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我们从小到大都离不开游戏,每个或多或少都玩过这些传统游戏围棋、象棋、麻将、蹴鞠、马球、投壶、斗鸡、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翻花绳、踢毽子、抽陀螺等,当然有人还玩这些《英雄联盟》、《原神》、《魔兽世界》、《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宝可梦GO》、《生化危机4 VR》、密室逃脱、剧本杀、《运动大激斗》、《九龙城寻宝》现代游戏项目。
出走社作为一个拥有6377个课题的野外社区,游戏类内容却仅占不到千分之一。出走社的“反游戏”特质,恰恰揭示了这个小众精英社区的人员结构和生存哲学。
出走社,这个以“爬野山为外在形式的人格修炼团体”,自2005年创立以来已走过了二十年历程。它秉持反时尚、非竞争、低消费的原则,在物欲横流的浮躁尘世之外探索着一种独善其身、自足自洽的生活境界。
在其官方网站上搜索“游戏”一词,仅能找到10个相关课题,而其中真正具有游戏内容的仅6个。这一数据,相较于社区总计6377个课题,占比不到千分之一。
01 、数据背后的社区生态,精英主义的文化烙印
出走社的四大活动板块——出走、骑行、聚会和线上,勾勒出社友的活动图谱。其中,“出走”是核心灵魂,是社友们用双脚丈量荒野的仪式;“骑行”是延伸,拓展了探索的半径;“聚会”是情感纽带,如2022北京年会般的欢笑与温暖;而“线上”课题则是一块相对较新的试验田。
游戏元素的极度匮乏,反映了出走社鲜明的文化选择。这不是偶然的疏忽,而是其“穷书生”社群基础的必然结果。
这里的“穷”并非真指贫穷,而是一种“与穷人一个鼻孔出气,以平民自居,关怀弱者,俭朴、淡泊,乐天知命、安贫乐道”的阶级意识;“书生”则强调“爱学习、爱思考、爱探索的精神气质,一种质朴、单纯、阳光、认真、严谨、正直、真性情、不世故的品格”。
02、 成员结构与年龄断层,数字原住民的缺失
游戏内容的稀缺,间接揭示了出走社的成员年龄结构。社区核心成员多是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书生”群体,他们重视实地体验和面对面交流,对虚拟娱乐持有天然的警惕。
这种价值观塑造了社区的独特魅力,但也可能成为代际鸿沟的起点。
社区创始人小撮曾积极投入绿野建设版的公共生活,两次做版主,提倡规则意识,避免人治。这种对规则和严肃交流的重视,与当代数字原住民轻松、游戏化的交流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出走社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和长沙两地,拥有490名公民。这种规模和小众性,也反映了其精英社区的定位。
当代年轻人成长于数字时代,他们的社交与娱乐方式与“穷书生”前辈们已有不同。线上游戏这种低门槛、轻量化且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往往是一座吸引新人的桥梁。出走社游戏元素的缺失,可能使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面临挑战。
03 、法治社区的精神追求,规则与游戏的微妙边界
出走社是一个崇尚法治的社区,拥有较完备的社区法度,用来指导和规范网上言论及出走中的言行。这种法治大多通过电脑程序来实现,自动化程度很高,社区公职人员人为介入的程度非常有限。
这种规则意识与游戏精神有着微妙的关系。游戏本质上也是一种规则系统,玩家在既定规则中追求乐趣和目标。然而,出走社更强调规则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而非游戏的轻松性和娱乐性。
社区实行“准实名制”,注册后获得的社区嘉宾身份只有非常有限的权利,必须通过完成出走课题积累履历,才能升级为社区居民,获得作为“实名网友”的充分发言权。这种制度安排类似于游戏的升级系统,但却缺乏游戏的趣味性和即时反馈。
04、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游戏化能否唤醒社区活力
出走社面临着新陈代谢的挑战。正如社友南瓜叶所说:“延续出走社,最重要的是新陈代谢”。然而,社区目前的活动形式和对游戏元素的排斥,可能难以吸引年轻一代。
游戏化(Gamification)元素的引入,不失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这并非要将出走社变成娱乐平台,而是通过游戏设计思维来增强社区参与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例如,可以设计轻量级的线上挑战任务,将社区倡导的价值观融入其中;开发数字徽章系统,认可成员的多样贡献;创建虚拟徒步路线,让无法实地参与的人也能远程体验。
出走社发现的房山古迹——天生院,完全可以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探索游戏,让年轻一代在游戏中了解社区历史和文化。
05、 平衡与融合,一条中间道路的探索
出走社不需要完全拥抱游戏文化,但适当的调整和融合可能有助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理想的状态是在保持核心价值与适应时代变化之间找到平衡点。
社区可以考虑开展“游戏设计研讨会”,让社友共同思考如何将游戏元素融入社区活动,同时不违背反时尚、非竞争、低消费的原则。
线上游戏可以作为实地出走的有趣预热、知识培训的有效手段、后期回顾的创意方式以及社友间日常连接的轻量级工具。例如,利用游戏化机制设计城市探索任务,或在元宇宙中搭建虚拟“耕园”作为新的精神家园。
出走社的活力在于其独特的精神内核,而非固化的活动形式。游戏元素的稀缺,非但不是致命的缺陷,反而体现了社区一贯的坚持和选择。
未来的出走社,或许将在保持其核心价值的同时,逐渐接纳更多元的活动形式,包括那些带有游戏元素但符合社区理念的尝试。
那里的空气,一样清新;那里的探索,一样充满诗意。游戏与否,从来不是目的,只是通往人格修炼的又一条可能路径。
以上观点权当酒后失言,不当之处欢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