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之后,一切皆有可能   

  • 穿山癸 2010年12月19日

    不可能之后,一切皆有可能

    20101218出走散记

    早上7:15,我乘坐的901路公交车刚刚离开大董村,接到龙棒电话,告知他已经到达燕化春光站。这么早就已到了!原来他也选择了新乘车路线前往课题集合地。我因上周曾乘坐过901路,知道其全程也不过一小时时间,自然不紧不慌,展转乘车到春光。下车步行,胜利桥前右转沿河道去课题集合地,历时20分钟提前同样时间到达车厂客运站,龙棒已经离开在金陵等候。我便离开公路,回到沟右侧继续上行,又20分钟与龙棒会合。另一位课题成员闲逛逛却是选择传统的38路,虽然少走了几步路,但那车绕行线路长,又经历司机车厂村停车用早餐(我也曾经遭遇过),与我们会合时9:00已过。
    金陵遗址萧皇帝墓坑上的帆布篷不知何时已经塌落,石棺暴露在风雨阳光之下,所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徒有虚名。等候期间见到几支三三两两的爬山者从这里出发进山,我们的课题也终于正式开始。虽然坡度较大,但开始阶段经过修茸的山路很好走。直到大约一个半小时后,遇见两位下山人,说上面好像没路了,他们要原路回撤(此前在金陵遗址也有人告诉我们此去南大山不通),我们一笑置之。此处是一块巨石形成的顶尖,我的GPS显示海拔915米。实际上继续前行的山路只是没有规模整治而已,路况极其良好,且不时有路标指引,但即便无有路标,也不大可能走岔,我们此时才戴上的护目镜、手套并未能发挥其作用。
    山脊上几个小小的上上下下,放过一个明显是强行下降闯出的沟口,很快就是一个十字路口,向上可去山顶,向左切向猫耳山、十字寺,向右下沟对面就是我们课题计划的连泉寺遗址,看得见遗址上面通往垭口之路盘桓上升,极其清晰。按计划行走,沟底果然有一小块水面,部分微微结冰,应该就是连泉寺名称由来的连泉,只是泉眼不再有多个,泉水也很小,虽是活水却看不到水流。 
    连泉寺遗址就在连泉北边,是一片相当大的阶梯平台,冬日里只见黄草莘莘,大树凛凛。好大一片断壁残垣,可以想见昔日的香火鼎盛。几块残碑或立或卧,文字还算清晰,其中一块镌刻有“大明国北京顺天府涿州房山县周口”字样,还有碑刻显示禅寺曾经过重修。我们没去深究重修的具体年代,仅在此略作停留,一番无任何悬念的探索之后,终于回归先前离开的正路,来到上面南大山顶峰东北的垭口,又见一个石块垒成的山神小庙,里面还有一块蓝底白色的图像牌位。
    垭口处午餐。行程开始后愈来愈浓的雾霾终究没有追上我们上升的步伐,垭口处天空瓦蓝,白云依依。无风,冬日里的阳光竟是如此温暖,山间的空气竟是如此清新,简单的午餐充满惬意。出走就是快乐,我们在这里的停留超出了惯常的时限,大饼面包就咸菜开水竟然花了小半个小时。
    按计划,我们的上升已经基本结束,以后是顺着山脊的下行,虽然已知前方有断崖,但也听说顺崖向右可能有路绕过。午餐后,我们寻路右切上山脊。有不少路标,各式各样,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分布在开阔的山脊上。路迹发散,或者说处处是路,三个人交替领先。半个多小时之后,我们来到山脊断点:左边是峻峭的山崖,右边看起来平缓连续。向右寻路,不再见任何路标。
    右转探路下行,左侧从山顶向下一直是立崖,几处裂口似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但山崖看来太深,实在没有冒险的必要。顺坡下降了几十米,山势依旧,即便可能绕过断崖也要在很低的下方。我们的判断是课题计划线路已经不可能,不如改道口儿村。重回山脊,走向来路。背后传来呼喊“你们是怎么过去的”,回头望去断崖对面也是二男一女。先前闲逛逛曾经听见过说话声,我们没有见到人,现在他们终于现了身。距离太远,需大声吆喝才能勉强沟通。总算明白对方是从对面山脊走来,遭遇断崖,无路通过。此路不通,各自另作打算罢。
    回到通往口儿村的路口,向下之路龙棒曾经走过。刚才的一段探路,吸入了不少枝头上的粉尘,停下来、深呼吸、喝水,总算有点儿缓解。一通速降,沟中之路虽然非常畅通,却是崎岖无比,左右盘桓,不免枯燥。这时我们都注意到,一路行来竟然没发现任何可以食用的果子。看看口儿村已经接近,远方的大路一片灰黑,那是已经封停或者仍在开采的煤矿留下的灰尘?
