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土路太多,却还是值了   

  • 穿山癸 2012年6月19日

    灰土路太多,却还是值了
    ——20120616出走

    为了少走十来分钟的路,我选择先在家门口乘坐公交319头班车。嫌319太绕,为了省时间,我决定在民院(现在叫“民大”)换乘320:很顺利,下了319没几分钟,320就来了。然而,我在羊坊店路上的终点站走下320的时候,看见刚才乘坐的319在莲花池东路上向西驶去:竟然是它先到了。唉,一分钟也没有提前,刷公交卡却多花了四毛。

    还是为了赶时间,坐上了绕过良乡的901,代价是知道的,阎村或大董村换乘房32没座的可能性较大,听见同车的人有去涞沥水或猫耳山的,都是竞争对手。怀着侥幸在最早的换乘站阎村下了车,正想打电话向开题人通报可能迟到,回头见龙棒和荒野行牛也在站上。开题人不到七点就到了这里,却也没赶上6:30的始发车。犹豫再三还是买了个缩了水的肉夹馍作为第二顿早餐,终于等来了7:00的加车,到这里已经是7:30了。挤上了车,没座不说,身后也是爬山者背包里的热水释放着正能量,直抵我的后腰,大热天里接受这纯阳刚之气,真不是什么好滋味儿。看见跟前坐着的还是爬山者的腕表有些眼熟,正在琢磨是否闲逛逛的时候,她先招呼了我:还就是闲逛逛。她比我晚些时候从北京西站坐上了616,良乡北关换乘房32,座位就是有保证。多花了钱,早上了车,却是没座位,冤啊。

    一行四人在公交车上提前完成了集合,到集合地比计划晚了一刻钟。下车就走,路口有工程车在施工。与我们一同下车又同行一段的还有穿短裙、打粉伞的这位美女,估计是(在)城里(干活)人的媳妇儿,长流水村的闺女儿。

    一条岔沟里飞尘扬起,我们自然不会前去吸尘,顺着主路前行,看见多处仍然子开山挖煤或采石。一家庄户院外,拴着两条狼狗,看见我们难免高声欢迎。我又一次施展“单指镇犬功”,狼狗果然不再狂吠;但听见了主人的训斥后,狼狗又叫了起来,兴许是想告诉主人:有生人来了,俺们不吼几嗓子,您老怎么知道呢?

    出了长流水村,仍然是大路,天空瓦蓝,视野开阔。回首向西望去,棺材山、杏黄垭口、化木伦,尽收眼中。走一段小道捷径,碰见两个农妇告诉我们,刚才我们经过的是长流水新村,老村在上边,只剩下一家放羊的,大路小路都能走上出走计划的山脊。下面这棵有形的栗子树,看起来有把年纪了。

    来到长流水旧村,开题人想向右走小路上山脊。但其他人更愿意按计划走大路,小道难免钻棵子,大热天里不好玩儿。于是进入了灰土路,有些像大灰厂一带,只是那边的灰尘偏白色,这里的灰尘是灰色的,应是煤粉和石粉的混合物:

     

    走了一段,却接近了开山扬尘的区域,风卷尘飞,大家只好抄小路返回长流水旧村。看见半山腰有一块突出之处,疑似人工建造,但当时距离太远,看不清楚,下面是长焦照片:

    天太热,大家在一片旧屋后边树荫下歇息一会,起身时看见院里有座山门。大家兴致来了。于是下到院子里,走到山门的前边,看见山门上有五个石刻大字:“重修普济寺”。五个字高低不齐,左右留空不均,看起来做工不够精细,监工不力。院落很大,正对山门的一溜房子西边还有一个院子,像是道士/道姑们的住所。山门很厚,门前还有高高的台阶路:

      

    我们没找到其他的文字,不知道这个普济寺重修于何年何月,更不知最早兴建于哪朝哪代。回来搜索了一下,也只有标称是“牛人十年穿越主要线路攻略”(原始标题《野外十年》,作者独孤走)里有“周口店长流水老村东侧,普济观山门”十五个字的简短描述,作者另在http://baa.bitauto.com/cls/thread-996920.html里说,“三流水老村则位于小猫儿岭的西南坡,清代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对该山有述;三流水老村东坡上的娘娘庙,可能又是一俗称,亦或为别称,现仅存的山门外侧(南面)门额上,实实在在的是“普济观”三字。”但把“长流水”误成了“三流水”,更把“重修”二字私藏了,却也让人知道,我们课题计划要走的山脊叫做“小猫儿岭”。

