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侵石径通长垄,旗映书声出沙村   

  • 品斋戒佛 12 小时前
    出聂都东北过章源桥,便算是真正离开了人烟的腹地,投入了山水的怀抱。桥头一块青褐色的石碑,记载的正是这“章江第一桥”的来历。聂都之名,据隋书地理志所载,相传昔有聂姓者在此处定基开都,以吸引民众前来聚居,故而得名为聂都。

    此地位于崇义县西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湘、粤、赣三省的咽喉要冲、军事重地,也是江西省最早见诸文献记载的地理专名,被立于古代地方史的首页。《山海經·海內東經》赣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由此可见,聂都乡是章江源头的发源地,是为章江源头的第一个乡镇。

    从桥头折向山径,喧嚣便彻底被甩在了身后。路是沿着章江的,水声时远时近,如一首永无终章的伴奏。行至龟形,几户人家散落在山坳里,白墙黑瓦,静得只剩几声鸡鸣。

    再往前,便是柳洞。此地名中带“柳”,却见几株巨大的古樟,枝叶蓊郁,怕是已有数百岁年纪。树下一位老者正慢悠悠地扫地,竹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与潺潺的水声混在一处,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和谐。我没有打扰这份宁静,只悄悄走过,将这画面印在心里。

    过石斗到长垄,山路被水路替代。回望来处,聂都乡早已隐在淡淡的山峦里看不真切了。我不禁想起关于此地的传说。据当地老者言,这聂都之野,本是古扬子海域,浩瀚无垠。不知历了几世几劫,沧海退去,唯余这万顷石灰岩山体。后又经地下河亿万年的溶蚀,竟成就了今日这“溶岩成墟,下有洞天”的奇观。那隐匿于山腹中的聂都溶洞群,想必便是远古海洋留给人间最后的梦境了。这般想来,我脚下所踏的,非是寻常泥土,竟是亘古的海床,一时竟有些怔住了。

    思绪飘忽间,已过了初陂村。田畴渐次开阔,远远望见一面飘扬的国旗,那是沙村小学了。孩子们的读书声与笑语,清脆地穿过田野,为这静谧的山水注入了一股鲜活的生命力。由此沿江再行,富竹埠村头,几株乌桕树正红得热烈,一丛丛,一簇簇,像燃烧的火焰,倒映在碧清的江水里,美得惊心。

    走走停停,看看拍拍,一泓碧水,平铺于群山之间,澄澈如镜,将天光云影、山色树态悉数收纳,这便是到了添锦潭水库。先前那一路活泼的章江,到了这里,忽然变得沉静而雍容。风从水面上来,带着湿润的清气,吹散了一身的疲乏。

    抵达吉村镇时黑夜也慢慢降临。镇子偎着江水,安详而平和。而那聂都的起源,章江的往事,都已化作这山间清风,江上流云,深深印刻在这一日的行程里了。
  • 香花云
    扫地僧
    12 小时前
14 浏览   1 回复
相关动态
扩展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