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绿山、绿影,红眼、红心   

  • 18122920 6天前

    附带图片的完整版出走报告可见微信公众平台文章

    今天,夏至来临,万物的生机至于满盈,太阳的子民们,让我们走进这片绿海,穿行在林荫光影流转的小路,欢庆这个炽烈的节日……    

    今天,夏至已过,太阳沿轨道继续移动,生机的朋友们,让我们听凭这颗红心,登上那清风云朵飘荡的山巅,开启这个伟大的没落……    

    这节日的主题,名为成其所是;这没落的主题,仍是,成其所是……   

        

    “远征千家店”这个说法,最早是海运提出来的:在2020年3月7日《延庆千家店一期计划》这一话题中,海运大致描述了千家店一带的山川分野和活动规划,而具体到“远征千家店”这个词组,则应该是海运2021年《5月4日出走南湾-道虎窝山-黄嵯沟山-硅化木-古家窑》这个课题提出来的——“去年‘远征千家店’计划一期5次活动因疫情原因只执行了3次”,在“千家店”前面加上了“远征”二字。所谓“远征千家店”,重点是一个“远”字,先是德胜门到延庆南菜园一个多小时的长途公交,再是南菜园到千家店两个小时以上的山区村村通,如果住得离德胜门稍微远点,一天就得在公交车上嘎悠个八个钟头往上,浪费时间确实是浪费时间,不过也有两点好处,首先车上可以睡个回笼觉,头天晚上稍微晚睡点也不耽误爬山,其次也能增强一种“恍如隔世”的仪式感,一觉醒来,置身百里画廊的奇山异水之中,一觉睡去,仍在燕华的万家灯火之中——借问行人去哪边,只在庄周梦蝶之处。

    客观上讲,海运的“远征千家店”,是一个烂尾了的课题系列,受到疫情期间公交调整、“房山冬狩”课题系列无序扩张等因素影响,系列在2022年以一次未能成行的照山活动中止,在此后并未如期按计划推进。疫情之后山区村村通公交减班、并线,同时919高速限速运行时间拉长,借助公共交通“远征千家店”也越来越难了,甚至在2025年已经到了必须借助早班动车、顺风车等非常规交通方式的地步。不过,“远征千家店”,作为一个IP,大体上看,还是成功的,一个是这个“远”字太过恰当,能够充分描述走友前往千家店爬山的外在和内在状态,另一个,在两步路、在出走社、在㞱㞥岁岿群里,确实还有些残党,能对千家店这边的山念念不忘。继海运之后,第二个使用这个IP的,应该是艾山,2024年3月30号,在两步路上发布了一个“远征千家店”活动,“途经景点:唰儿”,内容含义很是不明,“槟榔山 南猴顶 照山 辽坡半块豆腐 四选一”,活动不知是否成行。但可以证明的是,在“蝎子沟老道事件”发生之后,艾山确实去了不少次千家店,而且是带社团同学去的,今年5月10日,正好给一位延庆女大的墨镜丢在了十八盘往西到黄碴沟垭口的山梁上——别问181是怎么知道的。也是在2025年,可能是念想千家店的风景,可能是念想千家店的千米峰,也可能是念想那种“恍如隔世”的仪式感,181也将“远征千家店”作为“延庆:代号D6701”出走系列的一部分,添加进日程中,先是在冬天走了阳坡高尖-哈叭山,再是5月17日蹭了蹭赛道、捡回了眼镜,之后就到了这次,夏至日的红眼洞课题,艾山、低调两人两步路报名分担(前者作为出走社社员未在出走社上报名,算作邂逅,积分-50),一名老朽,一名顺风车专家,一名文艺青年,人员组成甚妙。

