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
6:15 溆浦乘车启程
正在大动干戈、体无完肤的公路,将溆浦开往小江口的班车变成一叶风浪中颠簸的扁舟,15KM的路程开了一个多小时,而惯于晕车的静走竟然毫无反映,也许要归功于迥异的山色转移了注意。除了窗外的风景,一位腰别柴刀的汉子中途上车,也让我们隐隐体会到了沈从文小说的气息。
7:15 小江口
阿混早就提醒我,这一带的人不吃早点,当小江口的饭馆说有面条时,我们颇有些喜出望外。一人4元管饱,没吃饱接着煮,加面不加钱,昨晚在溆浦的那顿晚餐也是类似的规则,我们已经适应了这种质朴的算法,虽然大多数人对菜里的辣椒和面里的猪油还不太适应。
饭馆的男主人告诉我们,小江口到道光屯50里。独行叟不信,又问了两人,一人说十几里,一人说二十几里,独行叟更迷惑了。后两位都不会说普通话,我猜测他们根本没听懂独行叟的问题。
离开小江口不久就看到了向往的木屋,那还不是民居,而是村头小庙的附属建筑——厨房+食堂,庙和和食堂都开着门,没上锁,也没有人,只有那些制作粗陋的神像和佛像在坚守岗位。
最初一段路在溆水边,是江岸的峭壁上凿出的公路,峭壁上有乡村文人即景生情的书法作品。溆水流量不大,已经载不动屈原当年乘坐的木船,河床上少不了挖沙留下的大坑,象北方那些断流的河一样。
离开河岸进入山谷,谷口的村庄已经开始以木屋为主,越是深入山谷,木屋的比例越高,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这些木屋多建在以石块筑成的平台或者一端接地一端悬空以木柱支撑的木板上,上方有巨大的屋顶,向前延伸越过正面的木墙,形成宽阔的屋檐,以两三木柱支撑,木柱底部垫有石块,木柱之间往往有横木相接,四壁与屋项之间留有三角形的空隙,十分通透。
谷口的江星村和第一个岔口处的板溪冲之间以水泥路相接,过了板溪冲,就变成了毛公路,这里是溆浦与辰溪两县之间的缓冲地带,双方的财力都不屑于投入,县界位于盘山土路的顶端,路况已经恶化到需要村民自费维修了,出工的多是妇女儿童,用扁担挑着两个簸箕运砂土,填平路上的大坑。
修路的人中间,有一个孩子曾在下方的农舍与我们相遇,那时,我们刚刚在盘山路上走了近2个小时,坐在路边的屋檐下休息。屋旁的水龙头拧开就是山泉水。房子的主人是个不会说普通话的中年男人,我们勉强听懂他的意思是让我们自己摘门前的李子吃。孩子在这时出现,动作灵活地在窜上树,摘下枝头最红的果子递给我们。他说,他家在山顶的另一个村子,那边属于辰溪。
我们进入辰溪境内首先遇到的是一群小萝莉,正在向池塘里的两头水牛扔石子取乐。邪恶的小萝莉,可怜的水牛,呼唤动物保护主义者!
这里还看不到村子,眼前只有丘陵和稻田。计划中提到的高原其实并不确切,这片隆起数百米的台地顶部并不平坦,西侧是一道纵向延伸的山脊,东侧则被这道山脊向东散发的一道道的横向侧脊隔成几块小盆地,由西侧纵向山脊发源的条条溪流,流过盆地,向东泻入溆浦境内,再辗转注入涂水。
我们脚下这条公路沿着平台东缘纵向延伸,将这些小盆地串连起来。
12:00 舒家院
舒家院位于第一个小盆地的中心地带,成片的稻田,木屋掩映着远处山坡上的竹林,颇有桃花源的风范,让人情不自禁地吟诵起陶渊明的句子,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啥的。唯一显得有些现代化的,是穿村而过的水泥路。
一个木屋的屋檐下成了我们午餐的餐厅,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让出椅子、长凳、竹床,竹床看着好眼熟,我的故居里曾经也有一张,从12岁睡到18岁。徐老师说他小时候也睡竹床,并忘情地躺了上去。屋檐下摆着木制的脱离机、切草机,屋后猪圈里一头硕大的母猪正躺着让12只猪娃吃奶。老乡说,猪娃的市价是20元一斤。
这群装束古怪的不速之客很容易勾起好奇心,所以老乡们来来往往凑过来围观,其中一位谭家场中学的退休语文教师罗老师普通话说得不错,我们从他口中获取不少信息:地距谭家场30里;这里每天有一趟班车往返县城;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老人去世都找不到的抬尸体的劳力;地种不过来政府又不允许抛荒;盖一座木屋很便宜不到十万块钱而且木屋比砖房舒服但有钱的都愿意盖砖房以显得阔气。
罗老师向我们力荐本地名胜黄猫洞。于是我们吃过午餐匆匆上路。黄猫洞就在我们的前进路线附近,舒家院邻村罗家院以西约300米山腰处,洞口很大,在公路上就能看见。前往黄猫洞的途中,一位光膀子的大哥与我们擦肩而过,评论道:”你们这身在洞里呆不住,要穿棉衣。“
洞口已经安上了一道铁栅栏门,旁边建了三间一套的房子、有卧室厨房卫生间、还铺着地板,房子装修还没完工,几位大哥在忙着木工活。站在洞口,寒气袭人,借着外面的光线看到洞壁上丛生的蕨类植物和苔藓。通过罗老师的介绍,我们已事先得知有一位村民承包了黄猫洞用来养娃娃鱼,洞里已经通了电,但不巧的是,今天这里维修电网,停电了。所以,我们只想在洞口看一眼体会一下,不料,承包者——姓舒的小伙子(叫他舒小弟)主动提出带我们打着手电在里面逛逛。这个洞其实是舒小弟的大哥投资的,他在深圳做律师,项目由舒小弟一手操办。以通电为目标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下一步是修路。
