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北京斜桥
象房-明朝石刻-古物四处-香堂
13.49公里,235米爬升。
象房是元代的养象基地。这里还有温泉名字叫大海,现在水是汩汩而流,就如一个奔腾的溪流,在一个水泥楼板棚子下面而出,水里面隐约有个竖向的水泥管子,直径有1.5米左右。水很凉澈,没有温泉的一点感觉。朝北走爬升一百多米就到了山脊。山脊有突出立岩一块,高约2米,南侧无奇,北侧有明代石刻两处,刻文见图片。
山脊西行到垭口左拐,山谷中是一片采石场遗址。此处原料主要是做水涮石和墓碑原料。现在是停采植被恢复完毕。采石场左右两侧洞有若干,比较典型的是民间叫天神之眼,两个大洞之间有个立柱支撑,远看就像一个眼框,洞内北高南低,长约50米,高约8米左右,崖口顶石头破碎,有水不断滴下,不宜久留,地上落石很多,十分危险。
恭亲王石桥在麻峪上村东南一片庄稼地里,桥面上装饰物在解放后荡然无存。之后参观了恭亲王墓石牌楼。之后就在树林里面漫游寻找另外2处古井和斜桥未果。就在这时天降真正牧羊人杨先生。杨先生开着三轮电动车出门办事 ,他自述家是传统看坟人世家,爷爷辈是这里驻扎的皇家厨师。他拉上我们两个人又到了石桥处,从桥北小路走了约50米,路西侧菜地里有个汉白玉石井台,菜地有铁网,门有锁,进入只能用特别手段,好歹离路边也就是5米开外,拍照不受影响。杨先生开车拉我们到村子里面,边走边说在环形路下面最少有三座石桥被修路掩埋地下保护了。在村子北侧水渠往北走高草太密,这里往北100米就是斜桥处,杨说开车去绕吧,于是到村东只见大门紧锁,车也要没电,赶紧往回走,我和同伴下车复走水渠沟,密草东侧有个小路,走了30米有个院子,墙西边有个带门菜园子,我主观理解应该走沟才能找到桥,于是从沟里钻了一个钢筋棍洞进院。院子里面原生态杂草。过了有约100米,是一片存放建材的院子,喊了院子主人出来说不知道斜桥。顺着大路往东走有特大黑狗栓着嚎叫,我给杨先生去电话,他说桥在那个房子大门南边外侧。我又喊出主人,人家特不情愿给我开了门。十米开外豁然看见石桥和标志牌子,牌子是2024年12月建立的,都属于昌平区文物保护范围,桥工整,因为河是东南西北斜向,所看起来桥是斜的,远看就像一个蝴蝶结。之后就容易了,穿过草地、干河、庄稼地就到了杨先生家。他家有待完工两栋2层小楼,50只羊和7亩苹果地。杨先生和老伴今年都60岁了,我执意安排他们一家去外面吃个饭,最后只有杨先生一个人应邀借了个三轮车拉我们两个去香堂村吃饭。吃完饭我们两个没有着急从香堂村直接坐车,而是走到运河边上香堂站坐郊80路车,香堂村东环路还遇到石狮和石马,明显是旧货。此次要不是偶遇杨先生就不会找到古井和斜桥,算是交了学费,谁要是循迹交点信息费我不会拒收的。
午餐费179元,餐厅赏了一盘花生米和一根甜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