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长嵯行记   

  • 穿山癸 2018年10月25日

    四十里长嵯在赤城县后城镇北,向北偏西绵延40余里直到122国道,其西侧是拔地而起落差最高达300米的峭壁断崖,因呈红色而又有个雅号“后城赤壁”。长磋最大的一块单体岩石——应该不是长磋全部,具体不知道在哪里,也许是朝阳洞所在的那块——据说大小排名世界第三(还有说世界第一的,怕是夸张了)。

    “嵯”这个字,字典上只有一个读音cuó,但当地人却是发音chá,恰好是另一个汉字“嵖”的唯一读音,二者两个字分别只用于组词“嵯峨”“嵖岈”,前者的意思是“山势高峻的样子”,并用于诠释后者。因此我觉得,当初记录“四十里长嵯”这个地名的人,大概是识字不多,误把“嵖”写成了“嵯”,于是以讹传讹至今。

    也许现在你向当地人问路Chángcuó,当地人也会把你指向Chángchá,就像打听“于台”会得到“盱眙”一样。据说某年月日,CCTV到盱眙慰问演出,某主持人在舞台上大声向Yútái人民问好,盱眙人笑回:“你们中央电视台叫Yútái,俺们人土,叫Xūyí。”

    PS:拼音打字输入yutai,就有“于台”可供选择。话说俺是第一次要输入“于台”, 可见连输入法都收录了哈。而四川的“酆都”为了避免被误会“醴都”,干脆改写成“丰都”了。


    【进程】

    0. 社里不是第一次开题到四十里长嵯,但那几次本开题人都没能参加,却也不是第一次来这里。第一次亲眼看见长磋大概有10年了吧,纯粹是偶遇,之前对长磋一无所知。从昌赤路西边过来,山路蜿蜒崎岖,突然间到远方高耸的岩壁,一下子就被其气势震撼住了,却并没有停留,到家查资料才知道这是四十里长嵯。后来又一次路过,到古迹朝阳洞附近转了转。三年多前与朋友专程前来,终于爬到嵯上。那次是五月下旬,赶上了上午暑热难耐、下午阴冷难忍的鬼天气,同行人中内子和我是最年轻的,却也顺利,一步冤枉路没走,就是本课题的规划线路图。

    1. 如今是十月中旬,正是所谓的金秋时节。然而天气并不作美,虽是晴天空气却不透亮,朦胧之中,只好近看,不宜远观,亮丽美景全靠脑补。并且,也许此处今年的天气冷得早,颇有些晚秋的味道。

    2. 两部车坐满了10位走友,掠过曹家窑和兵工厂,径直来到后城镇东北长磋东侧的沟口,开始徒步,时间大约是10.30。时间不富裕,没去位于后城镇东北的收费古迹朝阳洞。不过有8位走友——西山小小、独行叟、阿燚、小硕、山桃木、图图、沈水香和棉芯——崖下横切去有佛像石窟的洞里浏览了一番,留下荷包和开题人我在在岔路口盘桓,我出走社有目光往返大法,也算是去过了。

    3. 他们这一去一回大约花了一个小时,留守队在此期间目睹了一支50人的大队伍和一支20来人的小队伍爬上顶部平台远去。岔路口是真正意义上的爬升起点,有一个200多米的陡升,我们完成时已经过了午时,第一要事就是午餐了。嵯上有风,停下来还是有点儿凉的,但找一块背风的平地并不难,我们吃饭的地儿能看到长磋东侧的沟口,那边也是属于丹霞地貌的没有棱角的巨大岩石,若是天气晴朗,拍出来肯定也是好片儿。

    4. 接着是平缓的上升,很快就是能跑车的大道土路,路两旁过去应该都是农田,但现在农田面积减少了很多,有些地方刨坑种上了树,有些地方撂荒长满了草。农田里的庄稼已经收完了,只剩下些玉米秫秸躺在地上。有一小块地,种的是向日葵,好像没什么收成,大大小小的托儿有很多仍然留在杆儿上,不知道走友们是否有所收获,发现几颗有仁儿的葵花籽儿没有。