舒小弟一边带路一边为停电而抱歉,并不断为我们看不到美景而惋惜,”太美了,看了你都不想出来“,他说美景都在洞的最里面,洞很大,分成五层,往返一次需要20多个小时,我们走一段只算是到了门口。所以他赞叹的美景我们只能想象了。事实是黑灯瞎火,啥也看不清,手电筒仿佛萤火虫,仅能照得见脚下的路,地形十分复杂,路上下左右乱转,难以描述。耳边不时传来相机喀嚓,老独不断赞叹美啊美啊,并要求我在报告中一定要把洞内的美景详尽记录下来,我心想我记啥啊记。
14:00 出黄猫洞
翻过第二道横向山梁,进入第二个小盆地,这里的中心村庄叫柘木屯。穿村而过时,南瓜叶跟一位语调慷慨激昂的大叔交谈了几句,大叔突然激动起来,为南瓜叶自称来自北京却连”huolou"都不知道而失望,并失去继续对话的兴趣。我们惭愧地逃走,过了两分钟,我才悟出他说的是贺龙。或许,贺龙当年曾在这一带出没过。
过了柘木屯,我们的这条乡道汇入了通往辰溪县城的081县道,竟然看见了一辆卡车,这是早上离开小江口之后看见的第二辆车,第一辆是修路村民们自费雇的铲车。
15:30 道光屯
道光屯位于第三个盆地,西侧的山脊至此变得十分平缓,县道擦过道光屯爬上山脊然后扭身向下夸张地之字型盘下数百米高差落入西侧的谷底,当然,这段路我们并没有走,只是我在GOOGLE地图看到的。我们不想跟盘山公路啰嗦,所以毅然放弃081县道,继续向北。台地的北段已经不再有盆地,西侧山脊至此已展宽覆盖了整个台地,村庄都高低错落在山坡上,水田被玉米地所代替,视野中的景观不再那么“南方”,而有了些在京郊山野的色彩。
第一个村子叫麻子冲,村口的功德碑上表彰了张氏兄弟致富不忘乡亲出钱修路打井的事迹。
第二个村子叫盆冲,我们就在这里左转,穿村而过,找到了一条下山直奔谭家场的石板路,那条路下降的效率非常高,简直就是一架旋梯。
17:56 谭家场
首先映入视野的罗老师战斗过的谭家场中学,现在叫谭家场学校,估计是中小学都有。
一条商业街纵贯小镇,南部都是砖瓦房,北部则是木质的老街,路东是卫生院和乡政府,路西则是统一建设的商用建筑,两层或三层,饭馆不少。街上熙来攘往颇为热闹。
我来来往往走了两趟,楞是没看到旅馆招牌,不得不向路人打听,按照他的指点走到乡政府斜对面一灰色面包车旁边,仍没看见宾馆二字,一位大姐主动出击,将我领入一个写着“锦华餐馆”的房子,原来这就是旅馆。
很干净的房间,装修一新,在这样的小镇上够得上豪华,甚至还提供一次性浴液、牙具等物,普通间两人一间,开价40,标准间开价60,经我谈判,不分普通间标准间一律40,标准间空调遥控器收走以保证不浪费电。
洗澡换衣洗衣花了不少时间,出门时天色已暗,这里纬度比北京低13度,昼长明显短一些。令我们意外的是,小饭馆大多打烊,只剩一家勉强答应接待我们,菜也所剩无几,凑出四个菜,其中两个还是重样的。
饭后,我跑到镇上唯一的网吧,把草稿箱里的7月16日长沙课题编辑一番发布了出来。
【附录】
1、我们是7月10日19:24由北京西站出发的,8个人中,除南瓜叶和小硕报名较晚只买到硬座,其余6人均由静走统一代购了卧铺。静走因未能帮那2人买上卧铺票耿耿于怀,在火车上一夜折腾,穿梭于卧铺车厢与拥挤的硬座车厢之间,想法设法将南瓜叶带到卧铺车厢,自己却被乘警逐出卧铺车。第二天又张罗把小硕带到卧铺补觉。火车上的第二件事是卧铺的铺位票少了一张,翻箱倒柜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静走包里找到。第三件事是被涟源上车的美女搭讪,美女28岁,是另一趟车的乘务员,搭车去怀化上班,丈夫是游戏厅的,孩子已经5岁,她跑车一年多,觉得太苦,正打算托关系调到机关,然后泡长假做生意。
2、11晚8:20在溆浦下车,沿站前大路一路向南,20分钟后进入县城。夜色中的溆浦县城给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模糊,突出的特征是宾馆、酒店、招待所奇多,新建的高层欧式酒店与对面两层的老式临街店铺只隔着一条两车道的马路。我们下榻的小旅馆10元一人,与我们在河北小镇的住宿标准相当,但被褥十分干净,没有异味,而且免费洗澡。晚饭在一个小饭馆吃的,10元一人,6个菜,饭管饱,那对老夫妻招待十分殷勤,老太太厨艺很合我口味,当然,对其他人来说有点太辣。
3、我们在前往舒家院的路上认识了油桐,起初以为是无花果,老独还尝了一口。
4、这一带都是种单季稻,我们吃的米饭口味不错。
5、这一天天气很好,既无烈日,又没有暴雨,特别是在台地上的那6个小时,凉风习习,十分宜人,我们简直是来避暑的。
【开销】
溆浦-小江口班车:6元
小江口早点:4元
谭家场晚餐:16元
谭家场住宿:20元
合计:4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