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许风雨我也经过屹立到目前
在微信视频号刷到了明月大山的报恩寺,就想着以它为起点设计一条环线。计划是从青竹学校出发,沿大路走到窑棚西,然后沿最美山谷行进至山峰水库,翻越明月大山至达摩岭村,然后再沿机耕道返回栽松岭下山,全长大概23km。线路难度强度都不算很大,结果天有不测风云,预报18号有小雨,人有旦夕祸福,开题人偶染风寒感冒还未痊愈,但是很多走友报名了,还是硬着头皮出发吧。
10点20大家都及时赶到了窑棚西,惊喜的是,神出鬼没的卡西莫多老师也来了,还带了一位新人,暂且用微信名“在溪水里抓螃蟹”称呼吧。吉时已到,穿着各式各样雨衣的、打着花花绿绿雨伞的、拄着珍藏两月的拐杖的、还有不穿不打不拄的,一行10人就这么浩浩荡荡出发了。新人打趣说怎么像是丐帮,我回应说我们就是丐帮的,主打一个没苦硬吃。一位路边的老乡也对刚从XT50下来的老乡说,到哪带了一群讨米的。果然英雄所见略同。
今天是个好日子,到处都能听到鞭炮声,讨米大军还没走多远,就在金家湾碰到了一家办喜事的。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黄色流苏迎风摆动。鞭炮炸开的红色纸屑,散落一地。路口未来的公公,头戴着一顶高高耸立的红色纸帽;脸上涂着或红或黑的脂粉;胸前挂着一块红色牌子,写着“老子要烧火”;右脚板鞋,左脚套鞋,极尽滑稽之能事。迎亲的婆婆,手里挑着一根红色的扁担,扁担两端挂着两瓶醋;胸前同样挂着一块红纸板,写着“我要吃醋”。烧火佬和吃醋婆眼神里藏不住的笑意,显然在享受着这份热闹。
我想随5万份子钱,都记在贵社阿混身上,被参题人无情阻止,只得作罢。这里有个小小彩蛋,大家注意看小推车的车牌号,我也是事后细看才看出名堂的。庸俗低俗媚俗怎么了,为什么要反三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你却反对,你算老几。嘻嘻嘻。
过了金家湾左转进山就是最美山谷了,我沿着一条小小的人工渠一直前行至山谷,那里有一处深潭,我一下明白了,半山岭、茅香冲的水渠是从这里引的水,最终是不是汇入英波冲水库,不得而知,下次有机会再探探吧。
下一站是报恩寺,报恩寺历史悠久,毁于文革,除了遗址,仅残存了半块汉白玉碑,碑上书“正德戊寅原任山东直隶泗州州同张永泰建”。回来查询了一下,信息如下。
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年号。
戊寅:对应正德十三年(1518年)。
山东直隶泗州:明代“直隶”分南、北两辖区。泗州(今安徽泗县、江苏盱眙一带)属南直隶(辖区含今安徽、江苏等地),但受山东行政监察影响,故称“山东直隶”;
州同:官职名,即“州同知”,为知州的副职(相当于副州长)。
张永泰:南直隶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定远)人,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举,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出身。
雨渐渐大了起来,这时候我才慢下来欣赏山谷的美景。山谷浸在水雾里,像罩着一层薄纱。球形风化的花岗岩横七竖八的卧倒在溪谷底,上面布满青苔,好像一层绿色绒衣。溪流在石缝间钻来钻去,不时溅起碎银一样的水花。两岸的树木像张开的绿伞,随着山势连绵起伏,在弥漫的水雾中深深浅浅的绿仿佛晕开的染料。曲径通幽处,一阵风吹来,竹林摇晃,竹叶沙沙的响,滴落的水珠拍打在脸上,凉丝丝的。在这里,时间似乎都慢了,听溪流叮咚,闻草木清香,看水雾聚散。山谷在水雾中展示着独属于它的不同层次的绿,它的秘密藏在每一片叶里、每一滴水里,每一块石里。我知道,这是对讨米大军的褒奖。
雨越下越大,有人喊歇一下,于是在山腰一处人家屋檐下吃了路餐。屋后似乎有路,我绕到后面看了一下,可以通到大马路上,转弯处有一座小庙,拜的是流沙神。路餐后雨势渐缓,继续出发,我想把这段山谷走完,就没有告诉走友们可以绕到大马路上。这一段山谷又跟前面的有所不同,小路上两旁茅草深深,只能低头弯腰匍匐前进,钻出茅草又豁然开朗。
山谷走到尽头,翻到大马路上,往前走不远就是山峰水库了。山峰水库是一个小二型水库,库容13.34万立方米。雨后的水库,水质略显浑浊,水面微波荡漾,如一块温润的玉镶嵌在山谷间,消落带和四周林木像一条丝带把这块玉玦包裹起来。岸边洛神花开正艳,一枚熟透的南瓜躲藏在叶底下。大坝旁就是长沙和岳阳的界碑,我们脚跨两地,马上就要进入岳阳市汨罗县弼时镇了。
山峰水库走右边可以到达摩秘境,走左边可以到梯山云境。我们计划是要从戴家洞翻越明月大山至达摩岭村的。按照设计的轨迹走了一段小路,大家都已经是浑身湿透,遂决定走大路快速到达戴家洞。
在梯山云境拍照打卡,题名葳蕤繁秘的门楼,挂着文曲左辅右弼三块牌匾的观景台,一株旺盛的迷迭香。雨天的梯山云境,云雾缭绕,梯田层叠,民居红顶白墙错落其间,小径蜿蜒,山林葱郁,仿佛一副泼墨山水画卷。在这风雨交加的明月山顶,突然想起了罗文的几许风雨。
一生之中谁没痛苦得失少不免,
看透世态每种风雨披身打我面。
身处高峰尝尽雨丝轻风的加勉,
偶尔碰上了急风步伐未凌乱。
人生之中难免风雨,得遇三五知己风雨无阻,一起携行,快哉之至。从戴家洞至达摩领村还有1公里多的山路,这时雨越下越大,考虑到大家都已浑身湿透,忆梦建议不要强行穿越,大家商量后一致决定走最近的路返回窑棚西。
返回的路很好走,雨渐渐停了,风却大了起来,湿衣服贴在身上冷的瑟瑟发抖,这时只想快速下山,沿公路前行至贺家老屋,转入机耕道,一路下行至栽松岭,沿小路下至茅香冲,在窑棚西结束今日行程。
烧火佬和吃醋婆就不上传了,侵犯别人肖像权。这个车牌号有玄机。
报恩寺遗址
残碑
蜿蜒小路
路餐处
山谷后半段小路
山峰水库
榛子树
梯山云境合影
贺家老屋
栽松岭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