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出走社”很久,也注册很久,一直没有报名参加活动,总觉得像是有种“离家出走”的感觉,对于从来都远离不良行为的人,“离家出走”是想都不愿想的。
想充分利用起这几个可能的周末,在几个常见的外出网站看看了,只有“出走社”的几个地方没听说过,看起来似乎不错,就选了个强度稍小的队报名了。
周六的早晨,在决定和判断失误的情况下还是6:30分坐上980路快车,电话领队小撮,告诉他我上了980 快车并且在密云鼓楼站下车,密云鼓楼似乎是个旅游包车的集散地,还没下车,就被无数人询问“去哪里,几个人”。记得我报名的时候要求佩戴胸牌,所以我四处寻找佩戴胸牌的人,无奈之下只有电话领队,答曰他们还在吃饭,一会儿在密61路车站再集合。去车站转了转,车不少,人也不少,就是没有61路,询问后才知道61路是翻牌车,就是临走的时候才知道那辆车。百无聊奈之际,我就在附近的文化馆,电影院转了转,然后找了个早点铺子吃自己带的早餐。看看离8:20分出发的时间差不多了,溜达着去找61路车。61路没有找到,倒是被熟人发现:参加过在绿野上几次领队的一路他乡居然也一起去。另外是活跃热心发给我们地图的好友,还有一位友好的安佳儿。随即大家陆陆续续都到车站了。领队小撮斜挎着公文包(感觉),穿着牛仔裤,一幅逛街散步的感觉。以后的路也见识了小撮作为那句名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独特的自信:居然打着伞,大声唱着歌走完全程,如果衣服敞着,似乎就是古人笔下贤士的风范吧。
因为翻牌的61路时间没谱,我们决定10人分坐两辆面包车去往目的地,每人10块钱据说省去了一大段水泥路。这里的山里很少有野外涉足者,连村民似乎也很少过来。我们这支五颜六色的队伍也开始了五花八门的状态:打伞的,用树枝编帽子的。那种悠闲如同少数民族农闲时节的赶集。说笑声和脚步声惊起的几只山鸡飞往天空的时候似乎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蓝天,白云,轻风,超好的天气很容易让人放松,青山,绿水,草地,彩蝶很容易使人迷惑,我们如同单摆运动般一遍遍的往返与两座山之间谷底,被誉为“四渡赤水”的那个路口终于露出了明显的小路痕迹。其实在来来回回找路的时候,大家也没闲着,趁机认识了一种珍贵的植物----黄精,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延年益寿的中药。有人居然找了许多,我拿了一株长满花蕾的杆叶,回去后插到一瓶装水的植物中,居然花蕾都开出了白色的小花,虽然没有香味,但是看着还是很清秀的。
找到路后,大家坐在岔口吃饭歇息,领队小撮一人沿着左边的路居然找到了我们刚才重复4次的路,只是入口有些荒凉而不敢往前而已。踩着厚厚软软的历年落叶,我们沿着右边的路上山,其实很快就到山顶,俯视远处的密云水库,蓝蓝的,浅浅的。不过景色倒是不错。稍事停留,都来不及和美景合个影,我们匆匆又下山,穿过农家的梯田,经过静悄悄的农舍,又是长长的水泥路,嘹亮的歌声冲淡了枯燥,给水泥路添了些色彩。很佩服他们的聪明,我怎么就没想到在走平坦山路的时候练练唱歌呢,最近几次和同事去KTV,总是感叹没有时间练习新歌,下次也一定拷些新歌曲,边走边唱。
山脚下的村民在盖别墅,远处白色的墙壁和红蓝相间的屋顶,在太阳下很是耀眼,村民说是为我们在盖歇息的房子,看来这里以后要开发旅游了,毕竟这么漂亮的地方不带来经济效益有些可惜。没有听从村民的建议,我们提前想越过那座山到挂甲峪。对于山里的地名我已经不再猜测,字面上的名字也许已经百年千年,取名时的情景已经连个痕迹都不在。只是要去挂甲峪很是不容易,也许听从村民的建议路远但容易,我们既想走近路,肯定要曲折些。本来刚才大家还在遗憾预计的500米上升不够,在去往挂甲峪的上山中难度和高度都应该凑够。挂甲峪真是个好地方,到处都是白色的槐花,浓浓的槐花香一路伴着我们行进,我忍不住掐了两串玩,小时候的记忆实在难于抵御,就问好友讨了个塑料袋想采点回家蒸着吃,醒悟的太晚,很快就出山,才采了一点,担心公路边路过车辆废气污染也就没再采。第二天打开塑料袋那点花还是香气扑鼻,只是因为我采 的有些败了,没法吃,只好扔掉。
出了山的情景可真有些两重天的感觉,一望无际的平原让人的心绪很是舒展,似乎天也大了,心也宽了,大片的庄稼一看就是机械化的耕作。如同悬挂在高空般的铁路提醒着这里的与众不同。记得有人说过到兵马营可以看到夏场点兵的情景,这里的点兵场已经没有了战争年代的热闹,完全是一副和平年代的刀枪入库,兵马入田,除了养鸡场就是庄稼地。因为天然槐花很多的缘故,这里的养蜂场很多,隔一段路就有一些蜂箱,一路他乡沿着水沟还到农舍买了蜂蜜,应该纯度比我们在超市里买的好吧。
超市门口等4点 半的班车,每人一根冰棍席地而坐;晚上在东直门山西人家吃饭,10个人围成一圈谈天说地,酒足饭饱之后才8点刚过。