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元旦为了避开人流,我们选择了一条人少的线路,由于受天气预报的吓唬,不敢开一个探路的课题,于是,就选择了重走这条曾经走过的线路,当初我们曾计划再走一次这条线路的,这次终于实现了。
早上大雾,人员都按时到达,8:15,这辆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巴车出发,一路雾蒙蒙地来到了莲花,途中曾经挤上好多人来。
为了活动僵了的手脚,我们在通往大屋的水泥路上一阵急走,身体很快便暖和起来,上得山来,就得脱下内衣内裤。
线路是现成的,不用探路,只不过没什么人走这里,不少地方仍得使用我们上古的祖先四肢着地的技能,还时常后队变前队地进行小规模的探路。
在望雷台,我看到了自己曾经题写的三个字,由于写的地方比较隐蔽,尚无别人破坏,经过10个月的日晒雨淋,仍然保存完好,再过些日子,应该成为文物了。
踩着地上的落叶,走过一系列的山脊,我们在13点左右来到此行的最后一个山头,在那里休息,合影,第一次来的时候,这里曾经罡风凛冽,细雨纷飞,现在倒是一派阳光明媚,山下的田园在薄雾中依稀可见,我看好进行的线路后,但下山了。
在下山途中,遇到几位砍竹子的乡民,他们告诉我,此山名叫“观音山”,从此之后,这个名字就出现在我们出走社里了,以前我曾经把此山命名叫“反C形山”,还准备叫“月牙山”,现在看来无此必要了。
我们向北行走,穿过田园,走过农庄,来到地图中的小溪边,我们走在小溪的南岸,我明白,沿着这条小溪,可以直到谢家桥,然后向北可达雷锋镇,向东可到梅溪湖,然而,一位在溪边浣纱(也可能在浣菜)的老妪突然对我们说“从这里过去!”
在这个世界上,这种声音好象不能违抗,我此时只在用下肢思考,后面已有队员按她的指示做了,我也不经思考地前队变成了后队,便按她所说过溪,向北行,这是一条水泥路,几弯几绕,我们便来到了319国道上了,雷锋镇就在前面5公里处,这里正在修路,飞濂老师不想再走这种水泥路,我说课题结束,她便坐上中巴回城了,我和岳麓山人再走5公里,也结束了课题。
【片段】
1、在这种时候,我们在山上居然看到了一树盛开的杜鹃花,由此想到当年老毛的铜像在韶山安放时,有人说杜鹃花开是因为他成了神,难得在这个无人去的小山中,他又一次成神了?
2、回城之后,我觉得还没过瘾,又在湘江边上步行了8公里回家,省了1元的公交车费。
【评论】
在出走过程中,不能听信乡民的话,他们不知我们在做什么,只会将我们向水泥路上引导。
【花销】
以我为例:中巴7元,其他人高于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