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过程】
口楼村与十几年前判若两地,沿街都建成了时尚住宿点,仿佛长城脚下又一公社。
顺着硬化路向东,一路小溪在路右侧流淌。过一个不起眼的小路口,继续跟着硬化大路走,没一会发现方向不对,路转向北方了。看地图上还没有这条大路,想必是新修的,方向是向着三岔、铁矿峪,应该是我以前去三岔走过的那条小路。
退回来到岔路口,离开硬化路上了小土路,路越来越细,但是溪水依然相伴,舒服极了。
过了一处高粱地,正在盖房,再向上溪水消失,路变成陡峭的盘山状态。盘了不知多少弯,终于到了垭口,就是东西连接九宫山陵园的路口,南北是长城遗迹,此时是11点多一点。从这里开始遇到东宫过来的爬山老人们,提醒我下十八蹬要小心,我事后才知道此十八蹬已不是我原来走过的十八蹬可以比拟,也是事后佩服了一下这些老人们。
从垭口到吹风坨路口还有100米上升,我已经是强弩之末,12点左右,很费劲地爬了上来,腿脚已经感觉很吃力了。好在到了这里,上升已经完成,余下都是城墙下降。在最高处喝掉了宝矿力饮料,吃了两个豆包,继续上路。
但是城墙下降的困难完全超乎我的记忆,说实话我记忆里都没有下降的过程,完全被忽略掉了。遇到第一个陡峭的贴墙壁下降,我整理好背包,小心地倒退着从窄窄的墙砖上挨下来,惊魂未定,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陡峭下降,直到一大段砖墙下裸露的80度岩壁,我开始怀疑十几年前是不是真从这里下去过。这看上去就是一座10米高的攀岩墙,如果走过这里,我应该绝对不会忘的。所以我怀疑是这些年的风雨侵蚀,这一段墙砖全部脱落了。
好吧,既然回去要爬升的路对我的体力要求比下去更难,决定尝试下这座攀岩墙。唯一支撑我信心的是,这面墙坑坑洼洼,踩点很多,不至于一失足掉下去。准备好之后小心地移到墙上,踩好第一处踩点,手也移到墙壁上,此时已经无法再回头了。忽然脚就抽筋了,跟着另一只脚也抽了。心想坏了,不会挂在这里吧。顾不了许多,赶紧调换两脚的姿态,努力缓解,终于找到可以休息的姿势,慢慢等脚缓过来,然后保持这个姿势几分钟,再次开始一点一点下探,每移动一个踩点再休息一会,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下来了。
下面的路虽然不再有危险路段,但是要努力克服抽筋的困扰,换着各种不同姿势下降。有时倒着走,有时横着走,走几步歇一下,花费了比平常多一倍的时间,三点半下到了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