    5. 接着就到了长磋西侧的边缘了,就是令人震撼的峭壁的顶部。顶部并不平整,而是缓缓降低到崖边儿,土层很厚,长满了荒草,胆子大的敢于到达比较边缘处往下看,像我一般恐高的人就只能在比较内侧战战兢兢地体会了。从峭壁底部延伸出去的沟沟梁梁,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沙盘。延庆与赤城交界的海陀山,在长磋的西南,赤城与沽源交界处的冰山梁,则位于长磋的西北偏北,今天都消失在雾霾之中了。

    6. 接近又一段明显的上升时,远远望见有一辆越野车正在下坡,那段坡道离峭壁很近,越野车行驶得很慢,只见它不断地左右摇摆,看得我胆颤心惊,万一……我们后来徒步这个坡时也频感吃力,坡相当的陡,路面上布满细碎的沙石,很滑,路面上还有弯弯曲曲的冲沟,怪不得那辆越野车要左右摇摆,却也难免多次拖底。那车下了坡,左后转横切上坡,在一个狭窄处,路面宽度绝不超过车子宽度,有俩人从车上下来,一个在车前左侧,一个在车前右侧,人肉导航,引领着车子通过,速度极慢极慢。直到我们抵达高处的平台时,他们也才到了一个安全处,停了下来歇息。能想象车上人惊魂未定的样子。

    7. 下午3时许,到达移动铁塔,这是本次徒步的最高点(~1370米),我们走了四十里长嵯的大约四分或五分之一。风小了点儿,阳光下有些许暖意,但能见度没什么改观,朦胧中施展目光往返法,可达数公里北边长磋的最高点,那边比这里高出约100米,以后再寻机过去看看吧。三年多前,我曾在此铁塔下邂逅几位驾车来此的人士,他们自称来此考察准备开发旅游,还说冰山梁景区就是他们开发的。但眼前的四十里长嵯比之当时显然没有任何开发的迹象,而那个冰山梁景区——这个十一期间我去过——似乎已经黄了:景区大门附近到处挂着索要血汗钱的横幅,横幅已经褪色,显然悬挂已久;售票厅空空如也,更无人售票。

    8. 既然没人来这里开发,从移动铁塔下山到二道洼也是都是土道,基本处于山脊位置。三年多前,这条土道还是相当平整的,跑越野甚至小轿车都没问题,但现在路上随处横贯着深深的冲沟,部分路段也因此产生了侧斜的路面,车走这样的路段,为了避免拖底、侧翻,必须小心翼翼。不堵塞的道路上,行人超越机动车,今天让我们遇上了。一辆越野车横过一个小土梁,又是俩人在车下人肉导航,停在梁顶,为如何下坡犯合计:直接下去要走二三十度侧斜的路面,有侧翻的危险;退回来骑沟走,难免又一次拖底。是走友帮他们拿定了主意:执行后一个方案。后来又有一辆白色越野上来,车上只有一男一女,到这里只能“老老实实的回去了”(荷包语)。

    9. 我们的队伍拉得有点儿长,我们分成了两队。前队7人先走,按照规划的轨迹,穿过二道洼村后有条小道可直达沟底。我往回走了几步,接上了走得慢的荷包和陪伴她的老独。后队3人经过一个不成功的小探路后,回到轨迹走上了沟底的村村通。前队显然是被村民秋收的道路迷惑了,绕了一圈才回到轨迹(虽然有村民确认他们的方向也有下山路),变成了后队,比我们晚了几分钟回到出发点,但最后走得有点儿赶。

    两队在村里还曾隔沟相望、相互喊话呢。


    【附录】

    出走相册:请移步浏览

    https://photo.weibo.com/1427783214/albums/detail/album_id/4246884230293076

  • 荷包
    走得慢拖了后腿的我,在终点处心里轻松了一点,感谢前队绕错的路,我觉得我是找打来着哈哈哈
    2018年10月27日
  • 荷包
    @沈水香 坐等
    2018年10月27日
  • 穿山癸
    @沈水香 啊呀呀,罪过罪过。
    2018年10月26日
  • 看景
    主贴才姗姗而来,我写的报告可是一直不敢发,怕喧宾夺主呢。
    2018年10月26日
  • 京都水怪
    等过年
    2018年10月25日
1695 浏览   5 回复
相关动态
  • 2018年10月27日 xulaoshi 赞了话题
  • 2018年10月27日 荷包 回复了话题
  • 2018年10月27日 荷包 回复了话题
  • 2018年10月27日 荷包 赞了话题
  • 2018年10月27日 右尼 赞了话题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