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西"玉河古道"   

  • 西山老闫 2006年9月27日

         

      

          早在一万八千年前,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繁衍生息在西山 .距今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东胡林人也在西山传承繁衍.人类在西山生存的历史,造就了西山条条古道.由于西山的地理位置,自古又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就建有防御与进攻的军道.又因西山建有皇家寺院,善男信女.达官贵人要请愿上香,就出现了条条香道.自古西山多美景,吸引平民百姓.文人墨客踏青游览,又多了条条游览的山道.因此可说西山遍布古道.在密如蛛网的西山古道中,有一条古道被称为"玉河古道".随着报刊电视的宣传报导,吸引大量亲近自然走向自然的人慕名而来.笔者生在西山,几十年来工作在房山.门头沟两区.十几年来性喜在西山野外爬山,走过部分古道.随着对西山的更多了解,不免对玉河古道一说产生点疑问,在此分析还望有识之士指正.

     "玉河古道"一说最早见著于<京西揽胜>一书,在"漫道雄关"部分有玉河大道一节.开头是这样描述的:"玉河大道是门头沟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条古道,又称中道,东起麻峪村,跨浑河(永定河)后进入大峪村,经东辛房.门头口(圈门).孙桥.天桥浮.孟家胡同.官厅.峰口庵.黄石港.十字道至王平口止,全长约27.5公里,这条古道最晚在唐代末年就存在了,唐哀帝天佑三年(906)年,割据一方的军阀刘仁恭设置玉河县,其辖区大致与今门头沟区境相仿,而这条大道是贯穿玉河县中心的一条交通主干线,故称玉河大道."尔后出版的<京西古道>一书,没有延用玉河古道的名称.但玉河古道一名早已名声远扬,网站上各类文章屡见玉河古道的说法.那麽玉河古道的由来以及玉河古道应是哪一条古道那.
     

      一.玉河古道名称的由来

      唐末五代时期,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盘据幽洲.他长期戎守西山,对西山相当熟悉.此人贪生怕死,恐于幽洲平原无险可据,成瓮中之鳖.在"四面悬绝"的大安山修建"栋宇壮丽,拟于帝宫"的大安山馆.并修筑了用于军事防卫和后勤运输供应的若干山中大路,向各方辐射.为保障后勤供应还专门设置了玉河县.二十五史.辽史载"玉河县,刘仁恭在大安山创宫观师炼羽化之术于方士王若纳,因割蓟县分置以供给之.在京西四十里,户一千."<读史方舆纪要>正文卷十一"玉河废县在府西四十里,本蓟县地.五代时刘仁恭置."史地民俗学者对玉河县旧址有三 种说法,一说在门头沟的城子村.一说在门头沟永定的辛称村.另一说在石景山的古城.以"在京西四十里"而言,古城距京不过二十多里.城子又远超过四十里,只有辛称村最符合四十里.据门头沟区志记载西辛称出土过汉代民用品,证实最晚在汉代辛称已有人类生活.辛称原称新城靠山面水,由于洪水泛滥将新城冲毁.后来的永定河,在门头沟出山后形成东西两条河道,新城被西河分隔两岸并逐渐演化成东西辛称.根据历史记载与地理位置多数民俗会员认为古时的玉河县城在辛称村,<北京历代建置沿革>一书也认为玉河县城在永定辛称村.大安山馆也有三种说法,一曰教军场,一曰西苑,另一曰元港.教军场的名字便是原于五代刘仁恭在此练兵.三地无论是哪均在大安山地区尚离不远,不影响古道的走向.正因为有了玉河县城通往大安山馆以及东通幽洲城的大路,以此来保障物资供给与军队的行进转换,今天才有了玉河古道之说.

      二.京西古道的走向

      现被称为玉河大道的古道,起点与终点均远离玉河县城和大安山馆.自麻峪过永定河经大峪.东西辛房.圈门.官厅.峰口鞍到十字道后北转王平口.王平口设有巡检司,称过山总路.由王平口走百岩子进清水涧,经玉皇庙.板桥过八座古桥到千军台.由北台子西北上大寒岭,下大寒岭走煤窝进入斋堂川.此时作者没有交代古道从何处走向大安山,在斋堂的通洲峪或马栏的山谷可上行至老龙窝一带,然后南下可到大安山.但这样走法是不可能的,大唐时期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建有驰道.也称直道,紧随其后的五代刘仁恭不会舍近求远绕道上大安山.

      1.西山离京城最近处的通道基本在门头沟,沿西山边缘一线有多条进山的古道.从最南侧的泸沟桥.大灰场走香道可到戒台寺.潭柘寺.从玉河县城所在地辛称村,经栗园庄.何各庄.过石厂.坷罗坨经西峰寺上罗喉岭,与来自大灰场的香道汇合.进潭柘寺可做香道,由鲁家滩上松树岭进房山走大石河或鞍子沟既可做为军道又可充做民间通道.由何各庄向西北走太清观.万佛寺过老艾洼上红庙岭,下桑峪走南辛房在上天门山.