    早5:45左右,与艾山两人蹬D6701之3号车厢,低调未至、车门未关,低调已至、车门已关,感叹低调之精明。6:28至延庆站,不见低调其人,181随艾山循妫水南街闷头北上,见低调驾一共享单车蹿过,再次感叹低调之精明。包子铺一顷聚首,见Y27路窗外掠过,181、艾山两人匆忙小跑上车,车门徐徐关闭,艾山邪魅一笑,不想低调又是拍马赶到、拍门呼叫,车门徐徐开启,低调不紧不慢,优雅坐在181身旁,艾山哑口无言,181表面庆幸,暗自又一次感叹低调之精明。Y27路车上,艾山坐后排补觉,181只睡了三个小时,亦想一觉直到百里画廊梦中世界,可惜这次有低调坐在身旁,两人交谈甚欢,从海运聊到黑白,从千家店聊到日本北阿,从川普聊到斯宾塞,从黄金石油聊到历史使命(编者注:6月24日最新战报,181被川普和哈梅内伊联手割韭菜,已经在黄金、油气躲牛市了),两个多小时中,多次迷迷瞪瞪又多次在有意思的话题中惊觉而起,等到聊到差不多的时候,发现已经过了下德龙湾,没办法,只能收拾收拾装备,准备下车了。

    此日,北京受冷涡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天空湛蓝、天气晴晒,延庆虽然在弱西北风的吹拂之下,气温不如北京城区燥热,但最高气温仍有31℃之多,今天的活动强度不大,规划了不少沟谷林荫路线,一方面,可以理解穿越广袤无人区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炎热天气下的避暑需求。可能是清凉树荫下大脑更加清醒,也可能是视野更封闭、景致更单一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一种更纯粹的场域(这个得低调用社会学知识来讲解一下),今天这个路线风格,恰是在三位行者中形成了离奇、独特的响应,从上奶山下车,沿滦赤路南行不远,左转借废弃水泥路进山去往柏木井、大石头沟方向,既没有181预期中的困倦与沉闷,也没有海运活动中争先恐后的内卷氛围,三人一路吹牛逼、谈八卦,一张照片没拍,竟已是走出去了三四公里路。侃大山的内容,和Y27车上差不多,跳脱分散、范围极广,没有固定的话题和线索,大部分当场就忘了。可以记清的是,由于艾山的加入,“同学”这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高了不少,艾山先是提到带“大小姐”和“妈宝男”钻林子的xx往事,再是提到北二外峰岚社历任社长的风格,正当话题准备切换的时候,低调突然插进来一嘴,表示艾山下次同学私约的时候自己愿意带队,181评论道:“……”。另外一个关键词应该是“黑白”,181还没跟黑白走过,不清楚黑白的活动风格,低调是黑白队里的老收队,这周末爬山全勤,周日还准备跟老大去白谷查山,先是讲了讲黑白的为人,之后又谈了谈黑白队里松弛感满满、大家庭一般的活动氛围,说前几天的“黑白家宴”,其实宴请的都是这帮子爬山的,181评论道,“终于知道黑白为什么这么有魅力了,真是接地气啊,以后有机会一定去体验体验”。一行三人,在大山里侃大山,从水泥路走到机耕路,从机耕路走到流石滩路,话题暂时中止于10点24分,181提前看了手机推送,知道这是天文学意义上夏至节气的准确时间(编者注:今年夏至节气的准确时间实际上是10点42分),于是,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双臂张开,对着树冠层外的太阳,高喊道,“伟大的太阳啊,从现在开始,你要走向没落了!”——181高中的时候,是一名文艺青年,尤其喜欢看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仍清晰记得,在高考语文考试入场到开考这段时间里,曾反复诵念书中的数段名言,与其说是期待考场上能用上,倒不如说是某种给自己力量加持的仪式,现在经历了很多事,已经更现实了,但仍可记得尼采的很多东西,比如所谓“伟大的正午”,那时候不理解,现在,在夏至日的阳光下,或许已能理解个大半——那是丰盈的生机、创造的持续、悲剧的序章、对永恒轮回的永恒热爱……

    一寸树顶倾泻的生机,一片树荫压缩的回忆,不知是快,不知是慢,走过一段河滩,踏过一段高草,三人抵达柏木井废村,在这里,破房子很早就没人住了,房外的杨树林,留下一方清凉,倒是颇让人心旷神怡。低调喜欢爬山的时候刷手机,突然发现这里有网,也便拍了一段小视频,有意识地,往海运群里一发——海运曾把自己在小红书上的笔记说成是“传播学实验”,低调今天这也算是个“社会学实验”了。柏木井废村往东,来到垭口,遇到一位放羊的老大爷,艾山是大E人,又掌握延庆方言,和老乡直接隔山上来白活几句,随后,三人沿“大雅新风”轨迹,拐向南侧山脊行进,至一小垭口再左转下山、进入大石头沟,沿途有几棵山杏树,果实发青,还没到好吃的时候,低调路过,触景生情,想起了寨口大工村山坡上的杏子,“在山上甜美多汁,摘几个拿回家里,已经没有那个味道了”,181这是同甘共苦之人,回忆起疫情期间一次变形版三峰活动,初夏天气炎热,走到尊胜塔饮水已经耗尽,也是多亏了山坡几个山杏解了燃眉之急,酸酸的、甜甜的、汁液不多、流的口水不少……

