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访北京都城之始迹   

  • 刘工 2008年6月22日
    雨中访北京都城之始迹
    ——记2008年6月14日大狮发起市井雅聚出走课题
     
        6月14日蒙蒙细雨的早晨,大家如约集合在辽金城垣遗址博物馆门前。9点钟正式开门,我们是第一批参观者,直到10点10分离开博物馆,就只有我们一批人。
        博物馆规模很小,是在金中都水关遗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水关遗址是在玉林住宅小区建设开挖时发现的,为此开发商忍痛砍掉了三个楼门的面积,保全了该遗址。水关是古代城市的进、出水通道,发现的这个遗址是金中都城南面城墙通往护城河凉水河的一个排水口,通过这个排水口可以基本确定当年中都城的准确位置和规模。我们在博物馆的地下部分看到了水关的出土现场,水关的城门洞建筑物自然是不复存在,但水关与城墙的连接处、出水口块石衬砌、导流建筑以及擗石木桩等都可显示出当年水关的状态,水关全长43.4米,过水地面石长度21.35米,可看出当年中都城规模的可观。
        博物馆地面一层是两间展厅,陈列了与辽金朝代有关的古迹、文物和图片。说到金朝的首都不能不从辽代说起。早在辽朝,由于契丹族为游牧民族,共建有5京:辽上京和中京(现内蒙巴林左旗和昭乌达盟)、辽西京(现山西大同)、辽东京(现辽宁辽阳)、辽南京(现北京),辽南京是在唐幽州城的基础上建立的,位于现在北京宣武区西南一带,周长36里,内有皇城、宫殿、寺庙、街巷、市场及球场。公元1114年女真族起兵抗辽,于翌年建立大金政权,后联宋灭辽,1153年迁都辽南京(燕京),称中都。金南京是现在的开封,金上京是现在的阿城,辽阳为金东京,大同为金西京。中都是在辽南京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周长37里。从当时城市建设可见金代经济的相对发达。
        从博物馆出来,沿着凉水河西行北转,沿护城河北行去寻找鱼藻池遗址。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鱼藻池是北京最早的皇家园林遗址之一,也是金中都皇城内宫苑留下的唯一一处遗址,是皇帝、后宫妃子、太子游玩、宴请大臣们的地方。由于确定了鱼藻池而推定了金中都的东西中轴线(现在的南二环路)。今天鱼藻池的规模仅为原来的四分之一,但其历史、人文价值无法替代,是传递金中都皇城、宫城、园林、水系的重要信息和佐证。参加这次活动之前查了鱼藻池的资料后,我有一种想马上看到它的冲动。但当我们走到遗址附近,才发现那里已是一大片住宅区的建设工地,已有几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原来一些史学家和市政协委员建议尽可能恢复原貌,在鱼藻池的基础上建设金中都遗址公园的计划已不可能实现了,呜呼哀哉!我们停住脚步,深陷周围的市井嘈杂喧嚣中,凝视着遗址的位置,心里一阵惋惜袭来,不忍心走过去了。
        沿护城河北上,左面就是广安门南滨河路,看到一处街心公园,就是大狮出走报告中称为“新加皮”的地方。当时大家经过了来往车辆呼啸而过的马路和高楼大厦,眼前出现这一大片绿地时,不禁惊叹还有这样一处闹中取静的优雅去处,老周不禁脱口而出,“这不就是新加坡风光吗!”于是为了有别于新加坡,称其为“新加皮”。由于下雨这里游人极少,那雨中的绿树、刚修剪过的草坪、五颜六色的花卉、形成图案的矮灌木、弯曲的人行甬道,好一幅美丽图画。我们在这里拍照留影,流连忘返。另外,还发现这里也是城市防灾避难的一处典型场所,在草坪上竖有一些标志牌,上面标有“帐篷营地”、“救护所”、“公共卫生间”、“发电机”等标志,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时,这里可作为临时避难场所。在北京各区都划定有这样的区域,原来只是听说,这次真的见到了,可算是意外的出走收获。
        我们很快来到了金中都大安殿遗址,这是在环路旁边矗立的一个纪念地标,表明了金中都城市中心的地点,为了不让后人忘记这个地方。在地标台的地面上用铜铸出了金中都城的轮廓以及与明清时代北京内城外城的相对位置,从中都城城门的名字知道,现在北京保留的名字只有“会城门”了。接着继续北行东拐,来到了广安门大街与南、北线阁相交的地方,在一座大厦前有一座汉白玉石装饰性的建筑物,这就是辽代南京皇城东北的燕角楼故址,对面就是广安门东桥。我因为公事经常经过这里,但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标志性建筑物,真可谓是有视无睹。
        跟随大狮和老周,在广安门北滨河路西的居民区里,我们找到了著名的天宁寺。该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原名光林寺,是为安放舍利而建,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更名大万安禅寺,明宣德年改名天宁寺。当年,寺内环境优雅,并设有花市,秋高气爽时节游人如织。后来由于战乱寺被毁,仅存古塔一座。现存天宁寺塔建于辽代,高57.8米,为一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塔基腰雕有斗拱、莲花瓣,塔身中部开四面券门,有菩萨像,云龙等雕饰。转角处均浮雕金刚力士像,高度大于真人,雕工精良,造型极为生动美观。天宁寺是中国古代密檐式砖塔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如今天宁寺已修善一新,对外开放。寺外的街面上仍开有多家鲜花店,可见历史的延续是惊人的。
        上午的访古告一段,主要因为大家都饥肠辘辘,正好顺路有一家北京特色的褡裢火烧店,边吃边休息。每人根据自己的口味点了各种肉馅的火烧,丰盛而便宜,最后大家享用了免费提供的玉米面粥,美其名曰“灌缝”。
        接下来参观首都博物馆,因为我已不止一次参观过,以为不会有太大的收获,没想到在浏览了各展馆后,进到馆内青铜鼎建筑物一层放映厅观看全视角影片放映,片子正是北京的建都历史,自然又说到了辽金朝代北京的始建,三维动画模拟,十分形象展现不同时期的都城面貌,自然也包括辽南京和金中都城,为我们一天的访古进行了生动的总结,我们绕有兴趣,一气看了两遍。
        一天的出走,有小雨相伴,新鲜空气,使人神清气爽,带着对古都的敬仰、古迹被损的遗憾结束了这次出走,这时伴了我们一路的小雨停了。出走回来,收获颇丰,一直想写点东西,苦于没有时间,抽空随笔于2008年6月20日。
     
     
  • 刘工
    本人写的字算不上漂亮,充其量是一般,现在依赖计算机,写字有退步,快成文盲了。谢谢一般人!
    2008年6月23日
  • 拜读

    观后有一想法,该同学写的字肯定非常漂亮。

    2008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