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参加了阿燚6月13日出走王平北-黄土台-大窖-韭园-丁家滩的课题,这是我的第十次出走。这次出走后,我就可以荣幸地成为出走社的一名正式公民,实在是可喜可贺的事情。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值得庆祝的重要事件,很想出走结束后,与同行的课题组社友喝点啤酒庆祝一下,结果受到了当的批评,当说要出走100次才能庆祝,看来我还是太高调了,以后要注意。100次,感觉好遥远,我得好好努力,才能尽快完成100次出走,那时再好好庆祝庆祝吧。这次出走,还受到了闲逛逛的多次批评,其中一条是,我总是称呼社友为老师、哥姐之类的,听着很别扭,逛逛说大家都是平等的。上次菜菜鸟就已经批评过我:“把世俗的长幼尊卑放到出走社来,并不符合出走社的语境”。其实这只是我习惯性地尊称,并没有看低谁或看高谁的意思。如果这种尊称让一些人看着别扭,说明问题很严重了,看来我必须努力改,争取与出走社的语境相适应。感谢愿意直言批评我的人,批评使人进步。有时候一些批评会让被批评者一时接受不了,心理上会有本能的抵触,但不管批评的正确与否,批评都能让人反省、反思,能让人更快地成长。多年前听一位老师说过一段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提醒自己,他说:“一个人可以给别人最珍贵的礼物,是他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当别人分享他的心声时,请用尊重、了解、珍惜、保密的心态来领受这些珍贵的礼物。”
这次出走天气很给力,蓝蓝的天上大片大片的云朵很低,像高原上的蓝天白云。虽有点热,但不时有凉风吹过,间或飘落几滴小雨,少了夏日的暴晒,感觉还是很舒服,路上soso0还策划、自拍了大家开心跳跃的合影。早上5点多起床后,看到大家在群里议论下雨了,我在阳台观望了几次,没看到有雨。出门后走了两分钟,才感觉有零星的雨滴落在脸上,有丝丝的凉意,因为担心山上会冷,我又返回上楼找了件衣服放在包里,7点才坐上890路,比计划晚了一点。8点44分我和萧吟清在王平村北站下车时,阿燚、老独、soso0、旅游者、闲逛逛、当、大明子、索等8人提前到了,还不到9点的集合时间,开题人阿燚说史努比不来了,不用等了,可以出发了。
这次的主题是丽丽,沿途路旁随时都有桑葚树,雨后满树紫色的桑葚又肥又甜,真的是触口即化,我们一路走一路享用着这些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味。山里的杏也熟了,我们去晚了,大多数杏早被人摘走,我们只摘了些漏网之鱼,但也有不少。没有打过农药的杏很甜,有不少蚂蚁与我们一起分享,采摘的乐趣比吃杏更美,老独、阿燚、soso0、旅游者等上树,当、闲逛逛、大明子、索等在地上捡,我和萧吟清拍照片,大家一起努力,收获了不少甜杏。
我们这次课题与5月9日京都水怪出走王平-道须-丁家滩的课题路线相似,上次就感觉这条路线很好,沿途不少的古村、古道,还有丽丽。这次更好了,有四处稍有不同。
一处是找午餐的废屋时,闲逛逛发现了路口,路口看着和上次很像,但比上次好走,是以前的小路,从废屋的梯田这边进到废屋处。我们和上次一样在废屋处午餐,老独把杏分成小堆,大家各自带回去吃。
一处是在大窖沟里,过了门前有石碾的废屋几米后,我们没有沿沟继续向前,而是沿一条与来时路成十几度夹角的向后小路直接上山,这条路比上次的路上升少、路更宽,是一条很好走的村道,比上次至少节省了一半的时间到达道须村。
一处是到了道须村,我们没有从东马各庄去韭园,老独带我们从道须村走小路,沿石佛岭古道到东石古岩村,再去的韭园。找石佛岭古道入口处的石窟崖摩崖碑时,我又犯了方向性错误,差点害大家走回头路。石窟崖摩崖碑的摩崖石刻,刻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是在山体的石壁上凿了四块连体石碑,其中有块碑额上有三尊石雕佛像,石佛岭由此得名,经过四百多年的风吹雨蚀,碑文和石佛已模糊不清。石佛岭古道也是曾经人来人往的繁忙京西古道,石佛岭古道上的蹄窝印同样很深。
一处是从韭园到丁家滩,上次公路走多了,下了河道后我们选择向左,错过了在右边的古道入口,沿梯田上山到达目标垭口时,绕远了不少,上升也更多,不过那次走梯田路上山也很好玩,探索的过程充满乐趣。这次公路没走多远,我们沿一处宽宽的土路下到河道后,选择向右,走了没几分钟,当最先看到上坡去铁路的小路,穿过铁路,就是古道入口。老独说这次寻找古道入口太容易了,没有一点悬念,没劲,不够过瘾,这次没能体验到探索的快乐。韭园到丁家滩这条古道很好走,缓慢上升,古道很宽,骡马可以走,十分钟左右我们就上到垭口。17:20我们到达丁家滩公交车站,出走顺利结束。
感谢阿燚的开题,让我顺利成为出走社正式公民,这次路线全程丽丽很开心,我还第一次见到了和我阳历生日,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大明子。感谢同行的伙伴们,有你们做伴,收获多多、很美好的一次出走。
蓝蓝的天上云朵很低,像高原上的蓝天白云。
路上soso0策划、自拍了大家开心跳跃的合影。(合影是soso0拍摄)
沿途路旁随时都有桑葚树,雨后满树紫色的桑葚又肥又甜,真的是触口即化。
采摘的乐趣
收获的季节,笑意写在脸上。
废屋边午餐,老独把杏分成小堆,大家带回家吃。
午餐后出发
下了几分钟阵雨
大窖沟,过了门前有石碾的废屋几米后,我们没有沿沟继续向前,而是沿一条与来时路成十几度夹角的向后小路直接上山。图片上,左侧是从石碾废屋过来的路,右侧是我们上山去道须的小路,路口有红布条,路很好走。
很快就到了道须村
老独带我们从道须村走小路,沿石佛岭古道到东石古岩村,再去的韭园。
途经一处小垭口。
过了小垭口,下山路上能看到色树坟村。好像还有王平中学。
寻找石佛岭古道入口处的石窟崖摩崖碑。
石佛岭古道入口处的石窟崖摩崖碑石刻,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碑文和石佛已模糊不清。
石佛岭古道也是曾经人来人往的繁忙京西古道,石佛岭古道上的蹄窝印同样很深。
石佛岭古道入口处的古桥过水涵洞,据说是清同治十至十一年间修复的被洪水冲断的古桥涵洞,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经石佛岭古道浮雕影壁墙去韭园
大明子、萧吟清、索三人从韭园坐车回京。
余下七人从韭园翻前面这座山去丁家滩。
我们沿一处宽路下到河道后,选择向右,走了没几分钟,当率先看到上坡去铁路的小路。
回看公路下河道的宽路
穿过铁路,就是古道入口。
韭园到丁家滩这条古道很好走,缓慢上升,古道很宽,十分钟左右我们就上到垭口。
垭口翻过来,古道继续。
丁家滩到了,出走顺利结束。
感谢同行的社友们!很美好的一次出走!愿社友们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且走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