      2.过庞村古渡口,由此过永定河经曹各庄.冯村.龙口.黑港到老艾洼与来子辛称的古道汇合.翻红庙岭.上天门山,进鞍子沟.走北天门下行经白湖到北峪.

      3.由麻峪渡河而西,经大峪.东西辛房.到圈门.由城子经龙门到圈门两路汇合,经官厅上峰口鞍到十字道.如果要到大安山西上铁坨山,走老虎窖沟过滴水岩在北峪与来自永定的古道汇合走西流水可到教军场或大安山..

      4.由著名古村三家店过永定河,经琉璃渠上稠儿岭.经斜河涧.水峪咀上牛角岭.走瞧儿涧由石古岩上石佛岭古道,经王平村到王平口.在王平口可与来自十字道的古道汇合,出王平口走百岩子进清水涧.经玉皇庙.板桥陆续跨过八座古桥,到达千军台.一路可进千台南港沟,上小鞍口下岭西进西流水与前述古道汇合.小鞍口现存的一段古道,疑为刘仁恭时所筑.一路过北台子,进黑阴沟上行字鞍下宝地洼可到大安山.另一路向西直上月牙鞍,下宝地洼到大安山.最后一路沿古道上大寒岭,由古关城向西走老虎垛梁下瞧煤涧西行到大安山.

      5.由大寒岭过煤窝进斋堂川,古道可追朔到蒙古草原.另从海淀的西部有多条香道可达妙峰山,由妙峰山有古道可到上韦甸.田庄.大村等.但这些古道与玉河古道关系不大,不在讨论分析之内.

      三.玉河古道(或大道)

      由马鞍山至稠儿岭自南到北可通路的鞍口,依次有罗喉岭.红庙岭.峰口鞍.稠儿岭.牛角岭.由庞村直接西行过冯村上红庙岭,下桑峪.过南辛房.西上天门山.进桃园谷.走禾木鞍.西进安子沟,这是一条仍有迹可寻的古道.

      或由玉河县城(辛称村)西走石厂.苛逻坨.上罗喉岭.进里十三.翻松树岭,这一条古道已被108国道所取代.进东港走安子沟与前一条路相汇.由安子沟翻山到北峪西行岭西可直接达教军场(大安山馆).岭西村南至教军场不过区区几里之遥.

      现今地图上还标有羊泥沟.桃园谷.安子沟至岭西村的古道.潭柘寺以东的古道我已相当熟悉,桃园.安子沟.也走过.佛子庄的岭西至北峪也都到过.岭西至教军场也走过,可以说东自永定河西至大安山,凡与之有关的古道至今均已走过.这是一条基本成直线的古道.大安山教军场与永定辛称村基本成直线,房山道路交通史也认为应走房山到门头沟的永定.据民俗学者易克中先生在<永定镇>一书,卧龙冈古战风云一篇中考证,五代周德威擒单廷硅以及李祠源救燕出山,走的均是刘仁恭的这一条路.大唐时为防北方民族的侵扰,建有驰道.也称直道.紧随其后的五代刘仁恭也不会舍近求远,绕行二十余公里走大寒岭.综上所谈,玉河古道应是遍布西山成网状分布,不好确却说哪条古道是玉河古道.但要硬划出一条玉河古道,那麽由门头沟永定辛称村,西行过潭柘寺.进入房山区的这一条古道似乎可称为玉河古道,因为只有这条古道是最直线,最便捷,最经济的古道.

     

  • 西山老闫


    该回复已在[2006-10-1 11:04:02]被作者重新编辑。
    2006年10月01日
  • 独行叟
    值得研讨。有幸曾走通鞍子沟至白湖这条古道。只是此道前半段已面目全非。
    2006年9月28日
  • 老郑
    收获不小!太专业了。对这一带感兴趣,有机会请老闫带着走一走。
    2006年9月28日
  • 西山老闫

          谢谢patch配图,使这未被重视的古道更清晰.现就图中所示谈几点:

    1.永定至南村.这是辛称(玉河县)至大安山馆的最直接的一条路线,但应走罗喉岭.即红线再偏下一点.

    2.走这条线不会北进南辛房,而是由鲁家滩西上松树岭。下山进东港,108国道即是原来的古道.

    3.如走南辛房应由庞村渡河直走冯村,西上红庙岭.下桑峪再走南辛房过天门山,西进桃园沟.天门山小南梁现仍有一段三米多宽的古道.

    4.北峪村似乎应在古道之上.

    5.图中红线过滴水岩向岭西转弯处,应斜向下至500m处进山谷.

    6.大安山馆实际不在大安山,而在大安山下边.由红煤场进沟大约三公里左右的教军场.此地大概自刘仁恭后一直为军队驻地.

    再次谢谢patch,也谢谢蓝蓉的鼓历.

    2006年9月28日
  • 蓝蓉
    拜读了,受益,以后要和西山老闫走一回此古道。
    2006年9月28日
  • patch

    学习中.试着加个图,老闫看看对不对

    该回复已在[2006-9-28 11:57:15]被作者重新编辑。

    2006年9月28日
4400 浏览   6 回复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