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山,海拨1000米,为连云山系第十高峰,也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开防火道的野山,由于位置偏僻很少有走友走。
8年前,刚开始学习用谷歌地图和二步路,就用水牛山徒步作为实验场,当时没有现成的轨迹和文字没图片,猛里猛董就去探路,好家伙,差点就出不了山。经多次与山的南北原住民交流,才知道,南北曾有古道相通,只是多年未曾有人走,不知道还能走通么?前后经过6次探路和清理,终于打通多条徒步穿越线路,后来每年去一二次,疫情后很少去过,山两边居民也移民搬家了,不知道情况怎么样?国庆节期间打算再去看看。最著名当属小环线路,它由三段机耕道和一段羊肠小道,一段五星级腰线,一段石阶古道组成。
进山的机耕道仍然很陡,开始长草了,分叉口错过,又不想退回,沿水沟爬上大路。
从左边山脊向上爬,爬到半山腰横切,腰线变化大。原本崖壁羊肠小道,已长满草及藤蔓,很多地方发生崩垮,还有些地方因冰灾倒下许多树枝。
来到竹子垭口,冰灾影响严重,全是倒竹子,好在距离不长,到另一边腰线,原来五星级小路,巳是面目全非,下山之路,杂草丛生,到乐生村分叉口机耕道,2人都没有水了,前面有个养殖基地。
结果小溪断流,基地水混浊,只好放弃了,走到小山脊翻山,原来有古道台阶,结果一看惊呆了,小路完全看不到,全部树草及倒竹子。
天色将晚,值此一条翻山路,只好硬着头皮向下冲,好在有人稍微清理一下,左冲右突,下到机耕道经观音庙,回到起点,全程11公里,用时9小时,用一个字形容,惨。总结一下,第一,山两边居民都搬走了,古道再没有人打理和徒步,因而更荒野,第二环境影响包括崩塌,冰灾。此徒步穿越线路是我首开,不想它再害人,决定将所有水牛山轨迹清除,让它回归幽静野山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