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计划的出发时间富有弹性,而且相对较晚,看似很人性化;其实不然。为了保持野餐食品的新鲜美味,社长提倡当日早起准备;我五点就爬起来开工,制作过程中的“废料”——破损的鸡蛋皮与失败的胡萝卜花儿正好当营养早餐。菜准备完了,肚子也填饱了,顶着黑眼圈就上路了。
345快车上,“邂逅”了西秦、没事跟传说中的藏羚羊。周六的早晨,没有一丝的凉爽,反而空气中大量水分形成的“桑拿”天气又湿又热;西秦大哥轻装上阵,自恃对FB聚餐性质的了解,到膝盖的休闲短裤甚是惬意,不想过后的路上吃了些苦头。
待集合时间的临近,队友逐渐聚集到原定的集合地点——李自成像下。比起我以前参加的活动,此次又是一项之最——人数最多;大家跟组织一接上头,询问带了什么吃的就成了问候语;事前放话“紫菜包饭管够”的史奴比,更是忧心包里的食物是否经得住我们的饕餮;而社长一行人出去找车迟迟不归,在闯王像下就地FB的提议也被当成笑话得到纷纷响应。虽然社长在报告中声称“出走社的传统一直是烧饼咸菜”,但是从活动人数以及大家对美食跃跃欲试的心情看来,FB是众心所向,队友们像解放区的人民期待新社会一样向往FB的出走。
放弃了原定的草坪,走进了杨树林。在挺拔的小杨树下,期待已久的野餐会拉开帷幕;请参见社长的图片。我就用文字为未成行的朋友们形容一下美食吧。紫菜包饭夹带黄瓜火腿蟹棒,清爽可口;家常饺子比超市里的速冻食品好吃多了,面皮筋道,肉馅鲜美,真是“好吃不过饺子”啊;尖椒牛肉很受欢迎,一会儿就告罄了,因为我不擅食辣没有尝试,但是据说很是美味;葱花鸡蛋饼裹着花生肉酱我吃了两张,蛋饼薄而不破,肉酱淳厚鲜香;烤翅香辣可口;大虾营养丰富,我已经拉过票了。
吃过饭后,借hawk前辈的吊床小憩。眯缝着眼睛,杨树向天空伸出笔直的树干,片片树叶透着阳光,像风中摇摆的晶莹玉手;阖上眼睛,凉风习习,像在一叶扁舟中荡漾。
午休之后,告别先行撤离的史奴比、冰茶与木公。也许是美食的激励,大家神清气爽地开路;也许是预期的误导,有的队员甚至以为离目的地只剩一半的路程。事实证明,出走社艰苦的传统还未被聚餐的轻松所稀释;换句话说,坚持彻头彻底的FB就应该选择随史奴比后撤。
就如社长在报告中形容的一样,路上的草木异常茂密,几乎看不到路,一路的趔趄,只能硬闯过去。我曾随出走社走过这片地域,当初是从小垭口折回改走灌木丛,与灌木的战斗消耗了不少体力与意志,重见天日是当天最大的幸福;这次是越过小垭口尝试向北的路,果然不出社长所料,几乎等高的横切,直接顺行至三月曾经到达的垭口。下山走的是四个月前走过的山路,想当初草木凋敝,如今却是枝繁叶茂;毕竟来过,路上还能拾回些记忆。
回城路上,社长还惦记着四月种下的马兰花。当919行至离南口1公里处,那株粗壮的古树闯入眼帘;车速很快,我们睁大眼睛但只见树下翠茵一片,并没有想象中紫色的花朵。“也许已经盛开过了。”我相信,由我们亲手埋下、亲手浇灌的马兰花曾为春天增添了生气,如今在为下一个花季孕育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