洋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上,据此行观察,其建设时间似乎较二边较早,墙体已坍塌并高度风化为低矮石垄,中国长城遗产网上标注为明长城,似乎带有一定和昌平马刨泉一带北齐长城类似的特征,沿途烽燧也包括明代毛石干砌圆台状烽火台、不明年代土石混杂圆台状烽火台两种类型。同行的水底游鱼大哥是个“疑古派”,对北京周边是否存在明前长城表示怀疑,认为所谓燕长城、汉长城、北齐长城很大程度上是后人捏造、为所谓文化传承强行捏造的,水中的鱼大哥同样思想独立,对沿途成片成片的狼毒花比较感兴趣,认为过度放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跌宕一段距离,经一较大爬升,登顶探山怀,该山海拔1957.9米,位于清五营村东、菜园西北、马连顶西南,顶有清五营村13号敌台作为标记,为本次行程最高点,山顶视野极其开阔。这一天华北正处于一次较强冷涡过程当中,冷涡南下幅度较深,中心下探到了张家口坝上一带,崇礼、赤城临近冷涡中心,虽然空气里已经没什么水汽,但在高空冷池驱使的对流活动作用之下,仍是“拧干毛巾”榨出了满天的阴云,登上探山怀,还是遇到了阵雨,又刮冰风,体感温度骤然下来好几度,及时穿上雨衣,好在山雨并未持续太长时间,没下山多久就拨云见日、蓝天回归,此后一直到下午都没再下雨,极致的冷涡日、极致的能见度,与感受者相伴的,是花草、是群山、是大千世界……

        探山怀向北陡降,原轨迹在此向北下Y095乡道、打卡一座平缓低矮的千米峰“双盘道”,181在24年泼猴活动中已经在另一场冷雨中去过,此行也便不再吃回头草,在临近Y095乡道的农田处右转横切,来到双盘道东侧机耕路,在清五营村烽火台避风处解决午餐,并向东登顶千米峰马连顶,该山海拔1850米,位于海家窑西北、张木匠沟西南、清五营东北,山顶没有任何标记,有稀稀落落几棵小树略有意境,山顶东侧另有马连口5号烽火台/南窑村7号烽火台作为标记,注意马连顶山顶不在烽火台的位置,而是在烽火台往西约200米处,这里很容易混淆。

        在马连顶东侧接上二边,是毛石干砌的墙体,保存明显比大边更好,二边还有一个特点,在部分段落没有沿山脊敷设,而是修在山脊更靠外的地方,不知理念如何。自马连顶向东北下山,找到在疑似铺房处午餐的“两条鱼”(水底游鱼怀疑可能是羊圈,不过181觉得不太可能,矮墙的高度当成羊圈似乎太低了),随后三人重新集结,沿二边长城去往南水泉方向,这里要为开题人海运的钻究精神点赞,在规划轨迹标注点上不仅标了来自“中国长城遗产网”的烽火台编号信息,还查阅了《赤城县志》,找到了其中一些烽火台的古时名称,如“永太墩”、“小石嘴墩”、“四明口墩”等。“小石嘴墩”(南窑1号敌台)是这些烽火台里最有特色的,内芯夯土制作,上方毛石堆砌,外围兼有包砖,形制与其他毛石干砌的圆台状烽火台明显不同,这边另一个有特点的台子是马连顶往南的海家窑村1号烽火台,是一个毛石干砌的圆柱状实心敌台,保存相当完好,去年跟泼猴走的时候曾有幸在它下面吃了一顿午餐。

        一路沿山脊行进,略经起伏,14:14抵达千米峰“南水泉”,该山海拔约1650米,位于张家窑西南、上南窑东北、张木匠沟西北,顶有南窑村2号烽火台/马连口1号烽火台作为标记,山顶视野极其开阔,这个“南水泉”的山名来自于百里溪资料,不像是个山名,高德和天地图也都标注在西北侧一条支脊上,但秉持千米峰“只多不少”的原则,在此还是走个登顶仪式的流程,放登山杖、放包、喝水、掏相机、各方向分别来一张照片、最后再来一张360°低分辨率全景照,今天天气太好,仪式还有额外加量,往东边的赤城群峰、南边的崇礼大南山、东南边远处的神秘大断崖分别拍了一张长焦照片。

        二边在“南水泉”-马连口一线修筑在主山脊北侧,经正口、十二面井梁北侧山体迤逦,此行走Y线三人为打卡主山脊上的老雕嵯B、十二面井梁两座千米峰,遂在“南水泉”原路折返,在马连口2号烽火台这一山脊节点,随后向东循机耕路横切行进,同行的水底游鱼大哥虽然跟海运队走的时间只有半年,但可谓完全学到了海运队的精神,这一段虽然山脊上没有长城,依旧坚持全程沿山脊行进,而且时间也没落下太多,于正口垭口、老雕嵯B山顶分别两次追上了走机耕路的水中的鱼和181二人。老雕嵯B位于挡将梁村北、张家窑东南、马连口西南,海拔1517米,山顶长满白沙蒿,向阳面呈嫩绿色,背阴面呈灰白色。老雕嵯B的数据来自于百里溪资料,君子堡村南另有一高地海拔1504.8米,在高德、天地图中被标注为“老刁嵯”(百里溪资料又称“大墩梁”)——本人考虑到后者位置被电子地图采用,且山势较为陡峭,存在少量断崖,更符合赤城当地方言中“嵯”之为断崖的含义,在此暂时将1504.8高地称为“老雕嵯A”,而将此行登顶的1517高地称为“老雕嵯B”。老雕嵯B南麓有挡将梁村,水底游鱼推断“挡将梁”应该是指村北靠近二边这道山梁,虽然上边没有长城,但与二边可以协同起到防御功用,181表示赞同,如果要在老雕嵯、挡将梁之间投票的话,绝对要投给后者。

