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寺-万佛寺-中门寺穿越游记   

  • 试试看 2006年8月27日
    西峰寺-万佛寺-中门寺穿越游记
    2006年8月27日星期日
           早晨早早起来,匆匆准备一通,出门乘西行的地铁直奔总点苹果园,一出站后右行几分钟到了路西的931站牌。这里是去百花山、灵山等周边旅游景点的发车点,也是本次活动确定集结的地方。一到那里就见候车的人群一堆堆的,拉私活儿的个体车主在人群中穿梭。几番问讯找到了出走社的活动领队独行叟,一看竟是个50多岁的精干老头,个子不高,目光所向两目炯炯,说起话来也是干脆利落,此时他正在一边清点人数一边打电话落实,队员陆陆续续聚拢,嗨!除了多了几个妙龄小MM外,又接连来了几个父辈级的队员,互通年龄,结果一个不让一个,山木50、领队52、老闫53、老木55、最后来的老郑竟是59,就这领队独行叟还说呢:人大的老队员老兰今年70了,爬海陀一般的年轻人都比不了。
          这帮老家伙们能和我们一起爬山?既来之,则安之吧。带着略微沮丧的心情随队伍坐上931出发了。约摸一个钟点公车到了一个叫苛罗坨的地方,领队招呼大家下车,清点人数后开始从右侧岔路直奔山脚下。这一上路老家伙们的长处开始发挥出来,一处一评,述古道今,说的细致入微:苛罗坨原来住的几户人家,原是香客到潭柘寺进香磕头、拴马的地方,什么戒台寺是全国和尚剃度受戒的地方,周围区域的佛教氛围……,连路边角落里一个被遗弃了很久的小破桥也要带我们去参观,说叫娼妓桥,原因是……。路上所见典故竟都同古代的佛事活动有关,从中也可窥见佛教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来到山脚下,旁边有几栋停工待建的别墅,眼前准备开爬的这座山不是很高,但较陡,灌木植被密集,放眼望去没有现成的通路,领队独行叟早就一马当先窜上去为大家开路了。在他的招呼下,大家手脚并用、鱼贯而上。穿梭在荆棘丛生的山上,就是穿长裤的我,因为长裤有点薄,还是要忍受这穿裤刺肉所带来的疼痛拾阶而攀。爬上山顶延顶坡向西北,不久踏着山坡上修建的渠延前行。长时间不活动的后果就是体力不配合,精神过早出现疲态。
          来到了一个可以看到山底西峰寺的地方,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领队表现一如既往,此时还是窜上窜下,说话还是那样干脆利落富有号召力,一会儿带领我们下东边的山间说要看摩崖石刻,一会儿又领队去西边的山包说要找西峰石碑,散落在周边角落的古代痕迹一点儿也不打算放过, 大家被鼓动的不顾疲累兴冲冲跑来跑去,也领略到了这位领队富有想象力的风格:在我们看来孤零零插在山顶上一块普普通通的水泥石柱,无非刻了一行字表明是界定西峰寺分界点,从他嘴里出来就是西峰石碑;零落分布在山下乱石上刻的几行古诗,入了大家耳朵里就是摩崖石刻。不过通过他那朗朗上口横贯古今的解读,大家还是能分享到一些遗迹的历史情怀和个中意味,多少能体会到收获的满足。
          那些老家伙队友的表现也让人呱目,没有一丝暮气不说,其中精力充沛者意气风发,竟有指点江山的架式。抽空我也从这些老队友哪儿讨教了些户外辨别方向的知识,如手表时针侧向法:用任何一块手表,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只要不超出北半球,测向时,只要将手表时针对准太阳的方位,那么时针同手表12点刻度之间的中分角所在的方位,就是正南方。另外中国一般的民宅都是背北朝南修建的,通过民宅朝向也可判断大概方位等等。说都是实用性较强的生活知识。
          补充修整完毕,继续出发。下山,上山……,于11:30左右到达万佛寺(明)遗址旁,在一不停向外淌水的石井旁开始午餐。独行叟让我们注意旁边的一种叫“洋娃子”的大叶植物,说这是一种蜇人的植物,千万碰不得。不说还好,一说引的一旁的1MM伏身查看就尽,她以为是大叶子边的锯齿蜇人,一边问一边为了提高感性认识还伸出手指抚摸了一下叶子面,随后发出一声尖利无比的大叫,结果获得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被蜇了。我也伏身观察,结果发现是叶面上布满了西密的无色绒毛,不有意观察是难以发现的。
          全队在享用着自己随身背包携带的丰盛午餐的同时,我们也正在成为万佛寺蚊子们的美餐。万佛寺遗址的蚊子们一传十、十传百,随后蚊子军团拥蜂而至对席地而坐的美餐们发起了一场疯狂的餐饮大赛,大家坐的坐的就发现越来越不对劲儿,一开始蚊子还能赶一赶,到后来就发现每个人都陷入了周围蚊子们的包围中。面对翩跹起舞的蚊子赶不胜赶,我一边护卫着裸露部位一边加快了进餐的速度,不久觉的被长裤包裹着的双腿有点儿不对,再摸时,双腿已有数个大包在为我闹心添痒了。无法安心吃饭先不说,更要命的是这找个地儿坐下来就不想再挪动半步的疲倦身体此时也不得不起来了。队伍里最倒霉的要属穿短裤的山木,此时拖着已被咬了几十个大红包的双腿边晃边进餐。
          休息是不行了,万佛寺遗址就那么几间青石垒起来的破半拉墙也不值得多看,继续开拔。转过一道山,走过一条青石铺就的山路,穿过一片树林,山路边有几处零落的野枣树结满了葡萄大小的野酸枣,路上瞅见大石头就想坐。一路上独行叟顾前惦后的,精神依然抖擞,丝毫看不出疲态,前头50多岁的西山老闫手持长砍刀开道,一直冲在最前面。
          又走了近一个小时,看到了杂草丛生、灌木掩映中孤零零耸立在山坡中间的桃花庵祖师塔。近旁端详,这是一座保存的较完整的砖石结构的塔,大概5、6米高,已显破旧,青灰色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无奈。到这个时候我们中的大多数已无闲情雅志来追古幽今了,走马观花的胡乱看过,匆匆开拔,同队伍一道又穿山过宅,在一泉眼旁修整洗饮后继续开拔,经过了所谓的的中门寺摩崖石刻、白云堂遗迹后,拖着已透支了的疲惫身体,在倦倦神情的支配中下山,坐上公车时已是下午5时。
          此次活动从下车到上车算起共计8小时,行走路程合计15公里左右,休息时间不多,上车倒车回家时我已滩作一团了,在回家的路上独行叟还一个劲的说呢:这回是他们走得最休闲的一次。
     
     



    该文章于[2006-8-27 19:11:17]被小撮审核通过。
  • 独行叟
    第一次活动,累坏了!
    2006年8月29日
  • 小撮
    呵呵,看得出来,此行给作者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苦是吃了一些,收获也是不小的。对老社友们以苦为乐的风范、索古钩陈的探索精神,作者既有佩服,也有不解,这很正常,出走社有些独特的地方,不见得一下就能习惯,需要慢慢体会。真情实感的记录,本身就是一种诚实的写作态度。
    2006年8月27日
  • 西山老闫

    "回家滩做一团",今天就写出游记.且读来朗朗上口,辛苦了!

    建议年青人多了解.关注传统文化,两个文盲一个劲寻找石刻.有文化的年青人对此不感兴趣.不解.

    2006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