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的晨曦中,一条隐匿于昆明城北群山的古道被重新唤醒。出走者选择的路线——朵村农庄至大村社区段,正是沙朗古驿道的精华所在。这条始建于明清时期的商贸要道,如今虽褪去车马喧嚣,却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肌理与历史呼吸。
从朵村农庄出发,石板铺就的古道在松林间蜿蜒。晨雾缠绕的杉树群如同披纱的卫士,树根与百年前的石阶早已共生出斑驳的纹路。沿着海拔逐渐攀升,瞎白龙段展现出道途险峻之美:一侧是长满苔藓的峭壁,另一侧可见深谷中奔腾的溪流,岩壁上偶尔闪现的摩崖刻字,默诵着马帮时代的沧桑。
打猎山至白沙箐一带堪称自然画廊。初夏的杜鹃花海虽已凋零,但高山草甸上铺满了紫苑花和龙胆蓝,与远方的雪岭形成强烈色差。白沙箐得名于谷底那片耀眼的白色沙洲——千年冰川融水冲刷出的石英砂滩,在阳光下宛如一条坠落人间的银河。此处水声轰鸣,冷杉与云杉的倒影在激流中碎成万千翡翠。
接近大村社区的末段,古道渐趋平缓。沿途可见废弃的驿站石墙,墙缝间探出野莓和地衣,人类痕迹与自然复苏在此达成微妙平衡。站在垭口回望,层叠的山峦如绿色巨浪般推向天际,恰好印证了徐霞客笔下"滇山多赭,唯此苍翠欲滴"的赞叹。
这条融地质奇观、生态走廊、人文遗迹于一体的古道,如今已成为徒步者探寻秘境的热门路线。然而美丽往往与危险并存——陡坡落石、天气骤变、信号中断等问题仍需跋涉者保持敬畏。当我们追索出走者的足迹时,亦是在重读一部镌刻在天地之间的无字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