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人天梯云中步,头渡清泉石上流   

  • 品斋戒佛 1天前

    9月11日清晨,薄雾还像懒床的被子一样裹着头渡镇,我们六个“山野积极分子”已经各自填饱肚子,齐聚在金山湖酒店门口。万象、品斋戒佛、流苏、云端漫步、小雨、影子——这阵容听起来像极了一支江湖小队,名号虽玄,目标却很一致:今天,我们要去会一会那个听起来就很有故事的“笋人天梯”!
    7点33分,小分队正式启程。清晨的风还带着点儿小脾气,冷飕飕的,草尖露水晶莹,还没被太阳公公签收。一开始是大平路,大家有说有笑,气氛堪比春游。万象大哥,不愧是老lv本驴,步履稳健、沉默开题人,仿佛脚下自带了导航;流苏和云端漫步两位姐妹花低声唠嗑,偶尔发出“嘿嘿”笑声,像极了山间的秘密信号;小雨和影子则负责颜值和摄影业务,频频回头,捕捉云海与远山的美貌。
    拐了几个弯,山路开始“变脸”——坡度上升,树林变密,阳光从枝叶缝隙漏下来,碎成满地金币。空气是标准的“大山味”:草木清香混着泥土的湿度,吸一口,肺都笑了。抬头一看,巨石阵仗惊人,有的像蹲守的巨兽,有的像撑天的神柱——在这儿歇个脚,仿佛误入了巨人们的会议室,它们沉默矗立了千年,什么走友没见过?
    “前人采笋凿路,真是不容易。”万象突然开口,手指摩挲石壁上模糊的凿痕。合影之后,挑战才真正开始——昨晚刚下过雨,山路湿滑得像抹了油,我们只能变身“人体攀岩模式”,一步一步往上蹭。路越来越陡,队伍越拉越长,没过多久,全员达成“湿身”成就。
    9点15分左右,终于见到了第一条水渠!大家瘫坐休息,水流叮咚得像自带BGM,清澈见底,青苔和小石头清晰可见,偶尔飘过一片落叶,打着转儿奔向自由。原计划走小环线,但万象大手一挥:“不如加个餐,把笋人天梯和锦屏峰一网打尽?”全票通过后,我们继续向上——目标:岩壁!
    翻过几个小山坳,终于抵达岩壁脚下。路从这里开始改为向东横切,我们也趁机开启拍照模式,摆pose、比耶、欢声笑语,俨然一支专业摄影天团。可惜帅不过三秒,第一道天梯赫然现身!好在它基础扎实、用料真诚,大家有惊无险地爬了过去。接着又是一段“心肺爆炸”式爬升,没多久,第二道天梯也被我们“拿捏”了。抬手一看海拔:1715米!离最高点只剩200米,冲!
    一路向上,不时看到采笋人搭的简易竹棚——别看简陋,用水做饭休息样样行。有些棚门紧锁,估计正漫山遍野追着笋跑;有些则大门敞开,主人热情招呼我们吃饭喝酒。山里人的淳朴,就像这山风一样,直接又暖心。
    听他们说,这季节家家户户的青壮年都上山采笋,一住就是半个月。运气好的,二十天能赚三万块!我们一听都惊了:竹笋不是春夏的专利吗?冬笋不也该春节见?结果人家这是——“秋季限定版方竹笋”!仔细观察,才发现这笋确实与众不同:漫山遍野都是,长得跟不要钱似的,外表还带毛刺,一副“莫挨老子”的气场。市价十块一斤,名字还挺文艺,叫“方竹笋”。
    可惜,因为和采笋老乡唠得太投入(其实是导航没对上频),我们一不小心错过了锦屏峰。只好临时改道,沿着一条泥泞的机耕道下山。快到谷底时阳光正好,群山匍匐在脚下,我们找了一块平地开启野餐模式。简单干粮吃出了米其林三星的满足感——大概是因为,风景是最好的调味料吧。
    饭后不久就遇到第二条水渠,走着走着,一道小瀑布突然挂在半空,宛如一条白练直垂而下。水流撞在石头上溅起水花,阳光恰到好处地打过来,映出一道mini彩虹!全员当场进入“拍照呆滞”模式,直到万象一句“该走啦,同志们!”才把我们拉回现实。
    全程最刺激的,还得是笋人天梯——石阶接近垂直,窄滑得让人怀疑人生。虽然两边有铁链可抓,但还是爬得心跳加速、大气不敢喘。回头一望,群山已在脚下,头渡镇缩成了模糊的轮廓。那一刻,感觉自己帅得像登山界王牌!
    影子体力稍弱,落在后面。小雨时不时回头招呼她,一边鼓励:“快到了,你可以!”流苏和云端漫步也频频回头照应。品斋戒佛和万象则在前方探路找落脚点——这一刻,我们不是六个人,而是一支队伍。
    下山选了另一条缓和的路,虽然腿已不是自己的,但心情轻快得像要飞起。大家又开始叽叽喳喳,回味险处、分享美照。下山路虽好走,却也不敢大意——碎石满地,得步步踏实。
    最终回到起点,一看数据:15公里,爬升超1000米。衣衫湿透,腿软脚抖,但心里那股畅快劲儿,简直能发电!
    我们说,爬山呀,不只是为了风景,也不单是为了练腿。它更是一场默契的约定——六个人,一路相扶相伴,共历惊险,同享美景。这种情谊,才是山送给我们最酷的礼物。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明天继续?必须的!

37 浏览   0 回复
相关动态
扩展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