    再一次该从沟左切向沟右的地方,左前出现了一条岔路,很宽阔,路上的荆条已被镰刀割去,留下新鲜的茬口。若在夏秋荆条旺盛的时候,这条岔路恐怕很不容易发现。向前探望一段,此路可能通往九神庙。走上来吧,至少可以避免沿沟下降吸入煤灰。
    这条横切路很是奇怪,我们一直猜想不出它的用途,想一想村村通已经四通八达,不会有太多人在这山腰间行走,更不见牧羊的痕迹,但整条横切路上的荆条都已被割去,留在路边未有整理用作柴火的样子。二三处大石块塌方阻拦,踏上去乱石却十分稳固;过去后仍见到割去的荆条,唯一需要小心的是割去荆条留下的茬口。终于遇见了果实,几棵酸枣,挂满叶子,叶子仍旧是绿色的,只是焦干已极,轻轻一捻就碎。枝头上挂着酸枣,也已干透,放在嘴里酸甜酸甜,果然生津止渴。
    看看九神庙临近,横切路始终不见下降,终点是却是一条混凝土路的尽头。混凝土路的延伸方向是土质大路,龙棒说通往上英水村,而沿着混凝土路通往九神庙,最终可达河北镇,这是我们新的目的地。
    开始时混凝土路时断时续,我们采到了第二种果实:一棵黑枣树,就在路边坡上。那棵树不太粗壮,一层又一层的枝杈上结满了黑枣,有一些伸手可及,有一些则需要上树,还有一些即便上树也够不着。很显然,这是一棵未经修整的野黑枣树,枝杈乱生,不像家养果树枝杈低矮,便于采摘。黑枣味道一般,有点儿涩,籽儿也比较大。
    过了九神庙,混凝土路就很宽阔且连续了,只是在山间绕来绕去,婉转向下。我们不愿意太多的折返,竟然发现了一条仍在使用的古老乡道,一条铁水管从上方几乎并排与乡道向下延伸。顺着乡道,我们看到了一棵又一棵柿子树,柿子挂满枝头,只是这些多年未经修整的果树太高,难以品尝果实的味道,但从一枝嫁接口下面生出的枝杈上,我们品尝到了美味的黑枣,肉甜籽小,远非上一棵野生黑枣可比。
    再往下,接近村庄,这里有大片的柿子树。树枝低矮,显然经过认真的修整,当然果实已经被采摘,偶尔可见漏网的一个两个。小路旁最后经过的一棵小树上,又见三个看来十分喜人的柿子时,我们终于禁不住诱惑,停下来摇动树干,心里口中祈祷着最好落在手里,却又怕熟透的柿子沾满双手。软柿子最终落在地上,自然变了形,仔细看,每一个都已被鸟儿啄过,半是空壳。唉,亲尝美味的愿望还是落空。
    再往下,终于进村,已是他窖,我们绕过了口儿村,避开了煤粉。以后全是直道,月光下灯火初上之时抵达河北庄。人到车到,返程回家。
    从离开课题计划路线开始,课题计划路线后半段的一部分经常在我们的眼中。那山脊是那样的连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个峰顶,它们都是那样的平缓,却再也看不见山崖的断口,而当初遇到时它是那样的险峻。我又想起那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古诗:在山中,你永远只能看到山的一面;位置不同,你的体会是如此的差异。只有走到跟前,你才能发现有众多的不可能,又可能发现有这样那样的可能。我们无法按计划完成今天的课题,今天的行走却孕育着几次新的选题。
     
     
    照片:http://www.bababian.com/set/3/93B603544F7EBC618809857075955F59DS
  • 生活中很平常的东西,在山里遇上就显的很哪啥,
    缘故?俺认为:是能顺便歇会儿脚。
    2010年12月21日
  • 岳麓山人
    北京,走一段路,没找到果子吃,很希奇,长沙,走一座山,能找到吃的果子,也很希奇
    2010年12月21日
  • wbell
    心里口中祈祷着最好落在手里,却又怕熟透的柿子沾满双手。软柿子最终落在地上,自然变了形,仔细看,每一个都已被鸟儿啄过,半是空壳。
     
    哈哈,鸟儿生存不容易啊,给它吃点吧!
    2010年12月20日
  • 龙棒
    很详细!此次课题的行走里程20.1公里。
    2010年12月20日
1427 浏览   4 回复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