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第一天,没想象中燥热,天气预报有雨。背上包,第一站直奔开福寺。
隔着围墙就感受到院内大兴土木,脚手架林立,放生池的老石碑半埋在废弃砖石中,略显落寞。墙上“国强教兴,国盛教旺”大字醒目,有年轻人围着一块“上岸”道具牌打卡。游人不少,十元门票附赠了一小束香。我在焚香炉前愣神片刻,最终将它丢进炉里。
西侧新楼施工中,望进去,上百尊罗汉天王木雕已森然肃立,高高在上俯视下方,可惜光线太暗看不清雕工。心想这里可能是罗汉堂。隔壁是居士楼,有很多体验项目,光电闪烁,最热闹的是抄经处,人满为患。有个小姐姐趴在经书上酣睡。东北角僧寮活动室,一二楼都布置成了展厅,一楼是书法展,二楼是“古开福寺历史陈列”,不少文物值得一看。
原计划走毛家桥街、油铺街去三角塘,因潘家坪路施工,只得绕道湘江中路。
三角塘因老城北门外三角水塘得名(1921年前废)。湘雅路口几十米,有栋旧木楼挂着褪色的“妇女缝纫合作社”牌子——这里原是1946-1949年中共湖南省工委驻地旧址。
靠黄兴路方向,有两三亩待开发区域,杂草藤蔓疯长,不仅爬满围墙,还爬上了大树,就像城市里的一块“飞地”。征收的宿舍楼人去楼空,楼下却停满车。围墙上方露出东岳宫一角飞檐。路过王季范公馆时,有风吹过,一位大姐脱了鞋垫坐在路边刷视频。
不一会,飘雨了。躲进湘春路的“矮子粉店”。点了肉饼蒸蛋粉,味道未超预期,价格却超预期了。雨停出来,看到隔壁“和记粉店”门上红纸告示:“7月20日家中有喜,放假一天”。
从西园北里巷口进去,环境倒是整洁,文襄园也收拾干净,但还是缺了点厚重感。偶有游客拍照,一个孩子朝宠物狗叫唤,周南校园里传来学生训练声,走出去,就看到了寿星街牌坊。
穿过营盘路地下通道,有人宿于其中,换洗的衣服搭在了扶手栏杆上。再往前就是潮宗街的地盘,网红点人流匆匆。拐进藩城堤巷,瞬间穿越:狭窄巷子两侧紧挨小吃店、小超市、修理铺、裁缝店等,活脱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长沙生活画卷,杂乱却安静,拥挤而温暖平和。不过基础设施老旧,看着头顶密密麻麻的电线屋檐,心想:万一着火,消防车怎么进?
穿太平街小巷、沿下河街向南,绕铜铺街小学,从豆豉园巷走到古潭街。
杜甫江阁尚未亮灯,但江边台阶广场等待的人已非常多。周边有不少租汉服、化妆摄影的店。不少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已换好精致古装,静候华灯初上那“噔噔”一刻。
夜幕降临,初伏热气在行走中消散。脚步丈量处,皆是这座城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