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骏归槽饮碧水,韶音绕壁化丹峰   

  • 品斋戒佛 1 周前

    早上从韶关东站乘坐去仁化方向的班车,不久就来到了大桥镇,稍事休整便向丹霞山外围韶石山方向进发,这座被《山海经》记载为“舜帝南巡奏韶乐”的圣山,在秋日晨曦中展现出赭红色的神秘轮廓。据当地老人常说,山石中藏着四千年前的乐音——当风吹过丹霞石壁的孔窍,确实会发出箫管般的清鸣,这便是“韶石清音”的由来。
    韶石山群峰如凝固的史诗。登至海拔408米的主峰,可见三十六峰环列如仪,相传每座峰峦对应韶乐的一个音符。据说最令人称奇的是丹霞山景区内的阳元石,这座28米高的天然石柱与舜帝祭祀天地的传说紧密相连,丹霞岩层在时光中剥蚀出的奇异形态,被先民赋予生殖崇拜的文化内涵,成为岭南原始信仰的活化石。
    向北行进三小时,五马归槽的壮丽画卷豁然展开。五座丹峰在锦江畔依次排开,形似五匹俯首饮水的骏马。秋阳为马群镀上金边,马首岩层的垂直节理形成天然眼廓,马尾处生长的马尾松随风摇曳。地质学家说这是水平砂岩层经流水侵蚀形成的蚀余景观,但当地人更相信神话——这些石马是舜帝巡天时遗落人间的坐骑。
    午后在白芒营地小憩时回望,发现五马归槽的最佳观赏角度竟暗合天象:秋季银河正对马首方向,古人或许正是据此构思出“天马饮银河”的传说。营地周围的白色芒草海与丹霞赤壁形成强烈色差,仿佛神话与现实在此交界。
    继续向北穿越红层盆地,五马归槽的侧影不断变幻。转至西北方位时,第五座石马突然呈现出跃跃欲起的动态,岩层褶皱在光影作用下形成肌肉线条,这是只有在秋季特定时段才能看到的“天马欲飞”奇观。难怪清代《仁化县志》记载“五马归槽实乃舜帝遗骏,霜降之日踏云归去”。
    日落前抵达国道路口,最后回望这片神话之地。夕阳将五马归槽染成赤金,锦江水倒映着晚霞,恍若天河洒落人间。这场徒步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朝圣,在丹霞地貌的奇诡与壮美中,我们触摸到了华夏文明最原始的自然崇拜与想象力。韶石山不仅有着地质学上的稀缺性,更是一座承载着集体记忆的神话容器,让每个到来者都能在红岩绿水间,听见远古韶乐的永恒回响。

40 浏览   0 回复
相关动态
扩展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