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出走社邂逅于两年前一次资料查询。简洁的页面、实用的信息、专业的地图,却无人声鼎沸。决定加入出走,始于对出走的渴望。然而,过程并不顺利。
先是注册后发现,很多按钮无法操作,不能进入次一级页面。困惑多日,偶然换IE浏览才发觉,可能是用火狐的原因。接着迫不及待报名,简单一个集合地,用了三次才填对,突然感到几分压力,自问能否以学术的态度对待出走课题。随后,静下心等待8月22日的到来。出走当日凌晨,恍然发觉几小时后就要奔赴集合点,而非次日。对如此低级的错误甚感汗颜,简单准备匆匆睡去,权且把夜梦当成遮羞的地缝。
匆忙间碰到在车站候车的mosha和阿斯,还有拎着包子赶来的问道,大家接踵登上7:55左右那班55路。沿途过镇走村,遍览民风,也感受到当地居民的淳朴。在德陵村遇到一队送丧的队伍,下车后人们互致问候,没有沉重的悲伤气氛,看上去像是喜丧,我想,大概是送别一位高寿老人。对生死风俗虽各有不同,然而人生,无论生死都值得记忆。
我们在上口等到第二批抵达的小撮一行,披着破开云层的阳光,大家向山中进发。虽然是一段柏油路,但车少人稀,路边风光尚佳,近在咫尺的两个山尖衬着蓝天,散发出洁净的光泽。相信路上每个人心情都轻松而愉悦,仿佛回家的感觉。北京很大世界很小,偶遇的骑车人居然是小撮的学生。
进入山口左转,再穿过一片采石场,路开始变窄,渐渐有了爬升的感觉。而此时,突感不适,前方的诱惑让我不能放弃前行,在谢扬的陪伴和鼓励下,调整得当,跟上队伍。真正的冒险从赵隐士家开始,虽然要不停地找路,但路上一棵棵间或跳出的梨树给了我们很多乐趣。在那个传说中容易迷路的沟脑走了几趟,开始艰难的横切。这里的山很久没有人穿越,丛生的灌木将本已狭窄的小路遮得密不透风。穿行其间,被枝丫钩钩挂挂,鞋带都开了很多回,头发更不用说。这时开始羡慕问道的发型。
带着树丛上沉积很久的尘土,经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终于翻过山头到达沟底。午餐过后,我们踏上返程。沿途有小溪作伴,比我们穿过的猕猴桃谷园区多了几分情趣。返城巴士上,问道给我们介绍着路过的陵区,听得兴致盎然。突然有种冲动,或许在某个花开季节,穿越陵区走走神道,观瞻下曾经的古风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