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满金峪活动前瞻   

  • 海运 17 小时前

    苔铺风扫绿,铁索崖边新涨动
    花绽鸟衔红,金丝岭外片云封
    ——2025年10月25日满金峪活动前瞻


    一、主要背景
    “宾觞涞野”计划今天春天走完拒马河南岸主山脊。下一步除完成野三坡、长城计划外,打算进军涞水、易县山前区域,一来交通近便,二来强度可控。
    霜降之后,柿子熟了。计划第一站跨过拒马河,来到龙安沟流域。
    年初对子坨—小三尖—塔山活动走过龙安沟上游,本次走下游至汇入拒马河段。主要涉及石亭镇、一渡镇2镇,龙湾山、龙安山、金山、烟囱顶4座山峰,全国文保金山院1处,古城址1处,及涞水八景之龙安夜雨、金山落照。
    据《涞水县志》,“龙安山,县北四十五里,山高溪深,人迹罕至,世以为神龙所居之地”,“金山,一名金丝山,县北四十里,有一岭名朝阳,其色如金,故名,俗呼人安寨”,“龙湾山,县北五十里,高峰卓立,下为铁锁崖,崖下有龙潭,俗呼铁叶寨,为拒马河分流处”,《水经注》称之为藏刀山。烟囱顶,据说上有烽火台,因报警冒烟而得名,虽言之成理,但未见文献记载,希望本次考察得证。
    金山院,又名金山寺,有无量寿千佛舍利塔,始建于元代大德四年,由圆融广慧禅师创建。今成废墟,现千佛舍利塔外,还有山门一座、“金水望南山”等碑刻七通、圆融广慧禅师塔一座(已倒塌)。塔通高8.18米,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结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旁有“龙潭”,因有刻记“清泉湛溢”。当地民谚“打开金山院,能富九州十八县”,侧面说明当年盛况。
    石亭镇,在战国时期已成村落,明代曾设驿站、仓库等,名字来源于亭山石柱。亭山亦称石亭山,与其西的金山相对,夕阳返照,为同一处涞水八景。
    满金峪村,始建于辽金,初以蔓菁为特产,原名蔓菁峪。据传,成化间,有名僧改为满金峪,沿用至今。
    北庄村,建于明成化年间,原为板城村的附属庄,因位于板城之北,故名。
    板城村,约建于战国时期,传为汉高帝所建,现存三面残墙,在今村址北1公里处,俗称“古城儿”。
    一渡镇,因在拒马河入山的第一个渡口得名。
    悟空寺村,西汉时已有人定居,原有悟空寺,洪武二十五年建大圣庵寺,因此得名。村西有广利泉。
    宋各庄村,始建于辽金。据传,村边小山上原有古松一棵,以此得名为松各庄,后同音演化为宋各庄。
    龙安村,据传建于东汉,位于龙安山下。
    北色树村,建于北宋,因秋叶呈各种颜色,故名色树村。1975年建宋各庄水库,色树为库区,迁至今址,称北色树。
    东庄,始建于辽大安年间,因在古刹兴国道院之东,故名。今有善缘宫。
    天鹅湖,即宋各庄水库。因华银房地产纠纷,引发涞水官场地震,别墅至今烂尾。
    京涞建材是国家重点企业、涞水龙头企业,主要生产砂石骨料等产品。
    二、总体形势
    涞水山前地区地形较碎,整体可分为三条线,一是龙湾山—烟囱顶—大南顶,山北为龙安沟;一是长堤山—檀山,山南为北易水;一是两山之间的清水河诸水。
    龙安沟源自对子坨—孩儿山分水岭,穿过天鹅湖水库,由原虎过庄乡进入一渡镇,自龙安汇入拒马河。拒马河在龙安铁索崖分水,形成北拒马河、南拒马河。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华北进入干旱周期,曾拟建设张坊水库,供北京用水。坝址约在房山片上至涞水龙安一带。后因故中止。“23.7”特大暴雨致房山受灾后,该项目再次启动。因涞水在龙安附近建设了一渡青青小镇,预计坝址可能上移至二渡附近。
    三、规划路线
    分两车,前车到满金峪摘完柿子爬山,后车摘完柿子后开到终点反穿。
    计划从满金峪上山,经五指峰,过金山寺,再上金山,探路下骨料厂,跨房易路,经悟空寺,登烟囱顶,下天鹅湖。
    正穿如果不利,可由板城下撤,或向北穿越铁索崖。
    反穿如果富余,可加量铁索崖。
    前车:大漠,小英子、宋国槃、泡面
    后车:海豚,爱山琳、海运、无语、金春
    副车:老陈、世界
    油费与高速费,除车主外,其他人AA。
    下山后,两车配合,将大家接至张坊会合。时间允许的话,张坊附近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