    进入大石头沟,开始又一段长达五公里的漫长沟谷路,这一段路,以废弃已久的村道为主,部分路段已经被洪水冲毁,走友需在流石滩上蹦跳而行,沿途是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与北京西山雾迷山组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不同的是,这里的岩层,受燕山期构造运动的破坏更大,产状自北向南倾斜,山岭多北坡陡峭、南坡平缓,呈现典型的喀斯特单斜地貌,由于京北燕山诸断层在新构造运动期间活跃程度有限,这里的山体,受风化侵蚀程度较高,以浅山、中山为主,连续断崖分布较少,土壤相对深厚,植被较为茂密,而这里的沟谷,则仍带有一定喀斯特冲蚀嶂谷的地貌特征,狭窄闭塞、九曲回环,少有广阔的平台、阶地存在,不宜开垦、筑房。如此地形,延绵于白河峡谷以南直至上花楼-转山子-小铺村的广阔地域,使这一带成为了京北规模最大的无人区之一,不仅罕有人类定居,且往来穿越的走友一亦是寥寥无几。上奶山-红眼洞这条线,不知是什么机缘巧合,2022年被徒步强国相中,进入北京“新新野外人”的视野,由此也就成为了千家店一带少有的、在疫情以来的“自媒体+商队时代”比“bbs+约伴时代”更为热门的路线之一,在徒步强国的公众号上还能看到当初某位队员发布的游记,叫《上奶山“秘境”历险记》——说到徒步强国,22年、23年直到24年的部分活动,在商队活动中的创新性极强,特别是梧桐树沟顶、荞麦山、北大梁-马鞍山、灰金坨这些,沾上了一点老绿野钻林探险的风格,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黄金时代了,自己曾经跟过多次,后来这类活动越来越少,也没办法——做大做强是一种逻辑,服务好客户、照顾好新人是第一位,钻林爬崖是另一种逻辑,去没去过的地方、爬没爬过的山尖是第一位,两种逻辑很多时候是难以兼顾的,面对这个关键决策,最终也难免分化出两种结果,无形的大手、搏动的心跳,终究要有一方,会在这里,会在那里,统御一切——或许,21世纪,也是哈耶克和尼采相争的世纪,到底有哪些应该被交易、有哪些不应该被交易,这是一个问题,世界是由市场定价、还是由生命定价,这也是一个问题,迄今为止,我们,在明面上,看到的,大体上是哈耶克的胜利,从人文社科的没落、工作时间的加长、181小红书关注列表中越来越多的财经博主到疫情以来北京商业野外势力的扩张,不过,在一些见不得光的角落里,尼采的生机,依旧书写着那场千亿年的悲剧,依旧歌颂着那场千亿年的幸福——比如在这里,在这面崖壁上,槭叶铁线莲,结束了花期,已是舒展开了大叶,嫩绿、繁盛、明媚、优雅;比如在那里,在这面崖壁下,艾山正巧捡到一张银行卡,不知是谁的,历经风化、侵蚀,卡号已经明显磨损、辨认不清了……