    此时我们发现,半山腰疑似人工建造物与山门路在一条直线上,让我们最终断定它是道家人闭关修身之所。于是寻路向上,果然在一番左冲右突之后,找到了正路,人工的台阶,左右盘桓,最终直达,只见大小不一的石块码砌整齐,这里还可见到刚才我们避开的灰尘飞扬之地:

       

    石砌的上方是一个平台,没有任何建筑。底部有一处疑似洞口,但完全封闭,不知里边是否藏着金银珠宝、神丹妙药,兴许还可能有修炼九阴白骨爪的骷髅头或者武功秘籍。想想啊,一座普济寺并不稀奇,很多地方都有,但这里的这个能够重修必然有些故事,没几个奇人异士断不能使之香火长久延续。

    闭关修身所之上,仍然有路,仍旧是相当不错的石阶路,但精细度差了一些,有些路段只是简单地借着山石稍微修整了一下,坡度有些陡。十分钟后,我们爬上山脊。最后登顶之处,也是码放整齐的石片,有几片突出整体,方便脚踏。这也有些奇怪,山脊之处本来颇有些平缓,这堵一人来高的石片墙有何用处?难道是两军对垒的工事?

     

    翻上石片墙,实际上是经过修整的平路,向右稍走几步,与对面沟里新修过的大路相连,可以通行载重车,用来采集片石。斜坡上凿出了一条条竖直的白印,颇为壮观,采出的石片也是斜立摆放,等待运到山下进一步加工:

       

    继续向前,片石隐身于绿树之下时,路便觉了踪迹,我们只好后队变前队。骄阳直晒,天气炎热,我们放弃了前往龙宝峪的计划,沿路向着北边的沟底行进。路上尘土又见多的时候,我们看见了这个刚从巷道里钻出来的煤矿工和两个仍在鼓捣着什么的前者的同行:

     

    经过一片片采石场,路上灰土更多时,我们终于下到沟底,找到了经过硬化平整的河谷午餐。左边有吉普车提供牵引力挖煤,右边有桑葚儿甜甜。大伙共享了闲逛逛的南瓜味鸡蛋糕,我更是早就分得了一瓶冰冻水。不是我水带得不够(实际上是超多,近5升),但我昨晚没放进冷冻柜,还是冰水更能带来炎热夏日里的爽快。谢谢,闲逛逛。

    继续行走,几棵大树把我们引进了一片废屋,中心的两座还相当完整。前屋被砖石封了前门,有着巨大的一对门簪子,门框上有粉笔竖写的“有力者修无力者保护”等,后门框上则有“百年学堂存万年”的横幅,另有立柱写着“邢老太太”等文字,院子里两棵高大的不知名的树,后屋内漆梁画栋,檩子和椽子也都是上好的木材,现在屋里摆放着两口红漆棺材。看来这前后两屋原本是一所有些历史的学校,有着这里质量最好的建筑。当年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如今有多少学校是豆腐渣工程?

       

    午餐处的路径较多,现在已经并成了一条,已是运输黒煤片石的唯一线路,路上的灰尘又多了起来。更糟糕的是,午休时间过了,运输车开始进出,我们的行走变得艰难起来。沟里的风有点儿强劲,运输车过来卷起扬尘,很少有小岔道,我们不得不时时去找上风口躲避。

     

    到了姜木湾(据当地人发音转写,地图标“捐兵湾”),在那里得到牧羊人指引,我们喝到了冷冽的泉水。几分钟后,得到打水人的点拨,我们走上了一条超宽的石坡路,我们才算彻底躲开了飞尘的袭扰。

     

    翻过小坡,已是开题人龙棒上周走过的路线,那儿的地名叫做向阳峪,是一个矿工村,进村时,我们得到又一位美女指示更好的乘车路线,但我们没有急着去车站,而是在那里停留了一些时间。有人吃下了好几根冰棍儿,有人吹上了冰镇的“普京”。

    更多图片,请移步:

    http://ziosmz.diandian.com/post/2012-06-19/120616.1
    http://ziosmz.diandian.com/post/2012-06-19/120616.2

  • 经典抠门女魔头

    跌落尘埃啊

    为了谁

    2012年6月24日
  • 文昊

    呵呵,你的报告越来越幽默了~smiley

    2012年6月20日
  • 独行叟

    喜欢癸的最新排版。

    2012年6月20日
  • 风飞扬

    不是出走社的最佳线路吧?灰太多啦,对各位社友不好噢

    2012年6月19日
  • 看景

    灰土多,亮点更多!

    2012年6月19日
  • 穿山癸

    人品,人品。

    低调,低调。

    2012年6月19日
  • 京都水怪

    前有短裙女,后有美女。

    我咋遇不上?

    2012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