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   

  • 兰亭 2010年6月17日
    14日我去房山区爬山了,连山的名字都忘记问了。我觉得山不在名,每一座山都有独特的风景。只要是花草树木,就能让我感到赏心悦目。况且名山还有点不好的地方,人太多。
    早上乘上通往郊区的车,车一进入郊区,顿时觉得空气清新,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远处是田野,山坡,山羊,低矮的房屋。很羡慕这种田园生活, 小时候总以为心存远大的理想——走出大山,到大都市闯荡。现在,身虽已远离大山,心却不时地回到大山里。常记得春天时,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红的,紫的,还有各种野果子。南方的山,似乎总和童年系在一起,也似乎是母亲,一直守望并牵引着我的心。走过了几座北方的山后,越发觉得还是家乡的山美。总有一天,我还会回到有山有水的地方,颐养天年。
    我上车后才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误,对路程少估算了半小时,于是让社友们多等了我近二十分钟,深感愧疚。这次见到的朋友和上次又都不一样,有一对情侣(或夫妻),还有几个年龄接近四五十的前辈。他们可都是颇有经验的登山者,十公里路,海拔880米,对他们来说是中等强度。但对于我,是在挑战极限。
    我走着走着,不自觉地落单了,后面是那对情侣,前面是那群前辈。我该融入哪一队呢?前者怕打搅别人,后者又怕有代沟。结果是我多虑了,那些前辈们很随和,讨论的话题虽不新潮,但听他们讲那些历史,尤其是他们亲身经历的六十七十八十年代,很有意思。这就是口述历史的魅力吧,每个人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而且,就身边的发生的故事而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见证者。
    爬山虽然很辛苦,经过两三小时的磨练,终于到达顶峰时的成就感,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下山的过程就是享受胜利的喜悦了,而且还能和朋友们随意闲聊。
    回到大自然,脚踩泥土,手触灌木,向下眺望,山岚、田野、小溪尽收眼底。无怪乎有人甘愿放弃名利,归隐山林了。
    可是现代人,为什么离自然越来越远呢?
    (这是我写的一篇日志,作为出走报告,如有不妥之处,望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