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秋分,阴天凉快,上午学校没课,出门骑车闲逛,计划看看几个文保单位、打卡打卡文保碑。
今天的第一个目标是极乐寺,是个明代建的禅寺,现为海淀区区级文保单位,西边紧挨着气象局大院,有东西向的气象路连接中关村南大街----从研究生学校到寺庙,本不必非要从这个大院借道,但一个是气象爱好者的某种情结,一个是为了观察超强台风临近登陆时气象局的氛围,还是绕路进去看看。实际进去,跟一般的大院也差不多,办公楼正襟危坐,预报员可能在里面值了个通宵,也可能没有;后面是遛腿遛小孩的大爷大妈,可能知道超强台风要登陆,也可能不知道。
出气象局大院东小门,即与极乐寺咫尺之遥,看见了一个“极乐寺北路”,满心欢喜,又见着了一个“极乐寺西路”,胜利在望,看见一个小门,下车,进去,穿过一小片绿地----等等,这是“极乐寺东路”?再走走。欸?这怎么又回到了“极乐寺北路”?核对卫星地图跟极乐寺地标的准确位置,发现地点应该是在这个高档小区中间,走到正门,见一块牌子,写着是“私家庄园,谢绝参观”,“参观”用词极妙,看来庄园主早就知道我们这些不速之客都是来干嘛的了。
接下来去高粱桥娘娘庙,在转河边上,一圈围墙,入口在南侧,这座庙比较新,只是普查登记文物,看建筑也是近些年重修的,看门的奶牛猫倒挺老,毛发粗糙,眼神也没有亮了,城里的老猫一样靠卖萌度日,181一过来就疯狂喵喵叫,可惜一点吃的没带,给老猫拍了几张帅照,就走人了。骑车没走多远,后轮一阵刺刺拉拉又好像放屁的声,下车看,轮子有点瘪,以为是触怒了猫神,又把怨气撒在了这辆假捷安特上,抱着侥幸心理,又骑了几分钟,从西直门外骑到了西直门内,骑行体验没怎么变差,刺刺拉拉声时有时无,扒拉了一下腰上系着的冲锋衣,这才查明真相,亏气是因为跟后沙峪换来的轮组本来就没打气,刺刺拉拉是因为冲锋衣耷拉在后轮上了,把冲锋衣一解,装进背包里,问题完美解决!
下一个打卡的是平安里西边的玉皇阁,区级文保单位,大门没开,远远能看见里面的古建筑,保存还行。
穿胡同,往西四方向走,这边有白塔寺、历代帝王庙、广济寺、地质博物馆,是京城一处比较好玩的地,上初中的时候买了博物馆通票,经常坐4号线上这边来逛,今天挑以前没去过的广济寺打个卡,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是1935年修的,国保,是中国佛教协会的所在地,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规规矩矩,寺里香火挺旺,僧人不少,不知道哪些是有编制的。快到藏经阁的时候蹿出来一只玳瑁猫,走的飞快,怕人,想给拍张照片,已经钻草丛里了。
出广济寺,遇到两个相面的,说“小伙面相不错啊,待会上哪”,连忙摆手说:“长得一般般”“就上街对面,看见了吧,那个地质博物馆去”,对方也没多纠缠。
地质博物馆忘了以前是去了两次还是三次,都是在小学五六年级或者初一的时候去的,那时候还没开始爬山,也不太懂地质这些东西,就是看红石头白石头黑石头看个新鲜。这次不知道怀旧情怀还是野外人的情怀,想再去参观参观,门票15元,研究生本来可以买学生票,结果发现学籍还没录入系统,质问了辅导员,还是不得不多掏几块钱。一层的展览是很普通的地球形成历史展览,初高中的地理知识,没什么新东西,倒是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一个等高线地图,百里溪思维入脑,想找找什么山名,结果发现还是个俄文地图……二层是整个博物馆的精华部分,一边是矿物厅,一边是宝石厅,矿物厅布展是按化学元素组成为线索陈列的,涉及到了很多看不懂的化学和矿物学内容,按游客模式走马观花,看到了几个五颜六色的萤石和晶洞,发现一块北京产的角闪安山岩。宝石厅面积小一些,东西可都是个顶个的贵重,祖母绿、猫眼、海蓝宝石,最牛逼的是一块狗头金,镇馆之宝未经雕琢,还放在前几年展览的位置,这几年金价一路飞升,应该更是贵重了不少。上到三层,一边是古生物化石展厅,一边是抗战胜利80周年特展,古生物化石展厅按时间顺序展陈,最珍贵的是一个菊石化石,里面已经水晶化了,甚至部分环节还变成了晶洞,应该也算镇馆之宝了,另外一个细节,“中华龙鸟”的标签变成了“中华鸟龙”,恐龙和鸟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以前跟海运去辽宁朝阳,说是“世界上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鸟化石博物馆”是个热门的景点,不过在学术界,还是把这东西算成恐龙了,差评。另外一边的特展,切入点有点意思,展陈了地矿相关的抗战事迹,里面还介绍了一个“八路军打击日、伪坨里炭矿”,仔细看了看位置,大致是在南窖一带,看来以后还可以跟房山高线遗址、鬼子石刻、机枪洞串联在一起走走。快要看完特展,一队不知道哪个单位来的领导过来,此地不宜久留,那就出去吧。
中午没带午餐,跟南边找个了便利店吃了点火腿肠干脆面,出来1点20,有点晚了,骑车回去,运气还算不错,正好赶上了2点的课,总结总结今天的见闻,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