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湖南郴州永兴县下路坵爱华书院活动   

  • 用武之地 2023年5月23日

      纪用武之地在出走社“域名奉还”日开题出走郴州永兴县下路坵,有幸参加了爱华书院举行的“古村落、老房子、新教育”主题探索活动。今天,我将向大家分享我在活动中所见所闻,以及对这一探索活动的感受和观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永兴县爱华书院。在郴州永兴高亭司镇霞露丘,有几栋百年历史的老宅,其中一处是刘壹木的祖屋。旅居长沙50年的刘壹木,叁年前回故乡探望亲友,看到日益颓毁的刘家老宅,和乡村四处晃荡的事实孤儿,萌生了一个想法:将自家祖屋修复,用来开办一个公益书院,用其爷爷的名字命名,这便是爱华书院的来历。目前,书院提供阅读、书画、琴棋……等公益阅读与文娱服务,还瞄准放学后这个时间段,联合当地及外地文化义工为孩子们提供学习阅读、心理辅导、亲情陪伴、安全教育等服务。书院成为当地孩子们暑假和寒假期间学习和玩耍的乐土。有鉴于爱华书院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做出的成绩,爱华书院被湖南卫视列入“湖南五家最美乡村书屋”报道计划,前不久被永兴县授牌正式成为县图书馆的爱华书院分馆。最近爱华书院又成为了深圳的NGO弘爱读书会的弘爱微光图书馆。爱华书院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村落、老房子和新教育的绝佳机会。也让我们的出走活动有了一个落脚之地。



    言归正传,郊野行走才是我的主题。一大早,我从书院出发,往荷塘田埂上急行。荷叶灌水很浅,红色的福寿螺卵产在荷叶径上,很是担心,机耕路上发现了一只龙虾一枚蛇蛋2枚竹鸡蛋,似乎都没有产在窝里,是不是生态失衡,各种动物的繁殖,也已经迷失。

    我的寻路活动,也不顺利。在一间古旧的凉亭上,发现石板古路的痕迹,穿越过去后,在油茶林后消失。返回继续沿水渠机耕道前行到一个禾巷村问路,知道要走曹家冲,才能过去。几次寻路失败后,只能沿水泥路前行了。顺公路过垭口后到了曹家冲,村子中最威武的房子也是一间祠堂,这里面纪录是板梁刘的祠堂,里面一位老人家在修整瓦屋顶,有工钱的。一位老人家在油漆棺材。祠堂厅堂里有2副油漆好了的棺材和两副正在油漆的棺材。出得祠堂,公路右边发现了一片水泥平顶的小房子,经过打听知道是每家每户集中修建的厕所。想想感觉不可思议,也感觉乡规民约的强大,不过,看状态,估计成片的厕所应该是废弃中。在村下首山塘边,看到修路功德簿上的纪录:此地是板梁刘的后生,一人单人独骑寻得此地创业,繁衍出一大家族。感慨只有乡村发人呀。

    再沿公路行,便是到了冷水村。这个村庄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两座水井。感慨水井是村庄的灵魂,水井对面有一个七步堂,七步堂只有一进,我步量是十步,不知道七步堂的出处,观东南面尚存1~2栋旧房子,下次再探。冷水村尾,似乎建设有陈姓公共墓地,路牌又是坪洞村落款。周围又没有见到那个著名的古村落,是不是开枝散叶而来,不清楚,下次探访冷水村和坪洞村的渊源。

      沿水泥路直行不远,便是过铁路涵洞,到达现代化的车田古村的村务中心。再前行基本,就正式进入了车田古村落,那两座古塘,依然是水中浑浊,那家村民兵队的房子正在改建为砖混的2层楼,不知道未来装修后还会与古村落协调否?出得车田村,准备再越过涵洞返回下路坵的路上,车田古村的东南入口,还多少能够找到丝丝怀旧的气息。不过,进巷右边房子的屋顶,依然无人整修,恐怕再过几年,车田古村的古村落气息会逐渐消亡。这或许是车田刘姓后裔刘一木重修爱华书院的意义。

      穿过涵洞,走岭南盐道重回下路坵。早上无法穿越,被牛踩坏的机耕道,经过太阳暴晒,已经不陷鞋了。一路顺利的在中午时分重新回到爱华书院,总行程达到15公里。

    再次走进爱华书院,一幅宁静而古朴的景象展现在眼前。石板小巷、青砖古房、蓝天白云,仿佛时光倒流,将我们带回到了过去。重修后的爱华书院功能布局严谨,通风采光排水均有独到之处,砖木结构、三间两厢、明堂天井、小青瓦、马头山墙金包银、龙头凤身木梁架承重、山墙上五福砖雕等具有湘南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布局、细部做法中蕴藏着当地宗法礼仪、风水观念、哲学意识等历史文化,对联文字生动,具有保护和利用的双重科学价值。刘一木通过现代化改建,让每间房屋具备上下水功能和防蚊设施,符合现代人的居住习惯。配合墨庄刘姓贩牛贩盐打草鞋的发家史,以及族长与日军谈判让车田古村免受兵祸的故事,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湘粤孔道上古村落的文化积淀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隔壁另外三座老房子。这些老房子虽然年代久远,但它们仍然屹立不倒,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在房子里,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木结构、砖雕装饰以及精美的木雕工艺品。这些老房子所展示的建筑工艺和文化传统让我们惊叹不已。通过观察和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以及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最后,我们进入了新教育的探索环节。在爱华书院的厅堂里,一场关于新教育理念和实践的讨论展开了。来自大湾区弘爱读书会的创始人邓世清先生,分享了弘爱十年来,通过南方周末报道的历任湘潭一中、东莞中学、深圳中学的语文老师马小平,从事于中国高中语文的教育工作和教学研究事迹,投身弘爱教育公益活动。赓续马小平思想;提倡人文教育,致力于“在应试教育的大框架里把人文教育的理念实现出来”,“最具世界眼光”,“可以称得上是教育家的人”(钱理群)。如今弘爱人文读书会在爱华书院建设“弘爱微光图书馆”,带领大家再次起航,传承马小平的新教育思想,我们一起同行。来自湾区的其他3位企业家分享了城市建筑的同质化和乡村孩童的现代化,唯一缺少了多样性多元化,忧心如焚,急切需要人文体验来活化“华少年”的天性,培养少年的创造力。

    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唤起了我们对于乡村文化和教育的关注。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和保护传统村落、老房子以及他们所承载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们也应该持续关注并支持新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以适应当下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540 浏览   0 回复
相关动态
  • 2023年5月24日 沉香 赞了话题
  • 2023年5月24日 叶晓泠 赞了话题
  • 2023年5月23日 月徂东山 赞了话题
  • 2023年5月23日 山雀 赞了话题
  • 2023年5月23日 水牛 赞了话题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