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我们从祥和农家出发,过金山湖漂流游客中心抵达今天徒步起点,沿登山小道向山林进发,此时群山苍翠,河水碧绿,完全感觉不到秋天的凉意,没多久汗水已湿透了衣裳。
二公里后来到第一个垭口海拔爬升到928米,轨迹显示开始横切3.5公里,继续前行闻公鸡🐓在前方高歌此起彼伏,来到跟前大门紧闭,主人不在,十几只公鸡正在抢夺伙伴,争脸红脖子粗。
不久来到悬崖村的崖口,一半是从岩壁上凿开的岩窟,另一半是用简易的木板搭建的悬空栈道共同组合而成,这里悬崖村与凉山州著名的悬崖村有着本质的区别,海拔才1000左右,从金山镇过来爬山强度也不大,既没有藤梯也无需搭建钢铁天梯,而且村内几十户人家也并不是住在悬崖上,甚至还有机耕道与外界通联。
毕竟在荒郊野岭还是有几份世外桃源的感觉,数十间石屋错落镶嵌于山林田野之间,青瓦屋顶层层叠叠仿佛悬空的梯田。有些人家正在给玉米脱粒老远就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有些人家在忙着割禾,还有的人家几位老人正在翻晒刚刚打好的稻谷,几乎没见到一个年轻人和小孩,这也许就是中国当下无法回避的现实。
过了悬崖村再经过几个连续的爬升便到了峡谷中的小瀑布,抬头可见近20米的水帘从天而降,下有深潭旁边散落大小不一石块,时间正巧12点行程也刚刚过半,自然又是享受路餐的时刻。
高家山的陡峭超乎想象。穿行在林间小道,被经年累月的脚步磨出温润光泽,岩壁间垂落的藤蔓成了天然扶手。至山腰回望,云海已吞没来路,唯见群峰浮沉如青色鲸群。最奇的是岩缝间生长的吊钟花,明明已近中秋,却依然捧着粉白的铃铛,山风过处仿佛能听见细微的叮咚声。
随采药人走进村中,方知桃源真味。家家檐下悬着成串的茱萸、玉米、辣椒,窗台上晾着切片的山药和葛根。石灶上煨着陶罐,咕嘟声里飘出混合了野菌、板栗与山鸡的异香。七十岁的陈婆婆端来柿子茶,茶汤澄澈如琥珀:“崖后那棵老柿树,结的果子熬茶最润肺哩。”她指间的老茧与陶碗的裂纹,都刻着山居岁月的年轮。
牛卡石的奇岩群堪称天工造物。某块巨岩被自然劈成两半,裂缝中竟生着棵虬曲的崖桑,桑葚早被鸟雀啄尽,紫黑的渍痕却成了岩壁的天然彩绘。崩沙湾瀑布在此展现另一面——不是飞流直下的激越,而是如银纱般拂过苔岩,在潭心漾起环环相扣的涟漪。樵夫老王坐在瀑边石上歇脚,烟杆指点处:“春天这水帘后藏着燕窝,雨季潭里会跃起透明的小银鱼。”
日影西斜时,牧羊人赶着群山羊从云中走下。每只羊颈系铜铃,叮当声洒满归途。悬崖村渐渐亮起暖黄的灯,炊烟与暮霭交融,将石屋幻化成悬浮的灯笼。我们踏月而归,衣袋里装满村民馈赠的野山楂、炒栗子和山茱萸,齿颊间还留着农家南瓜饭的甜香。
山脚回望,那片悬于天地间的灯火宛如星宿落地。忽然懂得所谓世外桃源,并非与世隔绝的孤岛,而是人类与自然达成的最美契约——那些石阶上的苔痕、窗棂间的晒秋、潭水中的虹影,都在无声诉说:生活本真的丰饶,从来都藏在认真对待每一个晨昏的谦卑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