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要喝雄黄酒,独行叟果然就发了个参观红星二锅头博物馆的课题。我现在不喝酒,第二次去参观同一个酒博物馆,有几个原因:一是参观完后,可以领取红星红双喜酒一瓶,父亲老陈的老友都说味道挺好,于是决定再去一次;二是上次参观的人数多,好多讲解没有听清楚,有些问题也没有机会问清楚,这次人数少,正好可以弥补上次的遗憾;三是我本来就有去兴隆六道河那边买柴鸡蛋的打算,这样正好顺路。于是,我报名了课题。开始,没有意识到报名是周四晚上截止,善解人意的独行叟修改了报名时间,终于家里六人都完成了报名,一车有点超员。虽然独行叟后来声称不知道那天刚好是端午节,我自己是不信的——低调成人之美,是老独一贯的风格。
假期第一天早上的京承高速,我是不敢走的,决定走立汤路、安四路先去兴寿。上次参加荷包百合村的课题,对这个农业发达、颇有生活气息的镇子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七点多出发,一路基本畅通,不到八点就到了兴寿。在上次和荷包、Antonia一起吃早饭等小球的早餐铺吃了早饭,逛了逛路边的市场,50元买了一盆lili喜欢的茉莉。我们很少买花草,但茉莉的花香是年年都不能少的。
九点钟,顺着怀昌路往怀柔县城方向,我喜欢老路可以蔽日的行道树。路南侧有条河流,河水还比较清澈。端午节,是应该弄水的,于是,离开主路跨过一个小桥,把车停在河边,就着蓝天绿树碧水开吃兴寿逛街时买来的粽子。母亲老王在河边找艾草不得,却发现了一片益母草,采割了不少。特意留下了两颗粽子,带着Antonia和Brook走到小桥中央,我祷告几句后,Antonia将剥开的粽子投入河中,Brook也将代替艾草的益母草投入河中。为了帮助Antonia了解屈原,我按照想象中的声调,高声朗诵了一句不知从哪里蹦出来的离骚体——“九天之上兮,有香芷”,就不能继续了。回来后查地图,才发现那个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河道竟然就是京密引水渠。一周后,京城百姓就可以喝上有粽子和益母草清香的自来水了,很抱歉。
仪式搞得很high,时间有点晚,赶紧上车往怀柔县城东南角的红星酒厂赶,还是迟到了十几分钟,一众走友已经在路边等候了。得承认,我没有以前认真守时了,这样不好。
半年之后,博物馆似乎略有些不同。这次只有出走社的十几个参观者,效果好多了,也有机会询问了一些存疑的问题。比如,二锅头的最初几代传人为啥不是通常的父子相传?(都是徒弟另立门户,做得比师傅的后人还好,于是就成了正宗二锅头的新代表。建国时成立的红星二锅头,就是由若干家老字号的酒店合并成立的。)二锅头工艺中的头锅为啥不要?(头锅有些醇类杂质,刺激性较大。)红星二锅头跟牛栏山二锅头的历史渊源关系?(牛栏山是三四十年前集团的一个县区级分厂,后来独立,做大了。牛二前任厂长是红星培养的勾兑师,和以前徒弟超越师傅一脉相承。)现在红星的酒是否是本地酿制?(红星在山西有一个分厂,负责酿制,北京的厂区主要负责勾兑灌装。)
另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信息。红星的商标,是日本人樱井设计的,只是最初商标上的飘带是蓝色的,现在改成了红色;当年的红星二锅头是门头沟矿务局指定的下井工人劳保用品,所以有“一瓶酒,二斤肉,三斤一两大黄豆”的说法;现在很多红星的员工偏好喝一种透明扁瓶的二锅头,据说是仿苏式的,所以被称为“苏扁”;漂亮的解说员小姐说自己酒量不大,更喜欢新一代的蓝瓶系列,“超越经典,有点柔”,下次如果再去,我想问问除了酒精度低一些,这“柔”在香型、工艺上还有啥说法?
解说员说,客人在红星可以体验自酿酒,自己参与做一大酒瓮二锅头,酒厂可以免费代为保存两年,也可以分装成72小罐。联想到江南的女儿红,我觉得自己做一瓮,埋到地里也挺有意思。没来得及问问价钱、操作等细节,看来必须得下次了。
出门时,获赠一瓶红双喜二锅头,不同于二锅头传统的清香型,解说员说这酒是浓香型的,是红星考虑消费市场偏好所做出的一种调整。门口还有二锅头主题的小人书,可以自取。
参观结束,老独带众人继续出走,我们一家经密云,往兴隆六道河。在六道河镇上吃了午饭,从五道河进沟,溯小河而上,大概在花石一带,看到一段浅而清澈的河水,停车。河底是大大小小的卵石,面积大一些的水坑里,一群小鱼正在游弋,对面河堤上有台阶,且刚好有树荫可以蔽日。孩子们下河捉鱼,婆姨们河边泡脚,父亲去找艾草,我自己继续进山去响水湖买柴鸡蛋。山沟里不太僻静了,有好几处京沈高速的工地,几年后,轰鸣的列车驰过,这条清静的山沟也就消失了吧。
买鸡蛋回来,Antonia正在捉鱼,Brook在玩水枪,母亲和lili在河边树荫下聊天,父亲在给孩子们削桃皮。我帮仍然一无所获的Antonia捉了三条小鱼,放在Brook的水桶里,就在河边找了块石头坐下来。已经变为浓绿的山岭之间,夹着蓝天,白云流动得很快,我跟Antonia说,这大概就是“行云流水”的感觉吧。Antonia也邀请我看阳光破碎在水面上粼粼的样子。看着阳光下面清澈见底的水潭和灵动的小鱼,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可惜只记住了也许不确切的半句话——“倏忽不见”。
时间似乎停止,但日头不觉已经开始落山了。收起对面河堤上晾晒的衣服,捆扎好父亲采来的艾草,出沟,在大城子吃了晚餐,19:40开始返程,京承高速一路通畅,21:00回到中关村。
第二天,去看望了一位老人——李阿姨,她的儿子二十六年前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老人说自己当时也曾竭力阻止,可儿子丢下了一句话后夺门而出,“要都像你们一样,这个国家就完了!” 阿姨家客厅的墙上一直悬挂着儿子的黑白照片——浅浅地笑着,戴着黑框的眼镜,眼睛里闪耀着青年人才有的光芒。从此以后,李阿姨家少了一个吃粽子的人,也永远地失去了昨天小河边那样融融的天伦之乐。我给李阿姨带了几斤鸡蛋,还有一束红绳捆扎的艾草,祝愿老人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