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窝下车的时候,点点人,9个。
早早报名的,多在前一天匆匆退出。不惜、现代城不知何故没来。而名单之外,又多出了三个,西秦、煽木和藏羚羊。大狮本已误车,驱车追到三家店,终于追上了火车,才算保住了他岌岌可危的信用(已经有过一次误车的记录)。
谁又能知道明天、下一小时甚至下一分钟会怎样呢。所以,进进出出,来来往往,是自然的。一切随缘。尘埃落定之后,往往无得也无失,结果还是那个结果。
我的师弟雪山牦牛依旧兴高采烈、滔滔不绝,队伍里需要这样的人才,否则会觉得闷。ATP是我们学校刚毕业的学生领袖,1986年出生,是出走社最年青的注册用户。
青白口到珠窝的公路刚刚修好,崭新,泛着光泽。煽木说这路浪费了,因为路刚修好,珍珠湖的景区就撤销了,永定河已经成为北京的饮用水源,不能搞旅游了。没有珍珠湖景区的珠窝村,会更加衰落下去。关于珠窝村名的由来,煽木解释成养珍珠的地方,我不太信,当年水深流急、泥沙俱下的永定河,好象不太适于河沣这种动物生存吧。我听到过另一种说法,据说明朝的一位皇族,当然是姓朱的了,在这儿修过一个别墅,老百姓戏称为猪窝。这种说法也不太经得起推敲,珠窝一带地形狭窄,永定河洪峰一来首当其冲,在这儿建别墅,真是把钱往水里扔了,虽说朱元璋的子孙多不成器,这点利害关系还是能看得出来的。我想,珠窝最早应该是叫猪窝的,这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地名,在民间有强大的生命力,后来,画地图的人为了避俗,弄了些同音字。这种事很多,比如“猪市口”改为“珠市口”,“牛血胡同”改为“留学胡同”,“厨子营”易名为“储子营”。
我们没到珠窝村,顺着丰沙线上行线走了一段,就遇到南侧的山谷,离开铁路,进沟。沟比较浅,路很平,没什么灌木,过于坑坑洼洼的地方还用石头铺了铺,显然,黄土贵和珠窝之间,还是来往较多的。不久,地上出现了车辙,而后,我们看见了通往黄土贵的公路,一辆车疾驶而过。
我们听从了老乡的指点,沿着公路去碣石,其实,从黄土贵到碣石,既可以向北再向西,也可以向西再向北,前者走山路,后者走公路。开始是水泥路,然后,并入柏油路。很静,看样子一个小时最多过一辆车。如果让无头苍蝇的那位老乡看见,又会愤愤不平,抱怨国家对北京太过偏爱,把稀缺的资金扔到北京的荒山野岭上。
提前一个小时到了碣石村。虽然没看到传说中的72眼井,古槐参天,庭院古朴,却是所言不虚。街道上铺着石头或水泥,打扫得很整洁,看不到浮土。庭院大多锁着门,只能在外面看看。木头上、砖上、瓦上的雕刻和纹饰并不很多,建筑风格总体上以简洁实用为主。看得出来,碣石村在历史上既不太富,也不算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村子里静悄悄的,只看到几个老人,安静地坐在小板凳上。那株千年老树立在村中央,俯瞰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碣石村的很多面墙上剧着祥瑞之类的字,显得比较有文化,显然是为了开发旅游刻意弄的,不过,效果还不错。
有一面墙上记录着这个村子的历史,粗略地读了几行,知道这个村子的先人是从灵水迁居过来的。
离开碣石,向西,山谷里有宽而平坦的路,上升的路段还很精细地铺了石台阶,也许是碣石先民为了回灵水省亲特意开辟的吧。经过一个洞,在高处,我爬上去探了探,已经空了,但从洞口粉刷成黄色和橙红色的墙壁来看,以前是一个修炼的场所。
沿着一道梁爬上去,到了南大梁南侧的山腰,那儿有一条由沿河城到东岭到杨树地再到桑峪灵水方向的主干道,我们上周曾经与它相遇。
再向西行,山势降低,路从山腰伸到山脊,视野很开阔,在东面的碣石岭和西面的独山之间,一道梁挨着一条沟,很有规律地排列着,尽收眼底。远远看过去,每道梁的脉络都是那么清晰可辨。但是,一旦走近,一旦走在那道山梁上面,远观得到的总体印象便立刻模糊了,一不小心,就偏离了主干,走到分支上,走了好远才发现到了尽头,或者回头,回到分结的位置,或者下沟。沟里总是有路的,但灌木太多。远不如山脊上舒服,所以我们尽量避免走沟底。于是,走了好几次回头路,勉强沿着山脊的主干,走得尽可能离目标近一些,尽可能晚一些下到沟里。
当然,最终下沟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沟已经较宽,而且因为离村子近,经过开垦和践踏,灌木已经衰退。经过一个饮牲口的井,有水,而且水位颇高,这是在今天在野外遇到的唯一一口有水的井,看来离灵水不远了。
果然,再走不久,看到了机耕路。一个小水库,水已经结了冰。
灵水,村口的牌匾很气派,两侧挂着词句浮夸的对联,村头赫然卧着一块扁碑:京西灵水举人村。吹得很响的灵水,其实不如碣石。柏油路一直修到村头,但村子里的路并不象碣石那样全部铺着石板或水泥,刚进村的一段路尘土很厚,土里掺杂着煤灰。石板路也是有的,在更高的地方,这个村子是沿着山坡修建的,老房子在高处,新房子在低处。人口增加了,不得不侵占了原来的耕地。与新房子的杂乱无章相对应,老房子的布局好象经过了精心的规划,路也好得多。与国家一杆子插到底的基层政权相比,宗族自治下的乡村,似乎管理水平更高一些,也更注重公共事业。灵水最有气质的地方,是村西头的一个寺院,附近应该是有碑志的,但我没仔细查找。院落基本完整,建筑也还没倒塌,但看上去,跺跺脚,甚至大喊一声,那个门楼就会应声落地了,同伴们从底下经过的时候,我叮嘱他们不要停留,而且不要喧哗 。我不是开玩笑,那几座危房的倒塌,不会过很久了。就看谁是倒霉蛋了。这座庙早就断了香火,抗战时期做过八路军某部的指挥所,解放后又做过学校,现在正殿墙上的黑板还没有完全剥落。侧殿墙上有壁画的痕迹。院子中央的千年古柏,要四人合抱。院墙上有抗战的标语,据说不久前拍过电影。
雪山牦牛对灵水颇有些不屑,那些看上去历尽沧桑的院落,我们会忍不住凑过去瞻仰一番,有时还要拍张照片,牦牛总在旁边说:“这有
什么?我们村到处都是这种房子,比这旧多了。”呵呵,原谅我们吧,我们没文化。有朝一日一定要去牦牛的故乡关中看一眼。
灵水离国道4公里,我们走到国道时,正好赶上末班929。
【总结与反思】
1、这次出走总体上比较顺利,没走太多瞎道,但公路行走太多,黄土贵到碣石可以不走公路的。
2、碣石到灵水,可以一直沿大道走,沿山梁到南大梁山腰道的那一段探路是败笔。
附路线图:黄线为设计路线,红线为实际路线。
本文已在[2006-6-9 14:46:39]被小撮重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