    与上奶山通往红眼洞的山沟相比,大石头沟,路途更漫长,树丛更郁闭,视野更狭小,三人的交谈,时断时续。低调秉持一贯的IT人作风,在无人区深处居然找到了手机信号,也便一会找寒塘闲聊、一会又尝试把芭蕉叶大神邀请去北阿;艾山身高体长、天赋异禀,被走在前面的181压速度,却是有劲使不出,直至某一片阴影,趁181系鞋带的功夫,直接大步流星一闪而过,大有拉爆全场的气势。181见势不妙,立即打开网易云音乐,播放起了Era的宗教音乐《Madona》、范大师的史诗音乐《Voice》,循环两轮,四针鸡血注入胸膛,小短腿、高步频,迅速赶上艾山,向红眼洞衔枚疾走而去。走了一段时间,181直觉意识到不对劲,打开两步路一看,原来已经是过头了,折返遇上低调,低调轻巧一指,原来红眼洞就在这东边的山坡上。几人爬坡进洞,这是一个相当古老的洞厅遗迹,主洞口不小,里面不深,洞穴沉积物风化严重,早就停止发育了,山洞后面另有一个小天窗,日影折映而上,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暗红色,此即为红眼洞之“红眼”所在。在无人区中央、那只红眼的注视之下,走到洞穴深处,席地而坐,准备午饭,有一个细节,三人都是背对着红眼坐着的,还有一个细节,唯一给红眼拍了照片的,是低调……

    和海运一样,低调也是一名北京野外圈少有的文理科全才,出走之前详细筹谋计划时间,出走途中却是自称以“文艺青年”,再配上这个中年程序员一般的造型,“能唱假声”的语调,在反差这方面无出其右。本次活动,低调第二天还要跟黑白去白谷茶山,今天准备早早赶Y34回城,看大雅新风1公里路走了2小时20分钟,本不准备上红眼洞梁头,走到红眼洞时,看比原定计划时间快了整整一个小时,也便回心转意,跟随两人前往此冷门千米峰小探。追随大雅新风轨迹,出红眼洞,南行数百米,无路上切至主山脊线,如181所言,今天活动的精华,正是登顶红眼洞这一段狗牙山脊——巨石峭立、巉岩耸出,一面陡坡、一面高崖,行者御风登天,看似潇洒快活,实则凶险九重,稍有差池即万劫不复,难度远在风格类似的狗牙山、豹子岭之上,好在出走小组都已是海运队里的常客,特别是低调,仍犹记得中心坨B正面硬刚直上,丝毫不带犹豫,攀崖走壁如履平地,181、艾山两人虽然恐高、身手欠佳,但面对这种小坡小崖还是不在话下。刚上狗牙山脊,右手边有一处大石头,以梯子沟顶、南猴顶为背景,特别适合嘚瑟、拍照,181、艾山、低调依次登临,或正襟危坐、睥睨天下,或玉树临风、指点江山,低调爬上去的时候,发现岩缝里正巧长着一朵黄色小花,迎风招摇,与玉面相映成趣,181遂吟道:“小花、低调、南猴顶~”,下一句依照韵脚之便,又脱口:“啤酒、饮料、矿泉水~”,艾山一身货拉拉制服,随风附和:“便宜卖啦~”

    或攀或绕,或钻或切,有惊无险登上狗牙山脊,这里就是红眼洞梁头,西南、东北隔一片密灌各有几块大石头,目测海拔难分伯仲,181依照“百里溪精神”,实测东北边的大石头海拔略高,暂时以此作为红眼洞梁头之主峰所在,据百里溪资料,红眼洞梁头“位于梯子沟顶东北、梁根西北、马蹄沟西南、柏木井废村西南,海拔1185米”,此行三人是继大雅新风之后的全网第二次登顶记录,没有在山顶发现任何人造标记物。站在峰顶的大石头上,视野极其开阔,北可见白河群峰竞相耸秀,南可见凤凰高坨羽翎延绵舒展,西侧不远则是梯子沟顶,雄亘于无人区深处,至今的登顶记录寥寥无几,从延庆走友“漫步山水”的轨迹脚印上看,山顶还有个铁三脚架,未来等天气凉快了,一定安排进“延庆:代号D6701”出走系列过去看看,东侧是桦木岭、照山,海拔更高、山势更险,为一方英雄试炼之地,再偏南一点更远处还能望见云蒙北峰,在此向低调、向艾山、向各位读者再次推荐“众神巡礼之路”,北京周边最牛逼的穿越路线之一,有机会,挑个好天气,有生之年一定要过去走走。

