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吟中落照,投村更隔荒山店
壶流河畔逢秋,停杯未看褐花袍
——2025年9月21日石壶寺活动前瞻
一、主要背景
“得符取代”计划南山石门峪活动。
计划分南山五峪、北山三峪、中川八百堡。南山已初步涉足北口峪(飞狐峪)、九宫峪、松枝峪、金河峪,还剩石门峪大峡谷。
八峪只是就现在蔚县区划而言的。历史上看,蔚县和广灵县山水相连,村镇交错,屡经变迁,分立时间并不长。广灵古时属于代、蔚州,直到康熙年间改蔚州卫为蔚县属直隶宣化府,与山西大同府广灵县分开,而石门峪至唐山口仍有“倒管八堡”归属蔚县。
《蔚县志》记疆域,“西南自城而西南,州属至四十里,东西崖头县属。西南过唐山口县界,至浑源州界,共八十里。”《蔚州志》记疆域,“西南至唐山口山西浑源州界”。《广灵县志》则说,“东南至蔚州北口七十里”。
因此,行走八峪时,很容易走到广灵的磨峪、直峪等峪口,而目前八百堡计划分南线、北线、东线,广灵古堡也不少,如果算上,便成了西线。
本次路线附近还有安坚寺、登场堡、西姚疃村堡、东姚疃村堡、南加斗堡、东加斗堡。
安坚寺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坐北朝南,为两进院落,占地面积达900多平方米。寺内现存有正殿、过殿和西配殿及石碑2通、石碣2方。各殿的清代壁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前四架梁对后单步梁通檐用三柱,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前檐明间施六抹隔扇门四扇,两次间筑墙。后檐明间出抱厦一间,中置板门两旁为隔扇。正殿壁画内容为《护法图》,绘有帝后、天龙八部和众鬼神组成的护法行列,共63平方米,人物606个,浩浩荡荡、神态各异。过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椽头卷刹明显。前檐明间置板门,后檐明间施六抹隔扇门四扇,次间施四抹隔扇窗各四扇。过殿前檐两次间及两山墙绘有以关羽为主人公的三国演义故事壁画,主要有《曹操赠马》《白马山前斩文丑》《黄河渡口斩颜良》《华容小道挡曹》《峪阳关斩韩福》等,共约35平方米;西山尖墙绘花鸟树木等水墨画,共3平方米。西配殿面阔一间,进深两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装修尚已不存。两山墙及山尖绘有壁画约31平方米。壁画线条流畅,色泽鲜艳,尤其是沥粉贴金、朱砂和石青等颜料的使用,更增加了画面的庄重感和神秘感,是罕见的艺术佳作。在头饰璎珞、盔甲器物处则施以沥粉贴金工艺,不仅增强了质感的对比,更凸显了画面的壮观。值得一提的是,壁画中还有雁北地区特色的剺面明王,即俗谓“撕面明王”,安坚寺明王的特点是无坐骑,有六臂,身后两臂持如意和火轮,上两臂抓握小鬼和金刚环,中间两臂撕面,撕开的面皮有三只眼。有研究认为,剺面明王起源于西亚或少数民族的剺面习俗,忿怒相是为了护卫道场,撕面状是为了显露慈悲。
登场堡是倒管八堡之一,有古堡和遗址,遗址为大同市文物保护单位,年代约为辽金。
二、总体形势
广灵和蔚县是壶流河流域的两个县,北山六棱山同属恒山山脉东延,南山同属恒山山脉南支。
本次行走涉及两段,西至小沟峪、下恩庄沟,东至磨峪,南至张岔,为留老山;磨峪至石门峪,南到陈家庄,为加斗山(石门山)。
