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点叫年余神站。鲶鱼挺好的,改成年年有余,哎,干部们就这么无趣,喜欢上些口水价值。
起步没多久,开题人因为摘荷叶被村民凶了一把。
10分钟后,开题人又因为带队涣散,被组员天天凶了一把。
咳咳,以云端为首的拾荒派(顺手牵羊派),在收割后的番茄地里逗留的太久———捡了不少,别说,小番茄还真挺好吃的———显得很没有大局。
走在前面的,明显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最终,是灰头土脸的开题人承担了所有。
但荷叶盖了脸,看不出他尴尬。(荷叶盖脸的图片见琳梓的报告《开元福地》)
以什么样的节奏出走,这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反映了布尔什维克(不饿啥胃口)和都是为了一口吃的派之间的激烈斗争。
入社没几年,我感觉原教旨主义出走的根基,已经慢慢松动。从灯红酒绿我所不齿,到随时带两罐精酿啤酒上路,从目不斜视,到一路摘瓜打枣被狗追,这一系列华丽丽滴转身,上了价值说,就是城市理想主义向乡野趣味低头认怂。
坡陡路硬,爬升快400米的时候,我才跟稻草人说了第一句话。牵手他们第一梯队一直走得飞快。大雨过后,几人干脆成建制消失了。
上午11:00,坐在开元寺的屋檐下歇脚,品了两瓶盖桑葚酒,比上次酸些。
这里,寺庙要求脱鞋上厕所的,这辈子第一次看到。据香客说做不到,就没执行下去。
歇完又是一顿狂走,暑天的阳光追着晒,我咬着牙不掉队。琳梓一路给追赶队伍的卡教授发着人肉坐标。伊像个幽灵,从头到尾没出现过。后来也不知所终。
狗尾巴草是我插的,大燕不知道。
这位大哥包里面有三罐啤酒,其中一瓶是带给007的,但007没喝到。
行走的果盘。走在后面,总有伸手掏一颗出来的冲动。
梅子溪。
传说中的狗窝里,已然干涸破败。来不及缅怀,开题人马不停蹄带着我们找到了另一个歇脚点:梅子溪,真是烈日下的桃花源!只是有点小。8人被迫挤在阴凉的溪口,大家有空开始互相打量。
溪水潺潺,稻草人眼尖,甚至发现螃蟹🦀一只,虾🦐一只。
值得一提的是,开题人变魔术般掏出的三罐啤酒,居然是冰的!冰的,服了。
出来走,必须拥抱变化。烈日当空下,在金盆水库游泳时,一阵轰隆隆之后,老天降了暴雨。开了闸一样,雨水又快又急,砸在阿混超赞的光头上,站在岸上都能听到duang、duang、duang的声音。阿混发出几声嚎叫,听上去舒服死了。
看着水里上下起伏的光脑壳,我羡慕极了,哎!上岸太早!维力说,趁大雨你们多游一会儿吧,多难得。
说这话时,她没带伞,淋着雨跟我一起守着树下阿混的背包。这一幕,让我想起一句话,每个贪玩小孩都该配个从不扫兴的老妈。苏格拉底说的。
为了避雨,大家躲进一座废弃的带有“沙市镇”牌匾的破砖房。砖房年久失修,适合拍现代鬼片。
在这里,琳梓拍下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几个人,姿态各异,逆光朝着大门外。构图自然,有种安静的雕塑感。(高精度图传不上来,只好截屏)
哦,还拍了群演阿混和007从大雨中裸奔进来的镜头,嚣张,搞笑,像阎王派上门讨债的。
再选两张好看的好照片。当日十佳。第一张像梭罗的油画,我一直拍不出这种画面。
荷花是天天拍的,太漂亮了。
未停歇,我们就出发了。看见小型泥石流,在机耕路上汩汩而下。看见路边的沟渠水浪轰鸣。看见新鲜的塌方痕迹。山里的雨,存在感就是这么强。
后来辗转2个多小时回了家,人困马乏,恨不得直接跳进洗衣机。第二天,风雨又了无痕迹。
除了那只偷摘的桃,还躺在筐里。
我等它变软。
我有的是耐心。
【重点收获】
终于搞清了油桐、木桐——路上无聊的时候注意到的最多的俩类果子,一个皮滑,一个有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