        马连口一带为千米山峰密集地区,老雕嵯B/挡将梁东北不远即为今天181的第五座、其他两位同伴的第六座千米峰——十二面井梁,两者之间的路程不过二十分钟。十二面井梁位于马连口西南、坡堡子东南、挡将梁东北、君子堡西北,海拔1471米,十二面井梁得名于梁上的十二面井,据长城小站老墙迷“行者无疆”早期文献记录,2004年的时候曾有一放牛老汉,称每到冬天时可以看到井遗址处热气蒸发,此行三人本次登顶并未在山顶附近看到传说中的“十二面井”,牛粪倒是不少。十二面井梁山顶有水泥墩、小玛尼堆作为标记,今年5月28日百里溪、老陈两人登顶时,曾把倒了的水泥墩在山顶重新立起,此行相隔大半个月,那个水泥墩已经离奇消失了,下面做固定用的水泥块仆卧在地,想来必定是人为破坏,但不知道破坏的用意为何。十二面井梁北侧不远处为“马连口2段4号敌台”,采用夯土内芯+城砖包墙结构,居高临下控扼马连口形势,为此行所经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敌台之一,敌台南侧有个大坑,方方正正,可能是当年牧羊人描述的十二面井遗址所在,敌台南立面、西立面各被人为破坏出一个凹洞,里面避风又保暖,不知有何用处,可以和失踪的水泥墩、未证实的水井并列为十二面井梁三大未解之谜。

        181在活动前的周二,曾向开题人海运说明意向,“如果还有剩余时间的话,可能考虑往十二面井梁北侧对面的墩洼梁看看”,开题人可能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将墩洼梁一段作为Y线的一部分加入到了计划路线系列当中。从十二面井梁下到坡堡子,向北重新上山,在草甸子上大约二百来米的爬升后,成功登顶此行的最后一座千米峰,墩洼梁又称洼墩梁,海拔1540米,位于韩家窑东北、谷嘴窑西北、后缸房窑西南,顶有“洼墩梁烽火台”作为标记,视野极其开阔,洼墩梁烽火台是一座独立的大型烽火台,坐落在大边和二边之间,可在两道防线之间起传烽之用。此行一路的花都不少,前半程的狼毒花、毛茛、大蓟,后半程的百里香、勿忘我,而在墩洼梁一带,百里香更是尤其繁盛,成千上万的粉紫色小花铺满山坡,落脚的时候甚至有了几分心理压力。

        到墩洼梁时间16:40左右,离预定18:30的集合时间还有些富裕,便掐掉Y线规划中下韩家窑这一小骨截,转而向东南走山脊下山,奔向君子堡稍作加量。下到谷嘴窑之前,是一片撂荒已久的梯田,看卫星图这里有个明显的方型结构,近看四周似乎有壕沟,似乎是一座长城遗产网中没有标注的城堡遗迹,风化情况与大边相仿,修筑在威远门、榛子沟两条交通路线交汇的谷口,可能是大边修筑时期中原王朝的屯兵之处,把想法和两位走友交流后,水底游鱼仍是保持疑古做派,不认为这里是一座城堡。

        下谷嘴窑、过马营河、上小云公路、入马连口,三人一路侃大山,傍晚18:00前后抵达君子堡,堡墙在修建时应该是夯土内芯+城砖包墙结构,王朝覆灭之后,资源自由流动,城砖有千秋万代之固,自然被君子堡中的君子首先相中,物尽其用,移动到了房前屋后最需要它们的地方。如今,君子堡村民多以迁至堡外的现代化新房,堡内用城砖砌成的房屋多已无人居住,少数仍承担着猪圈、羊圈等职能,在21世纪继续发光发热。开题人海运活动前瞻的标题是“马连盘道王孙草,山怀景行君子松”,可有君子之风,然而,数人直入君子堡内,却是只拿出了梁上君子的功夫,特别是水底游鱼,按照海运队历来的精神,把四个角台都给去了一遍,最难的是东北角台,登临需要走一段狭窄、暴露的“土单边墙”,在这里等到海运、爱山琳、江天一色三人走A-路线过来,特别是前两位,作为海运队文化的策源中心,不上也得上,其中,水底游鱼拍了不少照片,其中一张甚为经典,起名叫“磕头拜师”。

        到18:30左右,得知清三营那边已经发车,Y+三人出君子堡,与村口的边上大哥汇合,在七点钟左右,坐上返程中巴车,顺利结束本次活动!

  • 18122920
    @海运 受教了
    2025年6月17日
  • 海运
    “部分段落没有沿山脊敷设,而是修在山脊更靠外的地方”,山脊宽缓的时候,如长城墙体筑在山脊,敌兵爬坡时防守有死角,接近坡顶时敌兵易于立足,不利于防守,因此墙体常筑在对敌面的山坡陡峭处。
    2025年6月17日
182 浏览   2 回复
相关动态
  • 2025年6月22日 Soul 赞了话题
  • 2025年6月17日 18122920 回复了话题
  • 2025年6月17日 海运 回复了话题
  • 2025年6月17日 海运 赞了话题
  •  
扩展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