留老山海拔1888.8米,其主峰月明山,亦称“贤孝坊”,海拔1880米,建有电视差转台。《广灵县志》说,“留老山,在城南十五里,昔袁吉弃父于此,其子袁表谏而载归。”传说,北魏出台60岁以上老人活埋的法令。袁吉父年届六旬,袁吉用箩筐拉到南山脚下活埋。其子袁表亦随往。等祖父走出箩筐,立即拉箩筐而返。袁吉问何用,答:“将来埋父使用。”袁吉叹道:“我埋父,子埋我,沿袭何世?”乃决定藏父于山上人迹罕至处。于是父子二人便拉老人至山上,并为之搭一小屋,每天偷偷送水送饭,让老人隐居下来。后来,该村改为“留老疃”,藏父之山改为“留老山”。
加斗山主峰海拔1841.3米,据说有七峰宛如北斗排列,故名。《广灵县志》载:“加斗山,又名神峰山,在县东南二十里,有圮城,形迹犹存,峰峦峭立,迥出云霄,有如斗星布列,内有石孔似门,孤峰挺立,其秀丽之状,非他比也。”斗山积雪是广灵八景之一,并评论道:“山顶多积雪,不独冬春为然也,夏亦间有。晴天晓望,但见积素凝华,霏霏微微,嶙嶙峋峋,若断若连,若远若近;若玉龙蟠涧,若银河坠影;若白鸦之栖远树,若琼台之现碧空。仪形因之一静,心胸为之一快也。”县志中还有此山有铁裹腰封寨和望川墩的记载,“铁裹腰封寨,在加斗山,峭岩壁立若铁裹,中有悬桥,遇警登寨,桥旋入,如腰封然,故名……诸寨洞居民预设水、器、柴、薪,遇警各携老幼裹粮登避”。
蔚县称加斗山为石门山,是大南山十五峰之一,《蔚州志》载:“石门山,在城西南四十里,山下即石门峪,两壁屹立,青绿相间,晓日初过,岚雨欲滴,行者俨入画图。”并引《水经注》,祁夷水“又东北迳石门关北,旧道出中山故关也”。石门浓岚是古时蔚县八大胜景之一。蔚县另称石门峪口西侧的山为营盘山,约即今西庄头关长城所在。
这段山脊的长城,山巅垒筑,断续存有墙体。《广灵县志》载,“长城在直峪山,汉武帝元光五年所筑”,山西省长城考察队考证,也认为是汉代长城。但这段长城显然与蔚县大南山长城连作一线,而《蔚县·地名资料汇编》认为是战国赵肃侯长城。目前,很多长城资料上,又标作北齐长城。
石门峪有石门峪河,磨峪有磨峪(河),皆壶流河支流。
三、规划路线
乘车到安坚寺,可以看看壁画。赶时间的队友,可以不进寺,直接开始走。
先走香道,到灵验庙,再到石壶寺,E线可返回安坚寺。
继续走成熟路,经月崖,上到风车路。D、C线可沿成熟路向东北下山脊。D线返回东留疃。C线绕至蕉庄,离开成熟路,下沟,后转入磨峪主沟,出东留疃。
A、B上行,至主峰月明山,向东北沿风车路走至尽头,探路下安头。走AB线的务必开手台,听前队关于探路的信息。
如顺利下到安头附近,B线出磨峪,至南加斗。A线继续攀爬加斗山,下石门峪。
多数路线终点为古堡村落,时间允许的话,可以一看。各线以出到大路乘车为目标。
总体前半程路况较好,磨峪有小崖、不算难,但探路段约1公里,山势较陡,灌木较多。
各线参考数据为:A线29.7公里+1690米,B线29公里+1370米,C线23.2公里+1290米,D线14.9公里+1080米,E线12.2米+850米。
四、注意事项
(一)请自行购买或在两步路上兑换保险,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二)集合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请勿迟到。财务官会按规则要求迟到者发红包。
(三)除随身背包外,可另带一个小包或袋子,放一些路上可能用、不必带上山的物品,包内或袋内不要放贵重物品。早晚已凉,可多带件衣服放车上。
(四)必带手台,保持畅通,频率432.100。
(五)参考下山集合时间为17:30。如需调整,下山前会在群里、手台里通知,请关注群信息,保持手台和手机畅通。返程集合,请勿迟到。
(六)到达轨迹终点时,请在活动群接龙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