    下红眼洞梁头、脱离大雅新风轨迹、伺机右转下沟,这边的沟和房山有点像,有几个石壶,高度不高,低调尚需巧手腾挪,艾山大长腿就直接够到底了,可惜树大招风,190+的大高个,途中不慎引得一小树记恨,树干直愣愣给砸到了头顶,181用看球学来的脑震荡检测方法,往左手一指,询问道,“这是哪边啊”,答:“当然是左边”,又往右一指,询问道,“这又是哪边”,答:“当然是右边”,于是,三人稍作休整,即继续摧枯拉朽而下,临近常规路线时,还有一个小壶“三连跌”,181评论道:“三人有的生理年龄小,有的心理年龄小,有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都小,又在这里遇到三个小壶,不如叫他‘三小只沟’吧”,低调马上反驳:“这沟是人大雅新风探出来的,咱们都没有命名的份”,三人找到新话题,继续谈论旭日峰、王母顶云云,至于这条沟命名的事,也便不再关心了。

    红眼洞梁头这一段耗费1个半钟头,在道豁子沟汇入常规路线,考虑到赶Y34时间略有紧张,也便舍弃掉主规划梁根-大寒露沟这一段路线,自道豁子沟直接借榆树湾、古道出山。最后这一段野路,地形与路况与红眼洞沟大体类似,林木茂盛、视野郁闭、微风阵阵、体感清凉,旧年曾有村道迤逦,久经荒废,部分路段痕迹模糊,部分路段被山洪冲断,需走友在流石滩上蹦跳而行,沿途可见徒步强国、阅徒、龙行天下路标,提前搜索过商队的上奶山活动招募贴,以初级进阶、中级活动为主,很难想象他们走这种路线时的感受,看徒步强国曾经发布的《上奶山“秘境”历险记》,一会“甜枣”一会“大棒”,从阴坡冰雪走到漫天星斗,依旧无愧于双脚、无愧于内心,此等人物,在“新新野外人”,尤其是90后、00后野外人中,可是何其难得,倘使放在十年二十年以前,恐怕早已是绿野、出走社诸路钻林探路小队的中坚力量了。三人在道豁子沟中疾行赶路,交谈不多,印象较深的,是临出山逾越断层处的几处陡坎,还有这段路上烦人的小虫子,低调进了眼睛,艾山、181吸进了鼻腔,三人无一幸免,181忍无可忍,直接一句国骂:“我草泥马的小虫子全家!”,低调揉了揉眼睛,补充道,“一看这就是生物没学好,不知道物种隔离啊!”,艾山并不准备参与话题,只是一味向前走去,修长的身形,消失在了又一处小壶的影迹当中。

    攀下陡坎,来到断层下降盘,山势转为和缓,沿途出现废弃梯田遗迹,很快接上转山子到小铺村之间的废弃机耕路,并进一步转好为水泥路,抵达榆树湾村,进村之前,路边有一个龙王庙,建筑与石碑看起来都很新,估计是23年731特大暴雨之后新建的。这里的村子也有点意思,榆树湾再往前,还有一个自然村,名叫“古道”——延庆四海-珍珠泉-菜木沟一线有条“仓米古道”,网上资料基本都是说沿现在的四沙路走的,但如果考虑到这里的“古道”地名的话,大致走向可能是大胜岭-下花楼-转山子-榆树湾-小铺这一线,可能也是仓米古道的重要支线之一,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菜食河涨水,这边的山路受水患威胁较小,或许足以成为主线的关键补充。

    下午四点钟左右,三人走到此行终点小铺村,村里没有找到商店,询问老乡,得知卖东西的“已经去了桃条沟村”。所谓因祸得福,正准备在村头消磨时间时,突然窜出一辆卡车,叫卖西瓜,三人连忙起身,大喊大叫将卡车拦下,师傅可能也是吃了一惊,走了一段距离才刹车,下车满脸笑容,介绍自己是廊坊的,艾山见多识广,从延庆方言切换回来,罗列廊坊的区县、景点云云,师傅此时已笑开了花,直挑了一个水多的西瓜,为三名奇奇怪怪的客人切开,甘甜的汁液入口,四人喜笑颜开,色、香、味,再加上一个温度,那可是绝对没得说啊!

    延庆山区公交常态化晚点,对于超长线路更是尤其如此,等到五点多,末班Y34路才来,车上虽然有一名暴脾气大哥闹出了不少插曲,也跟“顺风车专家”艾山讨论了不少备用方案,但好在还是有惊无险,赶上了末班919快——上车!坐后排!打开盗播软件!大连英博vs北京国安!看球啦!国安必胜!

82 浏览   0 回复
相关动态
扩展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