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北线:从水闸到王平镇
2011年11月26日5:50am,我们乘355路头班车,在田村半壁店换336路车,经过三家店,7:30am到达水闸。从这里我们开始京西古 道北线的穿行。京西古道又称西山大道,由来已久,由于西山出产石材,煤炭,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 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再远至内蒙古、山西的商旅道路。西山大道在王平口以东分为北、中、南三线,分别从三家店、圈门、 潭柘寺进山并会合于王平口。西山古道北路,基本上沿着永定河谷而行,是京西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道。西山大道北线东起三家店,过永定河,经琉璃渠村,越愁儿 岭,经斜河涧、水峪嘴,翻牛角岭,再经桥儿涧、韭园、马各庄、石古岩、色树坟,到王平村为止。全长约16公里。
从丑儿岭山庄下山,来到斜河涧村,从这里上古道应当从村子边沿铁路走,结果问路时一个人说翻山比较近,我们就走近路,路倒不远,就是荆棘太多太难 走,只能一步一停,最后下来,时间还花了多的,裤子也被刺破。下山后就看见牛角岭关城了。牛角岭在明清时期是宛平县捕卫南乡与王平口巡检司分界之处,也是 重要的收费关隘,被称为西出京西古道的第一隘口,建有关城,至今犹存。
京西古道,是由官方或商家集资修筑的,用山石铺砌路面,一般在2米左右,主要供驮队运输方便。当时山区产煤之地煤炭外运,主要靠驴螺等大牲畜驮运, 古道之上驮队日夜不断,千百年来,在坚硬的石面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蹄窝,现今这些蹄窝在许多地方都有遗存,从中可以反映出当时煤炭运输的繁忙景象。
从牛角岭关城沿古道走,一路下坡,就到了韭园村。韭园村是由韭园村、东落坡村、西落坡村和桥耳涧村四村组成。马致远故居在西落坡村,坐西朝东,是一 座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是小桥流水,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生平的介绍。马致远(1250—1324年)字千里,号东篱,是我国元代 时著名大戏剧家。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失为对京西古道沧桑的真实写 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