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
山楂红了
----20111005出走圈门—峰口庵—黄石港—赵家台—南辛房
前天出走集合时,小诗要和我说什么事,可又欲言而止。SOSO0着急得说:我说。小诗要做作业,她准备拍老独“隐居”的生活。想让您开题。我当即答应,一个是我已计划“十一”悄悄摸到老独那,再有出走社在北京开题不多(当时只有7号的课题了)。我5号加一个,也不拥挤。
在出走过程中,我和小诗商量好课题的内容,决定晚上就发,并约定:如果她的两个同学报不上名,就扩名额。所以,今天的课题应该是小诗开题发布的,我只是“执笔”。
过程
5:55出门,6:09坐上355头班车,45到田村西口,紧走几步,50坐上370,在苹果园东,看到一辆区间车在前面,一直跟到增产路,司售去方便,落了一段。7:40到圈门,有几拨爬山的,唯独老南周围一圈人显得亲切。我认识了瘦的米饭和微胖的乔乔(我却记成了:“菲菲”,备课不到位,抱歉)。
考虑SSG路熟,速度快。我电话他:我们先走了。
7:43课题提前30多分钟开始,因为有新同学,自然要介绍戏台和过街楼。老南提出问题:为什么过街楼北面的庙用黄绿琉璃瓦?
我在前面憋着八字脚走,老南在后面抱着双肩背压阵。中间几位90后听着我俩的“天书”。
8:25到三义庙,喘气,喝水,参观,遥望SSG。
8:50上“天梯”,继续“喘气,喝水,参观,遥望SSG。”
9:40到“拉拉湖”公路,再继续“喘气,喝水,参观,遥望SSG。”
9:34到峰口庵下古道(老南说:应该算“国道”)入口。
9:59到峰口庵城楼洞,喘气,喝水,念叨SSG:怎么回事?下黄石港。
10:08SSG抱着一大捆挂面追上来了。90后们齐呼:“帅帅哥”!。SSG不好意思地说称我老S就行了,……。
路边的山楂树渐渐多了起来,我摘了几个给“小孩”(我今天好几次都这么称这几位90后)们尝尝,她们真和过去的小孩吃到水果糖一样的美滋滋地。于是在大片的山楂林边,停住了脚步。
这里的山楂树不像老谋子电影里的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而是小巧玲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的,红得发紫的山渣,引起她们的惊呼。不用去摘,地下草丛中,就落满了别人落下的山楂。大家高兴地捡了一把又一把。
有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这里是:后人吃果。栽树的人可能已作古,可能已七老八十,上不了山了,他们的后人可能也忘记或顾不上了,我们收获时可要爱惜果树啊!看着草地上躺着的拇指粗的新鲜树杈,还挂着零星的果子,连几个90后都惋惜和愤恨!这样下去,我们的后人就没有口福了!在黄石港村头,我们看到几人破坏性“收获”,小诗勇敢地用摄像机记录下来,拍得那几人不好意思的说:我们这么做不环保。……(夜里做了个梦--关于前人栽树,后人收获的事,醒了,起来补几笔)。
老南和SSG对此视而不见。他们招呼我们一声,就奔赵家台做午饭去了。我们更不着急了。
10:48“钻进”老独牧羊屋废墟。蒿草比上次坚硬了,仍密不透风,来回都费了不少力气和时间。
11:00上村前拱桥,沿村道奔潭王路,仍是边走边摘山楂,直到“闻到”煮玉米的香味,才加速前行奔赵家台。
11:43从陡坡下到潭王路。过碎石坡,下古道。
12:14从后园子进“耕园”,静悄悄。灶台上的行军锅冒着热气,飘出玉米的清香。
原来他们煮好玉米,切好菜等我们,抽空打水抗旱去了。
捞出玉米,放入挂面和菜叶,一锅热汤面齐了,自己单放调料。
我喝了三大碗:一碗麻辣的,一碗酱油的,一碗清汤的,看得文昊直惊叹:您真能吃!没辙,太可口了!
午餐后合影,13:06离开耕园,老南和SSG再忙一会儿。
我“顺走了”老独的两条金鱼。谢谢老独!!!
沿赵家台路一路下降,急行(新同学略显吃力)。
14:44到南辛房路口,50上931,还好,不是很挤,站得开,只有乔乔不太适应盘山公路的旋转。
15:30到京煤集团,我下车,换645,16:00过苹果园地铁站,看到他们乘坐的931停在后面。我16:50到家。
感谢同行的伙伴,尤其是三位90后,小诗就不说了,她已经毕业了。两位新同学表现不错。今天可是20公里,上升800米啊。
感谢老南从圈门背上的玉米和ssg抱上的挂面,老独园子里的菜叶就不感谢了。
感谢老黄(半路随着一起走过来的老人),老南,老S为我们做午饭!!!
【附录】带图片的报告: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072efc0100tnow.html
【开销】我刷卡,去:0.4+0.4;回:1.6+1.0+0.4,共计3.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